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医药寒冬的增长答卷,百洋医药财报中的明线与暗线

2024-04-24 13:42
锦缎
关注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在经历资本清洗,泡沫破灭之后,中国医药产业回归理性,踏上稳健发展的征程。 

创新产品接连获批上市,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创新产品的市场表现却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既有“十亿美元分子”的诞生,又有因产品商业化运营不善,市场推广艰难,甚至不得不寻求“卖身”的“落后分子”。 

深入分析商业化未达及预期的原因,我们发现主要归结为两点。 

首先,产品本身未能真正优化医疗场景,难以真正满足患者的需求。其次,企业不具备强大的商业化能力,无法为产品取得应有的回报。商业化能力的“修炼”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在当前医药产业回归理性的背景下,市场不仅关注研发创新,对具备商业化能力的企业关注度也直线上升。 

作为国内医药商业化头部公司,百洋医药在这个寒冬中实现了持续增长,进一步验证了商业化在医药产业权重持续提升的演进方向。 

在百洋医药刚刚公布的2023年报中,公司整体营收达75.64亿元;归母净利润6.56亿元,同比增长29.55%,连续三年保持增长,盈利能力显著。净利润端的持续放量增长,预示着百洋医药长期深耕的商业化能力已被验证,品牌效应正在加速释放。 

图:百洋医药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优秀的商业化能力只是百洋医药的“明线”。财报之外,百洋医药实则还存在一条聚焦创新的“暗线”,明暗两条线交汇,才勾勒出百洋医药完整的生态价值。

01“明线”:品牌效应持续释放

药品商业化,不是简简单单的药物销售那么简单,而是应该通过洞悉临床应用场景,找到真正能够满足临床应用需求的产品,并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与资源优势,进行长期的品牌培育。因此,商业化的核心在于“品牌”的塑造,品牌是消费者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不断复购,体现的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疗效、质量、安全的认同感,不可轻易被替代。 

然而说着简单,做着难。将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并实现商业化价值并非易事。不仅需要准确的定位产品,更需要清晰产品的实际应用场景,只有把产品融入场景,明确产品能够改善和优化的是什么场景,才有可能实现品牌塑造,进而释放品牌价值。 

迪巧品牌是百洋经营了20年的品牌,如今依然能够维持近16%的增长,超出钙剂大盘,这一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品牌力。迪巧一上市就精准切入母婴补钙赛道,凭借进口品质和产品效果收获千万年轻妈妈的认可,奠定了母婴补钙品牌领导者的地位。随着持续的产品创新与营销创新,迪巧不断推出儿童、老年补钙产品,产品线覆盖全人群,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尤其是近年推出的儿童液体钙产品“小黄条”, 聚焦儿童长高场景,同时充分借势新媒介红利,一路高歌猛进,为迪巧品牌带来了新的增长路径,强化了品牌领导者地位。 

实际上,百洋医药已经多次向市场证明了其专业的商业化能力,凭借操盘迪巧品牌的成功经验,百洋在院外品牌打造已然形成了一套专业且成熟的运营模式。当这一模式被应用到纽特舒玛、海露、功效护肤品等产品时,其强大的适应性和增长潜力得到了充分展现。2023年数据显示,海露、纽特舒玛品牌分别实现收入6.40亿元、0.83亿元,同比增长49.88%、44.36%。 

不仅是在院外市场。在院内市场,百洋通过深入的医疗场景探查,进行品类细分,再通过专业的学术教育和推广,也成功打造了泌特、扶正化瘀等处方药品牌,并且也都已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导品牌。在院内的专业能力,为百洋在运营创新医疗器械和未来的创新药产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进一步透视百洋医药财报数据,2023年实现营收44亿,同比增长18.91%,毛利率为43.17%,毛利额为18.99亿元,毛利额占比达83.78%,品牌价值持续显现,成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02“暗线”:藏在水面下的冰山

在过去二十年中,百洋医药已经形成了核心的商业化竞争力:通过打造一个个成功的产品,不断夯实品牌运营能力。这构建起了一条极深的商业化护城河,也是所有投资者关注百洋医药的“明线”。 

“明线”之外,也另有暗线隐藏—— 

真正具备临床价值的药物,一定是能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的。百洋医药基于长期沉淀的医药品牌商业化经验,具有深入洞察医疗场景的能力,能够识别出有临床价值的科研成果或产品,并帮助其快速实现商业化,这是如今医药市场中极度稀缺的,也是百洋过去一年里集中在做的。 

去年11月与百洋医药达成合作的瑞迪奥,其核心产品99mTc-3PRGD2为一款以整合素为靶点的核药RDC药物,既是我国第一个核医学放射诊断1类新药,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SPECT的广谱肿瘤显像剂。百洋医药享有99mTc-3PRGD2的独家商业化权益,该产品上市后,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点。 

同心医疗是专注于国际领先的人工心脏研发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慈孚在全国 50 多家心脏病顶级医院开展临床植入,220 余位患者已使用该产品,百洋医药也承接了该产品的商业化推广。

图:人工心脏慈孚

迈迪斯医疗是一家突破了电磁定位“卡脖子”技术的创新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系统算法可持续迭代的电磁导航,实现电磁导航与超声图像的融合,研发出国内首台、国际领先的超声用电磁定位穿刺引导设备。百洋医药也正推动其在临床场景中的应用。 

这些源头创新产品中,不排除诞生重量级爆款的可能。尽管在百洋医药的报表中,并没有体现这些资产的价值,但由于这些产品都是真正满足民众健康需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创新产品,这部分暂时“隐藏”的价值是迟早会释放的,也是应该被前置计量的。 

那么,如何保证百洋医药能够持续获取这类创新产品的商业化权益,而非昙花一现?百洋医药与母公司百洋医药集团构建起的良性创新生态,则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上文所提及百洋医药承接的创新产品,均由其母公司投资孵化,百洋医药自然而然地具有获取这些产品商业化权益的优势。这种独特的创新体系成为百洋医药的“暗线”,让上市公司在源源不断获得创新产品的同时,无需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 

明暗两条线交汇,才真正勾勒出百洋医药的价值全貌。母公司集团负责创新孵化,上市公司负责商业化变现。随着科技创新脚步的加速,优先锁定创新项目商业化权益的百洋医药,或将成为创新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03 财报之外的价值

医药产业研究,不能“看山是山”。同样的,对百洋医药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财报本身,而是应该看到“山后还有山”,结合其母公司百洋医药集团这些年的布局来研究。这就好像一个漂浮在水面的冰山,其实只有八分之一是露在水面上的。 

当我们从更宏观视角鸟瞰,就会发现百洋医药集团这些年的布局颇具前瞻性,与医药产业亟待创新发展的需求不谋而合。 

聚焦研发层面,不同于大多数医药公司采用的Fast-follow模式或License-in模式,百洋医药集团选择了一条虽艰难但更有价值的道路——源头创新。百洋医药集团选择与国家级科研院校携手,共同筛选优质的源头创新项目,并以自身的产业资源和孵化能力推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北大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心脏病中心北京阜外医院等“国家队”都是百洋医药集团长期的合作伙伴。 

图: 百洋投资孵化三大赛道 

基于此,百洋医药集团对于创新的布局是立体多层次的,既有众多具备First-in-Class产品潜力的创新药公司,亦有针对“卡脖子”技术突破的高端医疗器械公司,以及基础研究平台。因此,无论是在X波段医用直线加速器、高灵敏度SPECT/CT,还是在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和骨再生创新药等创新领域,百洋医药集团都有布局。 

从这些项目的性质上可以看出,百洋医药集团并非简单投资一些所谓的创新项目以博取财务收益,而是以优化医疗场景为目的,瞄准了中国目前最稀缺的“真创新”:以强大的商业化团队洞察真正的临床场景需求,用合理的机制引导“国家队”的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最终出培育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真正有技术壁垒的原创药械产品。 

由此,百洋也形成了自己的创新逻辑和体系。这套创新体系,本质上是基于产业合作共赢而产生的。从创新项目的资源配置需求层面来说,百洋以“产业投资人”身份,根据创新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配置要素资源,保障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走出实验室,在落地转化的同时造福社会。 

可以看出,百洋追求的不是简单的业绩增长,而是整个产业的长期生态共赢。这不仅是探索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优秀样本,更将对医药行业的价值链重塑提供有益启发,亦是百洋医药财报之外的价值。 

       原文标题 : 医药寒冬的增长答卷,百洋医药财报中的明线与暗线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