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利润增长靠压缩成本,丽珠集团转型原料药业务受阻

2024-04-10 09:48
创业最前线
关注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随着年报季的到来,不少医药企业都发布了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其中便包括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珠集团”)。

3月29日,集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医药企业丽珠集团公布了2023年业绩报告。

相较于前十年的稳步增长,近两年丽珠集团增速明显放缓。2023年丽珠集团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58%,归母净利润仅略微增长2.32%。

业绩停止增长后,丽珠集团也在积极尝试转型,但效果并不显著。在此背景下,有将近40年历史的丽珠集团又该何去何从?

1、靠压缩成本维持利润增长,核心产品销量萎靡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丽珠集团给资本市场的形象是业绩稳定增长的优质医药企业,公司也未辜负投资者的信赖,不管是业绩还是股价均表现出色。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丽珠集团营业收入从39.44亿元增长至12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34%。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从4.42亿元增长至19.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75%。

资本市场对丽珠集团业绩稳定增长给予了肯定,公司股价从2012年的6元/股左右上涨至38元/股左右,股价上涨幅度超500%。

经历连续十多年稳定增长后,2023年丽珠集团交出了一份不太让人满意的答卷。2023年丽珠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4.30亿元,同比下降1.58%。实现归母净利润19.54亿元,同比微增长2.32%。

(图 / 主要财务指标(单位/千元))

值得注意的是,丽珠集团在营收减少的基础上,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与其压缩成本有直接关系。

以公司四大费用为例,2023年丽珠集团四大费用支出为53.16亿元,较2022年的57.02亿元下降了3.86亿元。即便如此,丽珠集团归母净利润也仅微增4500万元,若扣除压缩费用带来的利润,丽珠集团经营所得利润较2022年出现下滑。

(图 / 公司营业成本)

事实上,丽珠集团业绩不景气与公司化学制剂产品以及生物制品收入下滑有直接关系。2023年公司化学制剂产品收入为65.71亿元,同比下降6.13%。生物制品实现收入0.84亿元,同比下降79.33%。

(图 / 东方财富)

丽珠集团化学制剂业务包含消化道产品、促性激素产品、精神产品、抗感染产品以及其他产品。

其中消化道产品占比最高,2023年收入为29.03亿元,占营收比例为23.35%,营收同比下降15.50%,消化道产品收入下滑是丽珠集团化学制剂产品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丽珠集团消化道产品中艾普拉唑系列是核心主力产品,该产品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等症状。

2019年艾普拉唑系列产品被正式纳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当年该款产品销售收入大增。2021年艾普拉唑系列产品成为丽珠集团首款突破20亿元销量收入的大单品。2021年以后,丽珠集团未再详细公布艾普拉唑系列销售收入。

以艾普拉唑系列前两年销售收入来看,2023年丽珠集团消化道产品收入下滑大概率是艾普拉唑系列销售收入下滑所致。

该产品收入下滑,与其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有很大的关系。目前,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推出相类似产品,如罗欣药业的国内首款自研P-CAB替戈拉生片已获批上市。此外,海汇药业、科伦药业、人福药业、华森制药也有相类似产品。

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丽珠集团整体营收出现负增长,若不是公司及时压缩成本,丽珠集团归母净利润也将出现下滑。现阶段丽珠集团亟需解决的问题,恐怕便是核心大单品艾普拉唑系列销售收入的下滑。

2、毛利率下滑,丽珠集团转型艰难

或许是意识到公司化学制品业务增长乏力,丽珠集团近几年也在积极推动公司业务转型。公司转型的方向之一便是加码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

丽珠集团原料药中间体产品主要包含高端抗生素、宠物驱虫药以及中间体产品等三大类产品。

前几年,丽珠集团高端抗生素和高端宠物药品出口强劲。因此,丽珠集团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收入增长较为强势。2020年公司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收入为24.40亿元,2022年增长至31.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39%。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相较于前两年的快速成长,2023年丽珠集团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收入为32.53亿元,仅同比微增3.7%,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这对于丽珠集团而言并非好事。

但这并未影响丽珠集团加大投入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的决心,2023年丽珠集团仍有多款产品正在海外进行注册申请。至于新药品的上市能否持续提升丽珠集团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收入还有待观察。

此外,与化学制剂业务相比,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毛利率并不高,2023年丽珠集团化学制剂业务毛利率高达79.09%,而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毛利率仅为35.49%。

近几年,由于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收入占比不断扩大,丽珠集团毛利率出现下滑。2020年,丽珠集团毛利率为65.08%,2023年下降至64.08%。可以预见的是,若原料药和中间体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丽珠集团毛利率或将进一步下滑。

除此之外,丽珠集团还在积极开拓中药制剂产品、生物制品、诊断试剂及设备产品等业务。不过除中药制剂产品外,丽珠集团布局的其他业务并无太大起色。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2023年丽珠集团中药制剂实现收入17.45亿元,同比增长39.15%。而诊断试剂及设备产品以及生物制品收入分别同比下滑8.92%、79.33%。

丽珠集团中药制剂业务收入能否一直维持增长还存在较大疑问,毕竟在丽珠集团发展历史上,公司中药制剂收入忽高忽低的情况时常发生。

从丽珠集团几大业务收入来看,除中药制剂强势增长外,其他业务目前均遭遇增长瓶颈,如何破局也考验着公司管理层的智慧。

3、分拆上市接连失败,现金储备超百亿底气足

在核心大单品销售收入下滑以及转型不力的情况下,丽珠集团希望通过对外并购以及分拆子公司上市来促进公司发展。

2021年丽珠集团以7.24亿元的价格拿下了天津同仁堂40%股权。收购完成后丽珠集团积极推动天津同仁堂上市。

后续天津同仁堂因为商标问题被北京同仁堂一纸诉状告上法庭,此举引来交易所关注,最终天津同仁堂上市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丽珠集团还在2023年11月以6552万元收购控股子公司丽珠试剂8%股权,收购完成后丽珠集团对丽珠试剂的持股比例上升至47.425%。据悉,丽珠试剂主要负责丽珠集团旗下的诊断试剂及设备业务。

(图 / 丽珠医药官微)

由于丽珠试剂旗下有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疫情几年丽珠试剂挣得盆满钵满。业绩连年增长,丽珠集团筹划将丽珠试剂单独分拆上市,后续由于公司核酸检测收入大幅下滑,丽珠试剂上市以失败告终。

分拆子公司上市目的是为了子公司能单独向资本市场融资,减少对母公司的依赖。但由于各种原因,丽珠集团旗下两大子公司单独上市均以失败告终。

未来两大子公司对丽珠集团的依赖仍将持续,好在丽珠集团本身并不缺钱,2023年丽珠集团仅货币资金就高达113.3亿元。

由于货币资金较为充沛,加之经营业绩较为稳定。丽珠集团几乎每年都坚持大额分红。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丽珠集团累计分红金额超67亿元,占同期利润比例接近70%。

此外为了维护公司股价,丽珠集团多次回购公司股份,累计回购金额超7亿元。在连续多年的大额分红以及回购的推动下,丽珠集团股价相对于其他医药生物企业股价表现要好很多。

在公司资金充沛的前提下,大额分红和连续回购是上市企业对二级市场投资者负责任的表现,也备受监管层鼓励。

不过令人疑惑的是,丽珠集团在拥有如此庞大的货币资金基础下,却拥有大量的有息负债。2023年,丽珠集团有息负债总额超41亿元,2023年公司借款利息支出为1.02亿元。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在大量资金闲余情况下不会向银行借款,像丽珠集团如此管理现金的方式较为少见。

(图 / 丽珠医药官微)

对此,丽珠集团曾在投资者问答中表示,公司借款主要系非全资子公司向银行贷款用于满足日常研发、生产资金需求。此外,为了维护与银行良好关系,公司向给予公司授信的银行借贷了部分资金。

即便如此,庞大的现金储备也为丽珠集团带来可观的利息收入。2023年,公司仅财务费用收入就高达2.72亿元。

对于丽珠集团而言,分拆子公司上市接连受挫,自身经营又遭遇困境,公司可谓是“两头受堵”。好在公司自身财务健康,现金流较为充沛,这也是丽珠集团谋求转型的底气所在。

*注:文中题图来自界面新闻图库。

       原文标题 : 利润增长靠压缩成本,丽珠集团转型原料药业务受阻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