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老面孔”回归海正药业 行业变局中如何蓄力蝶变

2023-10-25 09:21
投资者网
关注

《投资者网》蔡俊

大约半年过去,海正药业(600267.SH,下称“公司”)的高管团队终于敲定。

今年10月,海正药业公告肖卫红出任总裁。肖卫红历任辉瑞、三生制药、三生国健等,之前曾在公司子公司海正辉瑞(现更名为瀚晖制药)担任CEO,是公司老面孔。

今年4月,公司时任总裁李琰辞职,职务由公司副董事长、高级副总裁陈晓华代为履行。但仅四个月后,陈晓华辞任,职务交给高级副总裁杨志清代理。几乎在同时,公司董事长蒋国平也辞任,由沈星虎接棒。

海正药业管理层的敲定,意味着公司进入一个新周期。此前,公司经营一度陷入亏损,但通过“瘦身”和收购标的等方式,业绩逐渐回暖,但去年又有所下降。

今年上半年,海正药业的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0.6亿元、4.19亿元,各自同比上涨5.64%、31.47%。收入构成看,2022年海正药业的医药制造、医药商业等分别实现收入67.21亿元、49.15亿元。

摆在新管理层面前的,是内部重组的继续推进,还有国内外同行的挑战。未来如何,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新官上任调研瀚晖制药

据界面报道,肖卫红回归后,立马对瀚晖制药进行调研。

资料显示,2012年海正药业、辉瑞联合设立瀚晖制药的前身海正辉瑞。2017年,辉瑞决定退出瀚晖制药,公司放弃优先购买权,由高瓴资本全部受让。但之后,公司以定增、可转债、现金支付等三种方式,收购高瓴资本所持股权,全资控股瀚晖制药。

一顿辗转操作后,瀚晖制药被海正药业收入囊中,但故事远未结束。

瀚晖制药的主营业务为CSO(合同销售组织),即与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销售权所有人签订销售合同取得销售权,以此获得相应报酬。被收购后,瀚晖制药主要从辉瑞、公司采购制剂产品和原料,再向外出售。

而新官调研的重点之一,包括推进内部重组。

此前,海正药业决定,瀚晖制药与子公司海晟药业实施吸收合并、解散清算等操作,后者注销且全部业务、资产、负债等并入瀚晖制药。截至今年9月,海晟药业的全部业务已并入瀚晖制药,并交其负责,但旗下相关企业还在注销流程中。

业务方面,瀚晖制药一手引进产品,一手抓营销团队。

海正药业的主营业务为化学制剂、原料药及中间体的研发、生产、销售。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120.37亿元,同比下降0.82%。销售额下滑的原因之一,包括辉瑞注入瀚晖制药的进口产品供货不足。

截至今年上半年,瀚晖制药在销品种超60个,并采用原研药本地生产策略,涵盖辉瑞约6个产品。

其中,1个产品的生产线达满产状态,其他有完成地产化转移,也有向国家药审中心申报生产,还有分包装地产。

但要指出的是,此前有1个产品未能中标集采。海正药业解释,该药品是高阶抗生素、进 ICU 品种,在细分市场内有口碑及优势,现有产能预计可以满足市场供应,“未中标预计不会对其销售产生重大影响”。

营销布局上,瀚晖制药放在院内市场、院外市场和新零售等渠道。自营团队规模约1500人,对于自营无法覆盖的区域,与合作伙伴协作完成销售的扩面下沉。其中,2000人的地推人员服务于零售团队,覆盖2.5万家中小连锁及单体药店终端。

今年上半年,海正药业销售费用12.37亿元,同比上涨10.8%。其中,市场推广业务费7.7亿元。对于今年轰轰烈烈的医疗反腐,公司表示在观察和评估,因为具体影响针对每个产品、每个科室或不一样。

行业变局中如何蓄力蝶变

台州,一个浙江省内的地级市,蕴含着多家国内百亿市值的原料药企业,包括海正药业和华海药业。

作为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之一,2022年,海正药业医药制造板块的成品药、原料药的收入分别为55.73亿元、11.5亿元。同期,华海药业的成品药、原料药收入分别为47.2亿元、32.8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原料药业务,海正药业与同行已有所差距。

今年9月,公司接受调研时披露,受疫情影响原料药价格一直下滑,预计未来两三年仍处于低位,且2022年底以来压货较多,预计下半年需求量会好转。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存货17.71亿元。其中,库存商品余额13.48亿元,对应减值准备1.13亿元。

曾几何时,海正药业的原料药业务还一时风光无限,与辉瑞合作的最初想法也是希望借助其平台拓展原料药的国际市场。不过,此后公司一度陷入困局。

这个困局是海正药业因过度扩张,一度亏损经营。之后,公司展开“瘦身、聚焦、关注股东利益”的战略调整。瘦身的途径是出售子公司股权、固定资产,并在回笼资金后,收购盈利和现金流可观的瀚晖制药。

如今,公司逐渐走出困局,并开启新一轮的管理层变动。2018年报中,公司曾披露“内部管理构架不尽合理,内部沟通成本较高”。此后几年,公司启动架构调整,自营业务设立四大事业部。

具体到医药制造板块,成品药是重点,原料药存在产能利用不足的弱势。公司表示,原料药产能涵盖自产制剂和外销,后者的产能利用比较严峻,印度同行的强烈竞争是原因之一;公司优势在于发酵类原料药,但印度通过合成类原料药实现赶超。

未来,海正药业将通过持续工艺优化和扩大产业规模,进一步降低原料药成本,并加速寻求国内外战略伙伴合作,为欧盟解禁提前布局,也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与之相比,华海药业早前遭遇到原料药风波,即相关产品被海外禁止采购。但之后,该企业涉事产品重新通过海外国家的监管机构审核,重新回归美国市场,原料药收入实现增速。(思维财经出品)■

来源:投资者网

       原文标题 : “老面孔”回归海正药业 行业变局中如何蓄力蝶变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