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接班,东亚药业离拐点多远?
警惕业绩硬着陆
作者:翊铭
编辑:陈晨
风品:一然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子承父业,东亚药业迎来新掌门人。
10月12日,东亚药业公告,选举池骋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其父执掌公司26年的创始人池正明退居幕后,担任战略与发展顾问,聘期三年。
俗话说,换帅如换刀。扛起父辈的枪,池骋肩负着重任。能否消解业绩颓态?带领企业如愿转型,来一场价值翻身仗呢?
1
新帅要过几道坎儿
实际上,1984年出生的池骋也是公司“老人儿”了,2002年进入东亚药业,担任监事。2015年9月,升任董事兼副总经理,2021年10月至今三年间一直担任总经理。
东亚药业指出,池正明为实控人、控股股东并长期担任董事长,领导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对行业发展具有深刻和独到见解。担任战略与发展顾问,将充分发挥其行业影响力和深厚资源,符合公司战略和可持续性发展需要。
换言之,退居幕后的老帅并没完全“大撒把”,将再扶儿子一程。对东亚来说,此次换届后控股权未发生变动。截止2024上半年,池正明直接持股比达41.06%,为公司最大股东,池骋直接持股6.79%。
放眼企业界,随着时代更替,“父传子”的二代接班并不少见,通富微电、珀莱雅也在近日实现接班。80后、90后的他们年轻富有活力,相比职业经理人,对自己家族企业更有情感和忠诚度。
不过也包含着隐忧挑战。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提到,相比老一辈企业家,“创二代”们在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经验可能相对不足。可能使他们在面对复杂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时显得力不从心。此外,父辈们在企业中的成就光环可能对“创二代”产生一定压力。需要在继承父辈事业同时,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业绩和成就,这并非易事。
聚焦东亚药业,除了池正明父子合计持股比超47%,十大股东中王玮、张霁是池正明外甥,分别任销售部和采购部经理,各持74万股股份,占总股本0.64%。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对于控股权集中、家族色彩较浓厚的企业,新帅接棒往往面对如何融合新旧团队,调整老人儿积极性,调和经营理念冲突、用实打实业绩服众等考验。尤其东亚药业正处转型关键期,池骋自证担子一点不轻,要过的坎儿不少。
不算苛求。10月9日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东亚药业提到关于中长期规划,正在布局“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未来3到5年,公司将坚持“以原料药为中心,往前伸,向后延”的中长期战略;即在继续稳固和加强原料药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仿制药和创新药投资力度,同时逐步往化学材料和医药制剂方向延伸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产品,最终实现特色中间体+高端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发展。
前景可期、个中挑战同样不少。如何带领公司平稳度过转型期、能否“无缝”衔接如愿一体化,池骋需让外界传递更多明确信号。
2
净利最差表现
“补课”代价大不?
能够肯定的是,不变不行了。2024上半年,东亚药业营收6.48亿元,同比减少3.85%;归母净利3247.3万元,同比减少40.54%,为2020年上市以来同期净利最差表现。
拉长时间线看,2020年上市以来,公司业绩就不乏波动性,2019年-2021年营收9.88亿元、8.82亿元、7.12亿元,同比增长15.32%、-10.77%、-19.22%;净利1.68亿元、1.14亿元、0.68亿元,同比增长54.13%、-31.99%、-40.17%。上市当年就业绩变脸,让不少投资者意难平。
好在2022年、2023年出现可喜修复,营收11.8亿元、13.68亿元,同比增长65.6%、15%;净利1.04、1.21亿元,同比增长52.46%、16.11%。
正当外界长出口气,以为东亚药业至暗已过、否极泰来时,2024上半年的再次双降又泼了一盆冷水。实际上,2022、2023年的修复增长也非无懈可击,比如2023年营收达13.68亿元,较2019年增长近4.5亿元,净利却较2019年差了4700万元,发展质量、盈利能力修复仍有漫漫长路。尤其2024上半年,营收下降3.85%、净利却缩超40%,0.32亿元体量为近五年最低。
二级市场表现同样不讨喜:10月24日收盘价18.81元,距离31.13元的发行价累缩约四成。
细观净利“滑铁卢”,主要源于成本控制问题。2024半年报也坦承,业绩下滑主要系管理费和研发费同比增加。报告期内,四费支出中占比最大的是管理费,达到8012.48万元,同比增长31.05%;研发费4352.94万元,同比增长41.97%。销售费773.20万,同比下降2.32%。
细分管理费用构成,2024上半年公司停工损失1885.11万元,同比增长92.34%。据新京报,9月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公司进一步解释称,杭州设立制剂以及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三门制剂厂增加研发及管理、生产人员以及停工损失所致。
研发费增长,则源于研发项目投入增加。最新半年报显示,公司加码合成生物学技术,提升壁垒。更值一提的是,东亚药业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随着杭州两研发中心的成立、销售收入增长和制剂项目开发,2024年公司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预期都会有所增长。
换言之,接下来的净利表现还有恶化可能。
在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常态化大势下,提质增效、鼓励创新已是行业关键词,东亚药业加码研发、塑造核心竞争力无可厚非。但若拉长时间看,这也是公司在补往期“功课”。
上市第一年时,东亚药业就在年报宣称“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药品研发人才队伍,拥有一支由具有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组成的研究团队。”然而即便到了2022年,年报显示研发人员中,博士学历人数为0,硕士学历人数仅11人,本科学历110人,专科学历36人。
2021年至2023年,东亚药业研发费0.37亿元、0.45亿元和0.82亿元,持续增长难能可贵,可体量依然显得羸弱,2024上半年虽大增41.97%,绝对金额也不过0.44亿元,占营收比6.8%。以同业天宇股份为例,同期研发费1.18亿元,占营收比为9.33%。
查漏补缺、打“补丁”什么时候都不晚,可盈利能力毕竟牵扯各方神经。如何把握好投入产出的火候,拿捏好短利长益的平衡性,考验新帅大智慧。
3
募资不是“万能药”
扩产隐忧知多少
公开资料显示,东亚药业是一家专注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技术企业。产品主要涵盖抗细菌类药物(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物(马来酸曲美布汀)、皮肤用抗真菌药物等领域。其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为收入主力。2024上半年占比70.73%。
为摆脱单一过重依赖、增强抗风险力,东亚药业制定了多元化战略,计划以原料药业务为基础,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前端将拓展中间体、材料化学及合成生物学等新兴领域;后端则涉足仿制制剂、改良型创新药、特医食品及化妆品等多元化业务,旨在构建全面的健康产业生态。未来五年,将陆续推出新品,并争取高端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注册认证。
2022年,东亚药业业绩止跌回升,营利均大幅增长。追其原因,主要系头孢唑肟钠中间体等产品销量大增所致。
主力产品回暖给了公司扩产底气,2023年3月,东亚药业公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拟募资总额不超6.9亿元。其中,拟投募资3.5亿元用于特色新型药物制剂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固体制剂9.2亿片/粒/袋、冻干注射剂1000万支、无菌分装注射剂4000万支、乳膏剂590万支的生产能力。
拟投3.4亿元募资,用于年产3685吨医药及中间体、4320吨副产盐项目(一期)。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年产50吨厄多司坦、年产150吨酮康唑、年产100吨新康唑、年产30吨富马酸伏诺拉生、年产10吨莫西沙星原料药生产线,以及年产50吨拉氧头孢侧链、年产30吨头孢美唑侧链、年产50吨美罗侧链中间体生产线及相应辅助设施等。
考量在于,据华安证券研报,近年来,东亚药业主要产品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整体产能利用率并不稳定。据钛媒体,头孢唑肟钠中间体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的92.8%滑至2022年的44.88%。不禁疑问,上述扩产底气几何?是否过于乐观、一旦去化不利衍生影响知多少?
诚然,上述募投项目有助“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提高盈利水平,加快公司转型升级。以特色新型药物制剂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为例,预计项目建成后,稳定运营期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7.94亿元。考量在于,项目投资回收期长达7.24年。叠加种种潜在不确定性,让舆论对此布局不乏审视声音。
看看竞争对手、市场环境不算苛求,据平安证券数据显示,2018-2023年,华海药业、千红制药的制剂业务营收及占比均逐年增加,2023年制剂营收49.32亿元、11.15亿元、5.50亿元、1.05亿元、0.90亿元,占比59.4%、61.4%、25.1%、4.2%、7.1%。其中,司太立和奥锐特近两三年占比提升尤为显著,这意味着东亚药业后续不缺少挑战,能否如愿分羹还需时间观察。
未来如果达不成预期的规模效果,固定资产折旧、在建工程投入等会对本就羸弱的盈利能力形成新拖累。东亚药业亦提示风险称,本次募资投资后公司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总额将大幅增加,全部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折旧摊销额将大幅增加。如果此次募投项目的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导致项目的新增收入不能弥补上述新增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势必将导致未来经营业绩的下滑。
据经理人杂志,不到三年时间,东亚药业通过IPO和发行可转债的方式从A股拿走近15亿元。
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2020年至2023年,东亚药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金额为1.47亿元、-2359.94万元、-7035.06万元、-8406.19万元。已连续三年告负、且数值持续攀升。2024上半年为-1.23亿元,上年同期为-9373.27万元。
同时,资产负债率又有抬头迹象,2020年至2023年为16.90%、21.90%、25.56%、39.72%,2024上半年为39.68%。
市场毕竟是讲回报的,是有忍耐度的。外部补血仅是权宜之计,一边扩产、发力一体化花钱地方很多,一边自身造血力下降、营收滞涨,长此以往若规模效应一直支棱不起来,财务健康度降低、就会影响企业稳健发展,暗含暴雷危机。
4
防止硬着陆
迎全新拐点?
好在,池正明父子能打的底牌依然不少。
首先,东亚药业是国内唯一一家从青霉素做到头孢克洛原料药的公司,已成为制剂市场份额较高公司的头孢克洛原料药主要供应商。
从市场前景看,随着全球人口增长、老龄化加剧以及大众医疗卫生意识的提高,全球药品需求整体呈稳升态势。作为化学原料药领先企业,东亚药业的一体化布局有战略深意,若高质高效落在实处,就有望受益行业增长红利,来抵消对冲转型阵痛。
生产工艺上,东亚药业持续降低耗用和浪费,平滑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并通过采用生物合成法、酶法等降低生产成本。出海方面也有积极进展,2024年4月公司收到韩国 MFDS原料药品注册证书,标志着厄多司坦原料药在韩获得准入资格,出海迈出重要一步。
叠加上述一体化布局、扩产扩容,显然东亚药业的规模效应遐想仍然诱人。
只是还是那句话,星辰大海也要脚踏实地,双降业绩、行业洗牌压力就摆在那里,对池正明、池骋而言,大力转型的前提是稳住基本盘、防止业绩硬着陆。都说上阵父子兵,新官上任三把火,东亚药业此番换帅后,会被“烧”出多少新容颜呢?
冬天总会过去,二代接棒会是一个全新拐点么?
本文为首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原文标题 : “二代”接班,东亚药业离拐点多远?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
7 睿跃生物借壳上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