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华大基因: 新质生产力成长因子才是关键
只拘泥于通过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数据来评价其价值和潜力,往往像是盲人摸象。
近日,华大基因(300676.SZ)发布了审计后的2023年度财务报告。尽管业绩指标来看,公司出现同比较大幅度的波动,但这并不能说明其增长动能的衰竭。
那么要如何判断华大基因未来的走向呢?我们认为短期看调整,中期稳增长,长期靠创新,而在这三个维度上,华大基因仍有足够的确定性。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基因测序服务行业正处在弱周期的市况中,前些年过热的行业投资后遗症也放大了行业的不景气,这是基本的行业背景。
在这个阶段上,对于行业上市公司而言,最快最显效的改变就是来自财务和运营等方面的调整。从华大基因的年报公告里,我们也能找到公司针对当前行业态势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方案。
回归到上市公司价值体现上,成长性依然是公司中期走牛的源动力。
自从近一两年人类基因组测序已经被打到了100美元的成本区间,基因测序服务的大规模应用潜力就被打开了新的空间。
所以作为“全球屈指可数的科学技术服务提供商和精准医疗服务运营商”,华大基因稳固中期增长的基本盘是有足够发展空间的,就看公司如何更敏捷把握新的市场机遇。
在华大基因2023年报中还藏着这样一句话:展望未来发展,华大基因将致力于以新技术提升生命科学新质生产力。这是奠定公司长周期发展向上的核心主线。
生命科学发展进步和普及应用的新经济形态,已经被列入国家战略规划中。《“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
这不正是当前热议的“新质生产力”吗?这不正是国内基因全链龙头华大基因未来成长的关键因子。
总之,在弱周期市场中,华大基因这种领袖级公司反倒是容易凸显价值。
壹|降本增效
弱周期调整
2023年的业绩承压非华大基因一家之难,而是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困境。
事实上,受前两年特殊行情推高相关上市公司增长基数的影响,在医药生物——医疗服务二级分类的上市公司大范围出现了经营业绩大幅下降的态势。
近一年来,全球基因公司宣布裁员、破产的消息时常传来。即便绝对豪门的因美纳在2023年也巨亏11.6亿美元,公司不得不通过全球裁撤12%的员工来“降本增效”。
行业弱周期时,中小型公司普遍面临的是生存问题,而行业头部公司则相对有更充足的腾挪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大基因的稳健的业务表现和行业领导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图源:华大基因2023ESG报告
毋庸置疑华大基因在国内的行业地位,而放眼全球市场华大基因也是TOP级的基因公司,不仅拥有核心测序技术和大量专利,也是行业极少能覆盖全产业链和全应用领域的公司。
划重点:全产业链能力。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很多产业领域之所以能够全世界都遥遥领先,正是因为拥有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基因测序行业也是同样的发展逻辑。华大基因所拥有的全产业链能力,使得公司在进入行业弱周期后,相较同业有着更大的调整空间。
4月15日,华大基因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面对众多机构投资人的问询也表示公司将“持续开展‘精益管理、提质增效’,强化成本与费用管控、提升营运效率,积极做好跨周期调节,立足新发展阶段,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过去的2023年,公司已经做出了一系列“提质增效”的措施,比如实施组织架构和研发部门的结构性优化,以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
通过一些具体的财务指标,我们也能观测到公司调整的结果:2023年华大基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达4.09亿元,较上期的1.31亿元大涨212.3%;同时市场销售费用从上一期的16.07亿元下降到了10.36亿元,降幅达35.53%。
经营现金流放大,意味着华大基因进一步提升了财务安全的阈值,而通过费用的控制则是其短期内“提质增效”最显见的地方。
贰|拓宽财源
挖潜增长动能
华大基因短期内应对市况的主动调整是偏向“节流”的增效,但不断“开源”才是保障公司拥有持续增长动能的提质举措。
在业绩说明会上,公司核心管理层也表示:为确保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公司积极探索多种业务模式和增长途径。
目前,华大基因已形成包括生育健康、肿瘤与慢病防控、感染防控、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在内的五大业务条线,构筑起公司增长的基本盘,也为行业带来一个多元化的业务典范。
图源:华大基因2023ESG报告
这五大条线覆盖临床医学检测应用的不同场景,但其底层技术是相同的,在研发投入上具有协同效应,因此并不会导致公司研发精力和成本的大幅推升。
对应年度报告期,华大基因这五大业务分别实现11.78亿元、5.25亿元、5.16亿元、7.07亿元和14.07亿元的营收贡献。
细究各个业务单元,不难找出一些亮点。比如,生育健康和肿瘤与慢病防控正是眼下华大基因稳增长的“引擎”。
在生育健康业务上,得益于一级预防中的携带者筛查检测业务(同比增长42.45%)和三级预防中的新生儿遗传病基因筛查业务(同比增长45.52%),2023年华大基因录得11.78亿元和同比增长5.55%的业务增长数据。
虽然国内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但从这个增长数据也能看出,生育健康领域依旧存在着基因测序服务的市场潜力。
而在肿瘤防控与慢病防控这两个热门业务领域,华大基因作出了“合并同类项”的调整,2023年公司“肿瘤与慢病防控业务”取得了超30%的同比增长。
尤其是在癌症筛查领域,公司肠癌基因检测业务录得近90%的超高增长。其无创肠癌检测产品华常康在去年末获证(国内市场),无疑为进一步放量带来了保障;
此外,肿瘤复发检测、肝癌检测和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业务上,华大基因分别录得57.75%、44.54%和36.45%的增长率,持续高增长亦可期待。
图源:华大基因2023ESG报告
越是竞争激烈,越考验企业抓机会的能力。华大基因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也使其在捕捉市场机会上,能更快更敏捷。
即便以管窥豹,华大基因的业务模式和增长路径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确定性。
叁|关键局点
新质生产力因子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基因测序行业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上。
对于基因测序行业增长为何不及当年的投资预期,此前一种主流论调是基因技术服务应用范围和商业化规模受困于测序成本问题,因此一直没能充分打开。
但随着高通量测序仪开始进入全面商业化的进程,基因组测序成本相比20年前,被抹去了8个“0”,从38亿美元下探到了100美元内。
一幅宏大的生命科学图景正在展开。无论是解码疾病、研制药物,抑或是提升人类生命质量,都将出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而在2022年发布的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政府有着明确的表述:要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图源:CCTV2财经频道
也就是说,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普及应用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生物经济已经被国家列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与之相关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所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将汇聚成为中国生物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质生产力。
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两个维度看,华大基因所处的基因测序服务领域,作为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利器,绝不可能只是锦上添花的技术应用,必然代表这一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当下,各种前沿新技术的交汇也为基因测序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样在15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华大基因管理层有这样一段表述:公司所布局的高性能大数据分析及存储平台一体机HALOS,生物信息云计算平台及多组学数据挖掘系统Dr.Tom将会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事实上,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多组学数据的融合创新,已然成为推动基因测序公司转型智能服务的一个必然选项,而华大基因本身在多组学大数据和生物信息领域有着积累已久的优势。
具体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层面,过去一年时间里华大基因也是接二连三地取得突破:
HALOS肿瘤基因检测数据分析解读一体机上市、PMseq® CNV 分析流程和耐药数据库全新升级;面向生育健康推出200+种显性单基因病无创产前检测技术;面向感染防控发布全新tNGS检测产品“PTseq和PTseq Plus 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靶向高通量基因检测”;慢性疾病防控方面,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基因检测 (APOE基因分型检测) 、早发冠心病风险基因检测、心血管疾病药物基因检测及认知障碍疾病基因检测产品、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系列产品正式上市……。
仔细观察上述的新产品或者技术,都集中应用在华大基因业务条线的优势赛道上。未来,AI等新工具与多组学平台的进一步融合,必将更快更多产出新产品、新技术。
图源:华大基因2023ESG报告
2023年报中,华大基因在面临巨大经营压力的同时却仍旧加大研发投入,全年6.14亿元的研发投入同比仍然有3.65%的增长,占比总营收也达到了14.12%。
无疑,这是华大基因要继续提升新质生产力因子的作用影响,确保长周期增长充沛动能的最重要“抓手”。完
原文标题 : 聚焦华大基因: 新质生产力成长因子才是关键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
7 睿跃生物借壳上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