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部分18A逼近退市边缘;百济神州开始“赚钱”

2024-08-12 15:27
氨基观察
关注

"氨基一周"致力于提供"全球最重要的大健康产业新闻分析",深入挖掘行业动态,洞察市场趋势。

无论您是行业从业者还是对大健康产业感兴趣的读者,"氨基一周"都将是您了解行业脉动的得力助手。欢迎关注我们,一起探索大健康产业的无限可能。

本周,"氨基一周"带来的产业动态分析要点包括:

部分18A企业逼近退市边缘

百济神州开始“赚钱”

中国首富换人,医药旧时代的彻底翻篇

又一个国产分子“卖身”

老牌药企抄底细胞疗法

避免合作悲剧的发生

警惕NewCo模式泡沫

/ 01 / 部分18A企业逼近退市边缘

仙股已经不罕见,在18A领域,市值低于1亿港币的企业也出现了。

8月6日,北海康成的市值降至8961万港币。目前,北海康成已成为最小的18A企业,也是首家市值跌破1亿港币的18A企业。

这也基本预示着,市场已经默认北海康成面临"破产"的风险。对于国内生物科技行业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实际上,在美股市场,破产的生物科技企业退市是常见的现象。例如,早在20年前,生物技术公司的"退市潮"已经上演过。根据Biocentury的统计,2003年就有多达193家生物技术公司面临退市。

拉长周期来看,美股biotech生存率并不高。有数据显示,生存不超过5年的占比约29%,5~10年占比约36%,能存活10年以上的公司也不超过36%。

就这一点来说,国内生物科技产业,实际上并未真正“接轨”,大多数上市企业仍在勉强维持运营。

但从长远来看,部分企业的价值归零只是时间问题。当企业最终陷入实质性困难,企业也就丧失了自救的主观意愿。那么,退市可能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 02 / 百济神州开始“赚钱”

Biotech退市是行业的正常现象,不会影响国内生物科技企业崛起的事实。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经过持续的投入,百济神州距离盈利越来越近。

虽然上半年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但一个关键指标显示,第二季度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已经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的经营利润为4800万美元。

所谓的non-GAAP,指的是剔除了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计入损益表,但与经营无关的科目后的利润,例如股权激励、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等,类似于A股会计准则中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

non-GAAP指标的转正意味着百济神州的药品销售业务已经处于自我造血的边缘。如果能够保持这一趋势,我们将会看到百济神州实现整体盈利。

对于创新药行业来说,如果百济神州能够真正实现盈利,无疑将进一步增强行业的信心。虽然在此之前,艾力斯已经实现盈利,但更多是me-too策略的胜利。

而百济神州则高举高打,在国际市场上以"头对头"的胜利姿态,与海外药企竞争并取得胜利。在这一背景下,百济神州能够实现盈利,显然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无论如何,当前生物科技行业的预期可能仍然不高,但能够实现常态化盈利、健康发展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

/ 03 / 医药旧时代的彻底翻篇

中国首富的宝座终于易主了。

8月9日,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44岁的黄峥以486亿美元的身家,超越了自2021年4月以来一直占据榜首的钟睒睒(财富值474亿美元),成为中国的新首富。

钟睒睒的财富大幅缩水,主要原因是其控股的HPV疫苗公司万泰生物及农夫山泉的股价暴跌。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万泰生物的营收和利润双双下降,股价也大幅下跌。与2021年的高点相比,万泰生物的股价跌幅接近60%,市值蒸发了991亿人民币。

钟睒睒直接和间接持有万泰生物约73.3%的股份,因此其资产缩水了约730亿人民币,相当于100亿美元。

万泰生物的股价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生物科技产业旧时代的结束。

内卷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HPV疫苗的红利,本质上是国产替代的逻辑,而非真正的技术优势。

在这一逻辑下的造富故事,窗口期注定是有限的,在资本市场的冲击下,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也反映了生物科技产业的起伏变化。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造富故事已经结束。行业发展总有起伏,低谷也只是暂时的。

尤其是在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这反而可能是下一波造富浪潮的起点。只是,未来的造富浪潮,将属于创新驱动的时代。

/ 04 / 又一个国产分子“卖身”

我们也能看到,国产分子药物的国际化交易案例越来越多,且不乏重量级案例。

8月9日,默沙东宣布与同润生物达成最终协议,以7亿美元预付款和潜在的6亿美元里程碑款项,收购后者的CD3xCD19双抗CN201。

从首付款来看,CN201是出海创新药中质量最高的交易之一。CN201交易案的出现,进一步引发了市场讨论,观点呈现两个方向:悲喜参半。

悲观一方认为,当越来越多的优秀国产分子药物进行国际化交易,实际上可能意味着国产创新药企质量的急剧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能会看到创新力量的削弱。

当然,乐观的观点则认为,这不仅证明了国产创新药的高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寒冬带来的退出难题。对产业来说,这也是促进行业持续"创新滚动"的一种方式。

无论如何,重磅交易本身对于行业来说,仍然是利大于弊的。

/ 05 / 老牌药企抄底细胞疗法

除了海外大药厂在积极行动,国内老牌药企也在忙着抄底,主要方向是细胞疗法。

8月4日,华东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获得了艺妙神州CD19自体CAR-T候选产品IM19在中国的独家商业化权益。

8月5日,东北制药宣布收购鼎成肽源70%的股权。鼎成肽源是一家细胞疗法企业,已经布局了TCR-T和CAR-T等10多个管线。

老牌企业抄底细胞疗法biotech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在实力方面,国内细胞疗法企业并不逊色,例如目前全球CAR-T领域最火的产品就出自国内企业传奇生物。

在TCR-T领域,国内企业的布局也相当迅速,香雪制药的子公司产品近期也受到了二级市场的青睐。

当然了,细胞疗法企业的纷纷"卖身"也反映出一个困境:产品的高价格在国内市场的想象空间有限。如果没有海外市场的潜力,企业本身的价值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愿意出售的案例可能会增多。

从这一点来看,老牌企业能够为细胞疗法企业提供的赋能相对有限。因此,老牌企业抄底能否带来积极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06 / 避免合作悲剧的发生

不管结果如何,一个非常需要警惕的问题是,合作的条款必须充分保障各自的权益。目前来看,因为收购、BD导致双方争执的现象越来越多。

近期引起较大争议的,是基蛋生物对景川诊断的收购。8月5日,景川诊断发布公告称,基蛋生物的董秘等人员来到景川诊断,企图进入财务室但遭到阻挠。双方的冲突引起了警方的注意,10余名特警等警察到场处理。公告还提到,目前子公司员工已无法安心工作,生产已暂停。

据公开报道,基蛋生物认为双方的核心诉求是关于回购子公司管理层股权的市盈率(PE)计算,即估值问题。而景川诊断管理层股东则认为,双方的核心分歧在于基蛋生物缺乏诚意,改变了收购时间、条件以及付款方式。

BD中的争执案例也不少见。例如,恒瑞医药和万春医药的合作最终对簿公堂。沃森生物与艾博生物的合作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所有合作终止后,沃森生物进行了大规模的管理团队调整,而艾博生物则指责沃森生物。

无论是收购还是BD,核心在于资产能否带来较大收益。但当估值逻辑发生变化,或研发本身出现意外,自然容易出现争执现象。

这些案例进一步提醒生物科技产业的参与者,在进行类似的操作时,一定要更加谨慎。

/ 07 / 警惕NewCo模式泡沫

NewCo模式越来越受到欢迎。

8月5日,嘉和生物公告称,将CD3/CD20双抗GB261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了TRC 2004。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嘉和生物的"出海",采用了NewCo模式,即引进方TRC 2004是一家新设立的公司,并且是由嘉和生物参与操盘:嘉和生物与Two River、Third Rock Ventures两家美元基金共同设立了TRC 2004。

这种模式最初由恒瑞医药开创,随后康诺亚等企业迅速跟进,目前来看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的欢迎。

从逻辑上来看,这种出海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能通过早期管线创造一定价值,又能通过股权降低自身风险,锁定更多远期收益。

但NewCo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较重的资本运作属性。行业人士"三句半医药评论"将这一模式概括为:找不到MNC就先卖给中间商,没有中间商就和海外资本一起创造中间商。

总而言之,NewCo模式是一种好模式,但不能仅仅为了资本运作而过度追求,以免重蹈"license in"模式的覆辙。

       原文标题 : 氨基一周|部分18A逼近退市边缘;百济神州开始“赚钱”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