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消费医疗过上苦日子
2023年的消费市场让几乎所有玩家都欲言又止。2024年,似乎更是如此。
上半年,包括包装水、奶制品、调味品等各领域的消费龙头,都出现了增速塌方,甚至是营收下滑。
消费业的寒冬刚刚开始,消费医疗也迎来退潮。
原本,消费医疗是一个避风港。这里没有集采,兼具消费与医疗的属性,同时受益于消费与健康意识的升级,因此,长期享受着高营收增长与高利润增长的待遇。
但是,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消费者对消费医疗的预期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伴随而来的是营收和利润的增长失速。
以消费医疗三大件为例。医美领域,龙头爱美客二季度营收8.49亿元,同比微增2.35%,净利润5.93亿元,同比增长8.03%,明显放缓;眼科集体沦陷,爱尔眼科二季度扣非净利润9.42亿元,同比下降6%,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阶段性影响行业增长;
口腔更是早已沦陷,不仅内卷,还要承受高利润业务耗材集采大棒。龙头通策医疗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04%,净利润同比增长0.85%,基本上停滞。其中,消费属性较强的正畸业务上半年同比下降4.7%。
生长激素、自费疫苗的业绩下滑更是明显。
消费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任何单一的理由都不足以解释现在正在发生的一切。但是,眼下需求的疲软,却在提醒着我们,市场是不断的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增长预期。
新的变化不断涌现的年代,关键看企业如何做确定的自己。任何时候,与其期待贝塔的修复,不如做好阿尔法。
/ 01 / 集体失速
没有人会质疑消费医疗的前景。
据粤开证券统计,国内消费医疗对应万亿级市场规模。其中,眼科、口腔科、辅助生殖等专科医疗领域市场规模可达3826.2亿元,预计2025达到6058.8亿元;医美领域市场规模达到2267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3529亿元。
在如此广阔的市场上,增长应当是第一位的。但是,疫情之后,期待中的消费复苏、反弹也并未到来。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整体经济环境继续走弱,带有消费属性的医疗服务行业、消费器械、医美等细分行业,经营压力增大,大多数不达预期。
这在今年二季度表现尤为明显,消费医疗龙头,集体失速了。
以消费医疗三大件为例。医美领域,龙头爱美客二季度营收8.49亿元,同比微增2.35%,净利润5.93亿元,同比增长8.03%,明显放缓;华熙生物继续萎靡,二季度营收14.5亿元,同比下滑18.09%,净利润0.98亿元,同比下滑56.1%。
口腔领域,不仅内卷,还要承受高利润业务耗材集采大棒。龙头通策医疗二季度营收7.92亿元,同比微增2.04%,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微增0.85%,增长基本停滞。其中,消费属性较强的正畸业务上半年同比下滑4.7%。
眼科领域同样沦陷。龙头爱尔眼科二季度营收5.35亿元,同比微增2.25%,扣非净利润9.42亿元,同比下滑6.42%;
生长激素、自费疫苗的业绩下滑更是明显。二季度,长春高新营收微增2%,净利润8.61亿元,同比下滑33.94%;安科生物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
靠9价HPV疫苗躺赚数年的智飞生物,跑不动了。二季度营收68.63亿元,同比下降48.29%,净利润7.77亿元,同比下滑65.14%。营收、利润双双大幅下滑,这样的表现,即使是在疫情期间,也是未曾出现过的情况。
狂奔的国产带状疱疹疫苗,同样跑不动了。二季度百克生物营收3.48亿元,同比下降8.44%,净利润0.77亿元,同比下降17.16%。上市仅一年多,对比一季度的高增长,这样的业绩表现,显然难以让市场满意。
即使自带更为刚需的医疗属性,消费医疗也跟随着消费行业的大势,一夏入冬。
/ 02 / 需求疲软
在客观的因素下,消费医疗的需求,自然受到了抑制。
以医美为例。当初医美赛道备受追捧的核心逻辑之一,便是“成瘾”、高复购,由此带来的高增长,加之行业的高门槛及头部玩家的产品优势,构成市场看好爱美客等医美龙头的主要逻辑。
但在消费降级的趋势下,整体情况有些微妙的变化。
首先,号称最强消费力的女性消费力也开始萎缩。今年前6个月,国内社零整体累计同比增长3.7%,但化妆品仅增长1%。
其次,医美虽有刚需属性,却也并非必须的消费,很难脱离外部环境而“独善其身”。
根据中国《中国医美行业2024年度洞悉报告》,2024年服务型消费处于修复阶段,预计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增速可达10%左右;受医美渗透率不断提升和多元化品质医美需求驱动,中国医美市场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仍可保持10%至15%的快速增长。
相比2023年的报告,增速下调了5%-10%。行业预期增速下调,市场预期自然也要相应调整。
如果放到整个市场来说,爱美客上半年还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但对比一季度接近30%的增长,二季度就仅有个位数的增长,这个落差让市场有点猝不及防。
更进一步看,医美中可选消费属性????更强的板块,下滑更为严重。华熙生物上半年收入下滑8.61%,其中占据营收半壁江山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同比下滑29.74%。
当然,在医美领域,需求退潮与分化同步上演。上半年,锦波生物、巨子生物继续保持高增长,不过,它们的增长更多是受益于重组胶原蛋白的火热,以及对玻尿酸的竞争和替代。
相比医美,口腔领域的需求退潮,来得要更早一些。
自2023年开始,口腔服务市场全面进入低增速时代。这不难理解,当经济环境不好,进行牙科消费的意愿会后延,人们愿意付出的溢价也减少。
毕竟看牙在哪都不是便宜的事情。而大部分的牙齿问题,也不会大幅度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整个牙科赛道都受到了影响。
口腔的增速主要来自正畸和种植,由于正畸的消费属性更强,在经济周期下面临的压力也更大,下滑的幅度较为明显。这一点,从通策医疗的半年报也能看出。而种植虽然具备一定的刚需属性,但受到集采的影响,市场份额也面临停滞不前。
表面看,时代天使实现了逆势增长,上半年营收8.61亿元,同比增长近40%,创近两年来的增速新高。但实际上,上半年国内的收入仅增长10%,增长大部分来自于海外业务。
对比之下,眼科市场相对受到的冲击是最小的。尽管各家眼科医院消费业务去年也开始显露疲态,但眼病业务还算平稳,因为具备治疗刚需属性,白内障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屈光和视光业务增速的下滑,加之部分受外部环境延迟的老年患者集中就医。
但这种“反弹”是短暂的。今年上半年,爱尔眼科、普瑞眼科、华厦眼科等集体沦陷。
/ 03 / 周期与路径
整体来看,尽管也有分化,但大多数消费医疗龙头,正在需求疲软的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不过,各家消费医疗企业业绩失速之际,并购正在悄然加速。
并购,是爱尔眼科做大做强的核心路径。而今年以来,不止爱尔眼科,包括口腔、中医、医美、体检等在内的多家消费医疗企业,都进行了收购。根据已公开的数据,消费医疗服务15笔并购交易涉及230多家医疗及美容机构。
其中,爱尔眼科依旧是并购主力。5月,其宣布拟收购重庆眼视光、周口爱尔等52家医疗机构部分股权,交易总额达13.44亿元;6月,爱尔眼科欧洲分部Clínica Baviera宣布收购英国Optimax集团100%股权,后者在英国拥有19家医疗机构;7月,其计划收购虎门爱尔、运城爱尔等35家医院部分股权,交易额达8.98亿元。
就连一向对并购、外延扩张持谨慎态度的通策医疗,也改变了想法。在2023年报致股东的信中,公司董事长吕建明表示,靠烧钱和堆人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合时宜。通策以后的外延扩张,将从仅靠自建改为以收购兼并和加盟为主。
3月,通策医疗宣布已完成对娄底口腔医院的收购和增资扩股,交易金额共3248万元,涉及娄底口腔旗下共有8家医院和门诊部。战略转变落地,后续成效还有待观察。
消费医疗并购的活跃,与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随着经济周期变化、投融资环境的变化,不止消费医疗,整个医疗健康板块,都迎来了整合期。
另一方面,尽管居民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受客观环境抑制,但居民健康意识增强,相应支出也将增长。消费医疗整体的发展潜力依然很大。
作为一个三年内能够成长到2万亿~3万亿元规模的产业,不会没有机会。消费医疗符合中国市场消费升级以及产业升级的大逻辑,随着经济的持续恢复与反弹,或早或晚消费者信心会随之恢复。
届时,消费医疗各赛道都会收获积极影响。当然,就长期来看,整个消费医疗市场很难再复制过去10年的高增长奇迹。
在这个过程中,向纵深领域发展是产业升级的必然,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每个十亿级别的市场都值得企业做深做透,更何况百亿级别乃至千亿级别的市场。
而这,不仅要求企业调整消费医疗的增长预期,更主要的是完成转型,从原先粗放式的高度依赖营销的新兴市场模式,变成精细化管理的依赖复购的成熟市场模式。
正如《权力的游戏》所说,混乱不是深坑,而是一把梯子。没有命运,只有选择。新的变化不断涌现的年代,关键看企业如何做确定的自己。
原文标题 : 2024,消费医疗过上苦日子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