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 biotech靠大药企续命,BD背后的真相
如何在寒冬中生存,是所有biotech在2023年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融资已经不是容易的事情,只能靠大药企续命。日前,根据CRO Icon委托Citeline的一份报告,当前48%的生物技术公司依靠大型制药公司作为目前的融资方式。
极端的环境,为资金宽裕的大药厂提供了捡漏机会,更有野心的药企应该充分抓住这一机遇;也期待实力biotech能够稳步前进,熬过寒冬,完成更好的蜕变。
/ 01 / 寒冬煎熬的biotech
一直以来,融资是生物科技企业的核心资金来源,但2023年这一路径并不通畅。
Pitchbook数据显示,预计生物制药公司将在2023年筹集240亿美元,为四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数字比2022年下降了近130亿美元。
融资额的大幅缩水,无疑使得企业压力山大。
对于大部分biotech来说,正值用钱之际。Citeline报告显示,共有51%接受调研的biotech,仍在推进四项以上的临床试验。
这也使得,biotech的研发支出增加在所难免。60%的受访者预计,研发支出在未来一到两年会增加,只有2%的人预计开发支出会下降。
面对这一窘境,biotech的信心跌落谷底。32%的biotech领导者表示,他们对实现下一个投资里程碑“非常”有信心,大多数人(61%)只是“有点”信心。
资金遇阻、信心不足,是当前大部分biotech的真实写照。在这一背景下,他们将管线授权给大药企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一方面,对于biotech来说,优质管线的首付款通常不会太低,这足以保证他们完成类融资的动作;另一方面,通过落袋为安的方式,也能够规避研发风险,确保拥有更长远的未来。
这种情况下,大药企成了biotech的最重要的“融资”渠道。
/ 02 / 穿越周期是一门必修课
融资,一直是biotech需要持续关注的话题,毕竟穿越周期是一门必修课。
一方面,创新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且长周期的工程,不管是谁,都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即便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再生元,从其IPO画的饼都失败跌至谷底,到翻身用时也超过20年之久。因此,一家伟大的药企,在实现造血之前,都依赖于长时间的外部融资。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情绪,则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很少停留在摆动轨迹的中心点。这对于biotech的融资规划,提出了极大挑战。
正如过去几年一样,资本市场瞬间由热转冷,让前脚还处于极度乐观扩张状态的biotech,后脚就陷入资金荒。
Biotech需要时刻保持对资金的渴求、对融资窗口的敏锐,也包括手段的多样化。任何时候,活下去才是关键。
而经历此次寒冬,相信更多药企对于周期会拥有更深刻的感受,更多的敬畏,当然也包括穿越周期的底气和能力。
原文标题 : 近50% biotech靠大药企续命,BD背后的真相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
7 睿跃生物借壳上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