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踏步就是死亡,晶泰科技IPO 迎难而上
本文系深潜atom第729篇原创作品
晶泰科技IPO可重振AI制药行业信心
花满楼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2021年,医疗AI影像领域跑出了多个准IPO企业,并且最终有一家企业成功IPO。不过,另外一个同样备受资本认可的AI制药赛道,同样也传出了企业上市计划,比如2021年8月传出独角兽企业晶泰科技秘密赴美上市的消息,但因为涉及医疗信息数据,晶泰科技不得不暂停美股IPO从而拥抱港交所。
此后两年,资本市场急转直下,医疗AI企业也不再是那个市场宠儿。2023年,医疗大模型虽然吸引了很多关注,但这更多像是大公司之间的狂欢。当前,医疗AI赛道急需新势力,作出巨大突破,改善资本市场的悲观情绪。
2023年11月30日,晶泰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正在尝试通过自身努力,改善医疗AI行业资本困局。诚然,市场上对于晶泰科技的质疑声依然不绝于耳,但对于医疗AI这个赛道来说,依然需要更多像晶泰科技这样的企业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为行业博得一个新的出路。
市场的看好与看衰
早在2015年,温书豪、马健、赖力鹏三位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就合力创建了晶泰科技。不过相比较影像AI而言,AI制药和消费者更远,因此晶泰科技的名声在市场之间并不响亮。
晶泰科技是一个垂直度很高的AI制药公司,主要业务有两个:一是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提供横跨药物发现及研究全过程中不同模块的解决方案;二是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固态研发服务及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2023年上半年,这两个业务线收入分别贡献3609.6万元和4387.1万元营收。
在创新药领域,有一个大众熟知的“双十理论”,即研发一款创新药至少需要花费10亿美元,和10年研发时间。根据Tufts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新药研发的成本已经从10亿美元增加到了26亿美元。这背后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医药研发的难度也在变高,临床Ⅰ期至批准上市的成功率已经从23%下滑到了12%。
降低成本和提高成功率,已经成为药企们都在探索的方向。其中,将研发服务提供给第三方研究机构和托付AI制药是当前的两个备受关注的方向。
2022年,中国CRO领军企业药明康德总营收393.55亿元,同比增加71.84%;归母净利润88.14亿元,同比增长72.91%,并且有望在2023年再创新高。
借助于量子物理、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晶泰科技研发了智能药物研发平台,能准确预测药物的多种重要特性,除早期的晶型外,现在还包括活性、成药性、毒性等指标,从而综合加速药物临床前研究的效率与成功率。理论上,AI制药的市场潜力巨大。
正因如此,晶泰科技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2015年到2021年间,晶泰科技完成了8轮融资,金额累计约7.32亿美元,吸引了包括了红杉、MiraeAsset、Alphabet、腾讯及中国人寿等众多资本。
虽然医疗AI一直被认为是最好的落地场景,但是在实际的商业化上,进展并不如预想的那般顺利。药厂在与AI制药企业的合作当中依然谨慎,研发数据是药企的核心,对于这部分数据是否开放给AI制药企业依然谨慎。百万元的订单在业内已是高价,而绝大多数AI制药企业一年接到的订单也屈指可数。
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晶泰科技分别收入0.36亿元、0.63亿元、1.33亿元及0.8亿元,对应的净亏损数额分别高达7.34亿元、21.37亿元、14.39亿元、6.20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高达13.85亿元。
自2017年就开始与关键客户辉瑞达成AI新药研发合作关系,到2023年已有100余家客户,多年未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是晶泰科技最大的问题。相比较已经证明过自身价值的CXO企业,AI制药依然需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
当前,晶泰科技依然有望在未来证明AI制药的实用性。比如早在2019年12月,希格生科集团就已经与晶泰科技达成了战略合作,进行药物发现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从而研发创新靶向癌症药物。不过,无论是这个合作也好,其他方向的合作也罢,都需要放到时间维度。
招股书显示,晶泰科技的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990万元、3880万元、6610万元及人民币3310万元,分别约占其同期总收入的83.9%、61.8%、49.6%及41.4%。这些大客户都是晶泰科技未来翻身的基础,也是无限可能的基石。
成功IPO将为行业和自身重振信心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晶泰科技在全球人工智能赋能的药物研发公司中融资总额排名第一。对于晶泰科技的一个巨大打击就是,遇到了资金困境。自从2021年以来,已经连续两年未有新的资本入局。
伴随着研发投入和底层科学算法的提升,晶泰科技已经吸引了七百多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加入,2022年研发投入已经高达3.59亿元人民币,一般行政开支也达到了2.04亿元,直线增加了晶泰科技的压力。
回想2017年,刚刚完成3.8亿元融资的依图科技,信誓旦旦地杀入医疗影像AI领域,哪怕头顶AI四小龙的光环,最终在资金压力下,也无奈抛售依图医疗求生。如果无法解决资金问题,高昂的研发和行政投入,也将拖垮晶泰科技。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业务发展的不顺,很有可能会带来内部的动荡,从某种层面上也是公司向员工传递而出的焦虑,也是前期发展过于顺利埋下的隐患。
在知乎上一个名为《在晶泰科技(XtalPi)工作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帖子中,对于晶泰科技公司和内部氛围并不友好。比如,网友铸锋哪怕离开半年,对于其曾经共事过的同事依然无比厌恶;又比如网友胡巴,对于公司整体发展不顺心生厌恶。
特别是进入到2023年下半年后,医疗反腐也是晶泰科技不得不面临的现实。虽然本职业务是新药研发,但无论是研发的过程,还是后续临床准备工作,都是无法绕开医疗环境的。或许加入晶泰科技之前,很多人意识到新药研发需要时间,但进入后又难以接受。
在深潜atom看来,晶泰科技也好,员工也罢,如果还抱有AI制药可以复制互联网发展轨迹的期待,最终都会反受其害。资本的冷静也好,业务的不顺也罢,当前晶泰科技面临的种种,都在教他们什么叫做医疗。任何想要改变医疗的人都将被其改变,重新认识医疗和制药对于晶泰科技或许是件好事。
资本尚未完全抛弃AI制药,但需要企业脚踏实地。比如,由晶泰科技早期孵化的剂泰医药,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完成两轮融资,融资总额1.5亿美元,剂泰医药用AI做小分子制剂开发,最快的管线已进展到临床三期。
2020年到2023年6月底的负债总额分别为35.98亿元、79.86亿元、96.26亿元和104.28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71.87%、182.25%、223.02%和244.44%。毫无疑问,看不到营收规模化增长之前,这一数据还将持续增加。登陆港交所科技大大缓解其债务压力。
早在2018年,港交所就推出了支持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募资的18A,使得研发型医疗科技企业登陆二级市场获得资金支持。2023年3月更是扩充了18C章,为“特专科技”公司赴港设立新的上市渠道。这对于晶泰科技来说,都是巨大的利好。
2021年7月,IPO前最后一轮D轮融资时,估值达19.68亿美元,成为了独角兽企业。按照当前港交所对于医疗科技企业的认知,或许晶泰科技无法达到最高估值,但对于其获得融资还是有巨大的帮助的。
现在,在一级资本市场遇冷的当下,众多AI制药企业都遇到了生存压力。而投资人也好,创业者也罢,或许也都担忧IPO后纸面财富的下跌。足够的现金流才是支撑新势力活下去的核心,成功登陆股市,就意味着企业可以有更多渠道获得现金,对于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或许,伴随着晶泰科技的IPO,也将打破一众从业者和投资者的“玻璃心”。毕竟,创业这件事情,本就是一往直前,原地踏步就是慢性死亡。
原文标题 : 原地踏步就是死亡,晶泰科技IPO 迎难而上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