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血管化器官芯片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产业化进程将不断推进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血管化器官芯片,能够在微流体装置上实现多重微环境的再现和调控,为深入探究血管化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提供了新途径。
血管化器官芯片是通过微流控、控制科学等技术手段,模拟人体毛细血管组织微环境的一种生物芯片。微流控是一种以在微纳米尺度空间中对流体进行精确操控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科学技术。
微流控技术可精确控制多重微生理环境,被广泛用于建立体外三维模型。血管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大多数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黄斑变性、骨质疏松、肿瘤、哮喘、动脉粥样硬化等。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血管化器官芯片,能够在微流体装置上实现多重微环境的再现和调控,为深入探究血管化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提供了新途径。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9年血管化器官芯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相比于动物模型、基于平面培养皿的2D单层模型、基于多孔板的3D模型等现有药物代谢产物检测方法,血管化器官芯片在复杂模型构建、建模可控性、模拟标准化、药物传输过程可视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具体来看,血管化器官芯片可以用于模拟生理和病理过程,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血管化器官芯片可用于药物开发领域,如药物的筛选、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药物的血管毒性测试等。血管化器官芯片为医学前沿技术,对个性化医疗、疾病模型构建、血管毒性测试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血管化器官芯片应用潜力极大,但目前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复杂性是首要制约因素。目前血管化类器官模型构建策略包括共培养法、共分化法、类器官组装法等,但以上方面构建的血管化类器官仅具有血管结构,不具备血管功能。目前血管化器官芯片技术仍处于发展中,我国相关科研单位及初创企业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丹望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微纳芯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上海微纳芯创生物是血管化器官芯片初创企业,于2024年5月成立,为上海大学岳涛团队科研成果转换平台;丹望医疗为国内领先的类器官技术平台型公司,目前其正致力于血管化肿瘤类器官芯片模型的构建和开发。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血管化器官芯片为医学前沿技术,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相关专利包括《一种血管化器官芯片及其应用》、《血管化肾类器官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层级血管化微流控器官芯片及其制备方法》等。在技术赋能、需求升级、企业助力等因素驱动下,血管化器官芯片产业化进程将稳步推进。
原文标题 : 【洞察】血管化器官芯片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产业化进程将不断推进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
10 睿跃生物借壳上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