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万美元与20年监禁:严打下的美国生物科技“内幕”交易
生物科技企业的核心资产是管线,临床数据的成与败更是直接决定着企业股价的涨跌。
在美股,因临床成功动辄暴涨50%的例子,不少见;当然,临床失败导致的暴跌也不少见。
当公司股价取决于临床,而临床需要众多人员的参与,这也为滋生内幕交易提供了绝佳土壤。
总有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辉瑞员工因为参与临床工作,提前得知新冠口服药Paxlovid的积极结果,买入辉瑞看涨期权并从中获利27万美元。然而,等待他的却有可能是20年的监禁重罚。
27万美元,20年监禁,美国对于生物制药领域的内幕交易打击不可谓不严厉。核心在于,内幕交易会破坏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损害遵守规则的普通投资者利益。一旦投资者失去对于市场的信任,将对市场生态造成极大的伤害。
回到国内来说,过去一年,港股市场因为临床数据、BD交易等提前抢跑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也对部分投资者造成了伤害。
或许,在避免内幕交易方面,我们还要做得更好。
/ 01 / 靠新冠口服药内幕获利27万美元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药企随之掀起新一轮药物研发竞赛,一些危险的念头也由此滋生。
在药物临床中,临床数据需要先归集分析,随后才能公布。在这个环节中,提前知晓临床数据的人注定不在少数。虽然正常情况下,大家都知道需要保密,但仍有人选择冒险。
DAGAR便是如此。作为辉瑞的雇员,其负责协助管理某些临床药物试验的数据分析。
过去几年,DAGAR参与了新冠口服药Paxlovid的数据统计工作。2021年11月4日,DAGAR得知Paxlovid的试验产生了积极结果。
按照辉瑞的计划,公司将会在11月5日公布积极的临床数据。对于员工来说,在此之前必然需要保密。
但是,DAGAR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一方面,DAGAR购买了短期的的辉瑞看涨期权;另一方面,DAGAR还给一位好友友情提示,好友也购买了短期的辉瑞看涨期权。
无疑,DAGAR与其好友“赌”对了。11月5日,辉瑞在开市前公开发布了Paxlovid的积极研究结果。辉瑞的股价随之大幅上涨,收盘时涨幅仍超过10%。而在整个11月份,辉瑞股价涨幅超过20%。
这使得,在接下来的几周里,DAGAR通过出售辉瑞看涨期权获利超过27万美元。他的好友也从内幕交易中,获得了超过6万美元的利润。
或许DAGAR没有想到,现在等待自己的将会是牢狱之灾。
据法官所说,DAGAR共有两个罪名:其一,证券欺诈罪,最高可判处20年监禁;其二,共谋罪,最高可判处5年徒刑。
/ 02 / 生物制药是打击重地
事实上,在美国资本市场,对于生物制药产业的内幕交易打击,是极为常见的,并且打击范围囊括临床研发、企业并购方方面面。
DAGAR属于知晓临床积极数据提前买入,由此获利27万美元,而有可能被判处20年监禁,处罚不可谓不重;与之相反,知晓临床数据不佳提前卖出的行为同样也是重罪。金融机构从业人员George Haywood,就因此而遭殃。
2020 年 1 月,George Haywood获得了270万美元的Neurotrope公司股份。或许,这会是暴富的机会。因为,此前该公司发布了一项研究阿尔茨海默氏症治疗的试验的积极数据,导致其股价上涨。
只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研发实在是太难了,George Haywood在后续与公司相关人士的交流中知晓了不利消息,因此选择卖掉了他的股票,避免了近20万美元的损失。
虽然减少了损失,但George Haywood面临更严重的损失。因为该事件,George Haywood遭到了监管起诉。
即便是临床PI,也不能知法犯法。芝加哥大学胃肠道肿瘤学项目主任 Daniel VT Catenacci因为其研发的项目,没能抵制住利益诱惑而进行了内幕交易。其主导研发的bemarituzumabII期试验的积极数据,因此其选择在临床数据公布之前购入公司股份,并在消息公布之后卖出。
短短一天,Daniel VT Catenacci大赚13.4万美元,但其最后一度面临最高25年监禁的指控。
临床之外,并购内幕交易更是监管重点打击领域。因为并购是生物科技领域的常态,且大多时候由大药企发起的并购,往往是资本市场重大利好。前联邦调查局实习生Seth Markin,就因为并购内幕交易而被起诉。
Seth Markin的女友是一名律师,负责默沙东收购Pandion Therapeutics的案子。Seth Markin知晓这一并购事件后,进行小范围的传播,获利超百万美元。最终,Seth Markin被监管以收购欺诈罪等多个罪名起诉。
/ 03 / 带给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启示
美国对于生物科技市场的打击严厉并不奇怪。核心逻辑在于,内幕交易会破坏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损害遵守规则的普通投资者利益。
毕竟,在资本市场,一旦投资者认为自己投入的巨大热情只是一场结果早已注定的骗局,那种巨大的侮辱感,将会使得投资者成为一个易燃易爆的火药桶。
但凡资本市场稍有一点风波,马上就会变成爆炸性的连锁反应,给市场的价值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而若是想要修复失去的信任,难度并不会比研发一款创新药容易太多。
因为,这种信任的缺失往往会与负面的导向结合在一起,二者就像是经济学当中的通货紧缩与消费降级,纠缠在一起后螺旋下降,想要修复起来,难度极大。
正因此,美国对内幕交易打击极为严厉。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内生物科技行业有需要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去年以来,港股市场因为临床数据、BD交易等提前抢跑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也对部分投资者造成了伤害。
正如一些投资者的评论:“对于药物的临床失败我们可以接受,因为这是科学问题;而对于资金的抢跑我们不可以接受,因为这是公司的治理问题。”
原文标题 : 27万美元与20年监禁:严打下的美国生物科技“内幕”交易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