循环系统死亡后的“复活”心脏可用于移植
文/陈根
心脏器官移植,是心衰患者生的希望。但是,供体短缺却在很大程度上掐断了患者最后的生存机会。根据美国器官捐赠网站的数据,目前约有11万名美国人正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年有超过6000名患者在接受器官移植之前死亡。
如何有效克服心脏供体短缺的问题,以挽救更多心衰患者的生命?面对这个生死攸关的问题,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在寻找新供体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日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新发表的由美国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循环系统死亡的人心脏“复活”后被植入受体患者体内,仍然能够拯救人的生命。这对于更多濒危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恩赐生命的福音。
循环系统死亡及对心脏的影响
所谓“循环系统死亡”,是指虽然还没有脑死亡,但一旦撤掉生命支持设备,心脏就会立即停止跳动的状况。该人群即便有器官捐献的意愿,也是不被采纳的。因为科学界认为,心脏停止跳动后,人的循环系统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无血流状态,即便这段时间很短,也可能会因为心脏缺氧而损害器官并影响器官的寿命,从而影响到受体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所以,按照西方国家的法律机制,脑死亡的人,才是唯一符合心脏器官捐献条件的人群。这大大限制了心脏器官移植的供体范围。
另外,据相关研究表明,使用“复活”心脏还可能让受体产生并发症。在循环系统死亡后,移植的心脏有可能出现“严重移植物功能障碍”并发症,最明显的表现是移植的器官有可能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接受者的循环需求。这种情况发生在约15%的接受“复活”心脏的患者身上,而在接受脑死亡捐献者心脏的患者中的这一比例为5%。
“复活”心脏与脑死亡供体的效能比
那么,循环系统死亡的心脏供体,真的就不能用了吗?
为了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美国杜克大学心脏移植项目外科主任雅各布·施罗德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循环系统死亡的捐献者心脏移植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实际上与使用脑死亡捐献者的器官一样有效。
为了验证该研究结论,研究团队随机选择了180名心脏衰竭患者,进行了移植手术,其中90%使用来自循环系统死亡捐献者的心脏。经过6个月的数据跟踪,实验结构显示,脑死亡心脏供体与循环系统死亡心脏供体在植入心衰患者之后的功能没有显著差异,两组的存活率都很高,其中使用“复活”心脏的存活率达到94%,脑死亡供体的存活率为90%。
针对“复活”心脏带来的“严重移植物功能障碍”并发症,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结论是:并发症是可以控制的,而且它不会影响患者的总体生存。
心脏“复活”术的有效性
循环系统死亡的器官捐献者,在生命支持系统撤掉至被宣告死亡后,研究人员随即从其身上取出心脏,进行冷却,然后放入一台特殊的设备,并向设备中流入温血。同时,使用心脏起搏器的轻微冲击快速启动心脏再次跳动。“当心脏突然恢复活力并再次开始跳动的那一刻,就是新生的那一刻,我们每一次这样做,都会感到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一刻。”研究人员施罗德兴奋地说。被“复活”的心脏将一直被保存在设备中,直到进行移植手术前取出。心脏“复活”疗法的成功应用,将有效扩大可选择的心脏供体范围,让更多心衰患者受益,获得新生。
近年来,循环死亡后捐赠在英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开始兴起。而据美国预测数据,一旦循环死亡后捐赠被采纳,美国可用于移植的心脏数量可能会增加 30%。
原文标题 : 陈根:循环系统死亡后的“复活”心脏可用于移植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