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业绩预增股价反跌 中药“治未病”景气度持续
《投资者网》丁琬璎
截至目前,已有不少药企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截至1月28日,共有22家医药企业预告2023年净利润翻倍,业绩预增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逐步回暖、海外销售加速放量等。
“预喜”成为主基调的背景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600085.SH)发布了业绩预增的公告。公告显示,预计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68亿元至16.68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0%至17%。
对此,同仁堂表示,2023年稳步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精品战略、大品种战略”三大发展战略,持续发力生产与质量管理及科技创新,推进降本增效,提升生产产能。
第四季度利润下滑
公开信息显示,同仁堂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的生产与销售,拥有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加工、中成药研发、中成药生产、医药物流配送、药品批发和零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公司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400个品规,产品剂型丰富,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类别,以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为代表的产品以及众多经典药品家喻户晓。公司产品主要通过零售药店销往终端,通过医疗市场销售的产品份额总体较小。
1月30日,同仁堂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3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68亿元到16.6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43亿元到2.42亿元,同比增加10%到17%;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53,905万元到163,88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4,047.46万元到24,027.46万元,同比增加10%到17.2%。
不过,业绩预喜的公告发出第二日,同仁堂股价出现下跌,2月2日收盘价为41.55元/股,股价跌了11.58%。
从全年业绩表现看,同仁堂仍维持稳健增长态势。2023年三季报显示,同仁堂报告期内共实现归母净利润13.91亿元,同比增长38.67%;实现扣非净利润13.78亿元,同比增长39.22%。
但依照数据推算,同仁堂第四季度利润可能大幅下滑,以2023年归母净利润中值16.18亿元(15.68亿元-16.68亿元)估算,其2023年四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28亿元,环比4.04亿元减少43.69%,相比2022年同期的4.23亿元减少了46.19%(见下图)。
通过梳理近几年的季度利润,不难发现,同仁堂四季度利润表现除2019年低于前三季度之外,2020年至2022年中,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均为全年各季度之中最高,而2023年却一反常态,四季度利润近乎腰斩。
股价波动背后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同仁堂旗下的同仁堂国药业绩的走低也是“同仁堂系”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遭遇了波动的一大原因。
1月30日,“同仁堂系”股价大幅下挫:A股的同仁堂跳空跌停,港股的同仁堂国药下跌超16%、同仁堂科技跌超5%。
此次“同仁堂系”股价波动,与其内部三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问题密切相关。
据公开信息披露,同仁堂旗下共有三家上市公司: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三者的关系是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的关系。同仁堂持有同仁堂科技46.85%的股权,同仁堂科技又持有同仁堂国药38.05%的股权。同时,同仁堂还直接持有同仁堂国药33.62%的股权。
根据相关业绩公告,在截至2023?12月31日止的财务年度,同仁堂国药预计较2022年同期的集团收入下降11%至15%,而集团除税后利润下降18%至22%。
这三家公司之间紧密的股权关系,加剧了股价下跌的连锁反应。这种内部持股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的稳定和发展,但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也容易导致风险的集中和放大。
因为同仁堂三家上市公司之间复杂的股权关系,同仁堂国药业绩下跌,一损俱损,连带影响另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
此外,2023年中药材行情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上半年多种药材价格轮番上涨,部分品种数次突破历史最高价;下半年随着产新期的到来,市场供应过剩,以当归、党参、甘草、防风为代表的大宗品种率先下跌。
据了解,同仁堂的代表品种包括安宫牛黄系列、六味地黄系列、感冒清热系列、牛黄解毒系列、乌鸡白凤系列等,其中牛黄和麝香等均是同仁堂主要产品的重要原材料。与种植的中草药不同,牛黄和麝香属于动物原材料,来源珍贵,其价格上涨具有可持续性,较难受到周期性影响。据中药材天地网,2023年天然牛黄的价格由40万元/KG涨至160万元/KG,全年涨幅达300%,麝香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但略有上涨。
近几年来,同仁堂的核心品种安宫牛黄丸已多次涨价。2019年12月,安宫牛黄丸每丸价格从560元涨至780元,涨价幅度约为40%,2021年12月再次提价10%至每丸860元。
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提价幅度过高将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预计原材料成本上涨将对公司利润空间造成一定压力。
看好中药“治未病”优势
《黄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自2020年开始,政策红利叠加新冠疫情催化,共同推动中药材行业进入景气上行周期。
近年来,中国中医药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2023年发布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中也指出,要通过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为群众提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医药局数据显示,2023年预计全年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12.8亿人次,中医药需求进一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继2022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77%后,2023年我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增至4818亿元,2024年将达5102亿元。
近年来,在未来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慢病率提升的大趋势下,中医医疗需求持续增长,品牌已有350余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老字号同仁堂,能否保留其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抓住“治未病”行情,还有待观察。?(思维财经出品)■
来源:投资者网
原文标题 : 同仁堂业绩预增股价反跌 中药“治未病”景气度持续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