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调整,Pfzier转向开发一日一次GLP-1口服减肥药
快 讯
“Danuglipron与Lotiglipron的结构相似度较高,不排除Danuglipron临床Ⅲ期会遇到Lotiglipron类似的安全性问题。”肽研社团队在《快讯 | Pfizer终止Lotiglipron,小分子GLP-1RA格局几何?》一文中写道。
果不其然,时隔半年,Danuglipron被Pfizer按下了暂停键。2023-12-1,Pfizer公布口服 GLP-1 激动剂 Danuglipron (PF-06882961) 治疗成人肥胖症的 Ⅱb 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同时宣布,停止该药每日2次制剂的Ⅲ期临床,转而推进每日1次的Danuglipron制剂优化和开展药代动力学研究。
图1. Pfizer发布终止公告
Pfizer口服小分子之殇
Danuglipron是Pfizer原研的口服小分子激动剂,其研发团队基于高通量Assay从280万种化合物中筛选并优化后得到,半衰期在4.3-5.7h,每日口服2次。
图2. Danuglipron结构图
从疗效结果来看,每日2次的Danuglipron数据其实不错,与注射版Semaglutide和口服小分子激动剂Orforglipron接近:最高能在32周内降低11.7%体重;经安慰剂调整后,Danuglipron 在 32 周时的最大体重减轻率为-13.1%,在 26 周时的最大平均体重减轻率为-9.5%。
与注射版GLP-1药物对比,安慰剂修正后的减重幅度已接近Semaglutide注射版68周的数据,但不及双靶点激动剂Tirzepatide 72周的临床数据。与口服GLP-1药物相比,Danuglipron安慰剂修正后减重幅度与Lilly口服小分子激动剂Orforglipron 36周的数据不相上下,但二者都远超口服版Semaglutide 62周的数据。
图3. GLP-1药物临床数据横向对比
Ⅱb期临床中,有73%的患者出现恶心的症状,高达47%的患者出现呕吐,高达25%的患者出现腹泻,所有剂量的停药率都很高。乍一眼看Danuglipron的AE和SAE,与众多GLP-1药物数据对比其实还好,毕竟这是GLP-1药物的通病,但一般在用药后期可以得到改善。但Danuglipron的停药比例属实令人震惊,超过50%的停药率意味着有很大的副作用,且在后期无法得到缓解,这成为了Pfizer停止推进Ⅲ期的最大原因。而且,安慰剂组超40%的停药率,让人怀疑是否有事故的发生?
由此看来,安全性问题貌似成了口服小分子的通病。GLP-1口服小分子药物进入中后期的管线有Pfizer的Lotiglipron、Danuglipron和Lilly的Orforglipron,三者的临床安全性数据其实都不太好,停药率都很高,Orforglipron的停药率也超过了20%,安全性不及注射GLP-1和口服Semaglutide。
其实,如果口服小分子激动剂的效果稍微比注射版稍微差点,但能通过每日口服解决注射恐惧问题,一定程度上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但如果口服会带来的是安全性的问题,实在还不如一周挨一针来得痛快。
在公告中,Pfizer并未直接放弃这款新药,而是转而研究每天一次的Danuglipron改良释放制剂,未来的研究结果将指引改善耐受性并优化研究设计。Danuglipron是一剂猛药,如果能够通过制剂的调教改善患者耐受性,相信未来也会有一定市场。唯一的问题是时间,现在才开展Ⅰ期临床,未来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留给Pfizer的窗口期已经不大了。
图4. GLP-1口服小分子药物开发进展
纵览GLP-1口服小分子开发进展,就能感受到Pfizer的“伤”,最早开发,最早结束,一败再败。
Danuglipron 与Lotiglipron是一对难兄难弟。2017-10,Pfizer率先推进Danuglipron 的Ⅰ期临床,也成为了最早开展GLP-1口服小分子激动剂的企业。2019-11,由合作方Sosei Heptare筛选出的Lotiglipron也启动Ⅰ期临床,历经三年,在2022-9发布了Ⅰ期数据,一年之后就因为药物相互作用和转氨酶升高等结果被砍管线。在2023-5发布的Ⅱb期临床试验结果中,120mg组停药比例高达34%,如今的砍线厄运早有预兆。
至此,原本双雄争霸的口服小分子中后期管线,现在只剩下Lilly的Orforglipron领跑。32周减重15%的成绩够打,如果Ⅲ临床能够更好验证安全性的问题,有望成为首个上市的口服小分子GLP-1减肥药。Truist Securities制药分析师Joon Lee认为:“Lilly的Orforglipron的综合表现似乎是最好的。虽然距离商业化可能还需要数年时间,但它可能使Lilly公司小分子口服减肥药的开发上领先Novo Nordisk。”
当然,除了每日1次的Danuglipron,Pfizer也可以放弃自研项目,转而通过收购实现弯道超车。毕竟Orforglipron也是Lilly从Roche旗下的Chugai买来的;同样在GLP-1上接连遭遇失败的AZ,也选择了引进的路线,最终和中国的Biotech企业诚益生物就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ECC5004达成$2.01Bn独家合作。但无论哪种方式,获批的前提要显著提高安全性,才能创造出价值空间。
口服减肥药开发之难
与注射用相比,口服药物有着天然优势,给药方式更便捷,患者依从性也更高,特别是对于有注射恐惧的患者来说。
图5. Novo Nordisk开发的Rybelsus
口服肽类减肥药本身具有极高的开发门槛,多肽类药物渗透性差、易被胃肠道中的蛋白酶降解,多肽分子能顺利从胃肠道被吸收抵达系统循环,需在避免降解的条件下通过肠上皮细胞,然后递送到淋巴系统或血管中,这个过程需要规避多种结构和功能障碍。
图6. 肠道结构示意图以及对口服多肽吸收的挑战
虽然Novo Nordisk已开发出口服版司美格鲁肽Rybelsus,但口服肽类药物对服药时间、饮食有诸多限制,用药需要空腹禁水等。虽然这种肽类药物使用特殊制剂SNAC来增加胃上皮吸收,以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但是生物利用度也只有0.4~1%左右。
由于递送技术的不完美导致多肽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不高,最终能发挥疗效的活性药物量极具不稳定性,能成功破局多肽口服制剂的企业只是少数,而且口服多肽一般采用大剂量,而今年起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产能不足,原料药也将优先供给小剂量的注射版本,口服版本产能将更加受限。
小分子GLP-1-RA优势非常明显,既能避开多肽口服技术瓶颈,又能提高患者依从性。产能方面,小分子药物大多数是通过液相合成,在产能上没有固相多肽合成的限制;成本方面,小分子药物的原料,生产PMI(Process Mass Intensity)比多肽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成本也要比多肽低。因此,口服小分子如能成功开发,也将拥有一部分受众。
但口服多肽开发难,小分子开发其实也不简单,关键就在于安全性的问题。
GLP-1药物通常是经过改造的人源GLP-1分子,也就是生物体本身产生的分子,通常还使用氨基酸替换、引入脂肪酸链等手段降低免疫原性,所以安全性相对可控。从全球研发来看,多肽管线产品未能通过临床Ⅰ期研究的情况极为罕见。
而小分子药物需要从头设计、从头筛选,对于人体本身来说是个全新分子物质,在人体内容易产生何种反应不得而知,因此存在安全性盲盒。一旦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安全性出现问题,那么意味着小分子减肥药的竞争将会处于劣势地位。
这不,Pfizer和Lilly的口服小分子就遇到了安全性问题。因此,另辟蹊径的门槛、成本和风险也是需要平衡的。
结语
折去左膀右臂的Pfizer,在GLP-1小分子赛道上还剩下两兵:一是重头再来的1日1次Danuglipron,继续推进药代动力学研究;另一个是与Sosei Heptares合作的另一款口服小分子 GLP-1 受体激动剂PF-06954522,2023-11-6宣布已推进至Ⅰ期临床,由Pfizer科学家与Sosei开展的多靶点研究合作中发现,利用Sosei专有的StaR®(稳定受体)技术,是近期Pfzier披露的2023 年第三季度业绩中的内科重点管线药物之一。
图7. Pfizer官网管线
及时调整管线也是大智慧,况且Danuglipron的疗效并不差,如果能通过制剂优化提高安全性,未来市场也能拥有一席之地。
希望这次Pfizer的口服小分子减肥药能够走的顺利。
| 引用资料
[1] Biospace.
[2]Pfizer官网
[3] 蒲公英Ouryao:超20亿美元!阿斯利康与诚益生物达成GLP-1药物独家合作
[4]肽研社:快讯 | Pfizer终止Lotiglipron,小分子GLP-1RA格局几何?
[5]空之客:【药海听涛】边际获益是王道:Pfizer口服GLP-1再折一臂
- END -
原文标题 : 重大调整,Pfzier转向开发一日一次GLP-1口服减肥药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
7 睿跃生物借壳上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