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关联交易惹争议 “认错”后信达生物还需一个新故事

2024-11-13 17:08
首条财经
关注

下一个价值跳板是什么

作者:闻道

编辑:陈晨

风品:张戈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11月3日,信达生物宣布,与Lostrancos终止10月25日官宣的认购协议,称此举经过双方进一步考虑后达成。

从官宣认购到终止交易时隔不到两周,看似有些戏谑,实则源于资本市场压力。

10月25日,信达生物公告称,全资附属公司Fortvita与董事长兼CEO俞德超旗下Lostrancos签订股权认购协议。公开信息显示,俞德超是Lostrancos的唯一董事,直接持有82.93%股权。交易完成后,Lostrancos将以2050万美元的代价直接持有Fortvita 20.39%股份,信达生物持股比则将被摊薄至79.61%。

没有意外,这笔关联交易引发市场震荡。消息公布后,信达生物股价大跌,10月28日收报38.7%港元,跌幅约12.54%。截至31日,四个交易日股价累跌超25%。市值缩超170亿港元,报收553.64亿港元,市值低于康方生物,退居港股创新药行业市值第三。而11月4日信达生物股价又大涨了12.84%,冷暖态度可谓泾渭分明。

1

“低价”关联交易惹争议 

科学性、开放性冷思

细观这笔关联交易,市场主要担忧在于Fortvita的估值方法。据公告,其采用资产基础法,截至基准日期已估值总资产约2.34亿美元,已估值总负债约1.54亿美元,因此整体估值约8002.6万美元。

目前,上市公司资产交易资产评估有三种:资产基础法、市场法、收益法。其中,资产基础法是采用一种方法或多种评估方法,根据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价值确定经营组合、企业所有者权益或企业股票价值的常用评估方式,该法主要用于经营不善的企业、非营利性实体的整体价值评估。

对于为何采用该法,信达生物公告解释称,由于Fortvita的管线主要集中于早期发现及临床前阶段,且海外临床试验并无重大里程碑,因此采用资产基础法是最适合的估值方法。

然此说法不少投资者并不认可。作为一家创新药企业,资产基础法并没体现出颇被看重的未来成长性溢价。要知道,信达生物披露的研发信息显示,几款市场潜力较大的产品IBI363、IBI343海外权益,均已归属Fortvita。

据披信,IBI363是一款PD-1/IL-2双特异性融合蛋白,其不仅在多种荷瘤药理学模型中展现出良好抗肿瘤活性,在PD-1耐药和转移模型中也表现出突出的抑瘤效力,是信达最具有国际化前景的潜力产品。

而IBI343,是一款潜在同类最佳CLDN18.2 ADC,在胰腺癌、胃癌治疗上展现出积极信号。BI343单药用于二线胰腺癌治疗已获美国FDA的快速通道药物认定。

对此,10月29日信达生物举行的交流会上,实控人俞德超解释称,从Fortvita海外的融资反馈看,Fortvita资产非常早期,尚未有任何一个产品获得美国食药监局(FDA)认可的POC验证,未来是否能够研发成功还是未知数。

该说法也得到了信达生物首席财务官由飞的认同,不过市场对此似乎并不多买单,10月29日公司股价收盘再跌超4%。

外界质疑的主要依据在于,信达生物年报显示,2022年、2023年Fortvita分别亏损3.31亿元及2.71亿元。而2024年9月4日,IBI363刚获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公司持续输血Fortvita研发眼看就见到曙光的当口,实控人却通过“低价”关联交易拿走Fortvita20.39%股权,有利益输送、低价“贱卖”之嫌。

证券从业人员杨柳表示,关联交易是指公司与其关联方间进行的交易,关联方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高监及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等。关联交易中的利益输送风险‌是指公司与其关联方间的交易中,一方利用其控制或影响力获取不公平的交易条件,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或未能获得公平利益。这种行为可能损害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

面对市场一系列质疑与股价反应,信达生物最终选择了低头。11月4日盘前举行的业务更新说明会上,俞德超表示此前的投资建议公告出来后,引起了比较大规模的讨论,“坦白讲,超过了自己的想象,大大超过了自己的想象,我根本没有预见到会有这么大的一个反响”。

及时终止不是一件坏事。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作为中国创新药头部企业,信达生物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关联交易的种种质疑背后,实则是外界对企业经营独立性、长远发展质量的考量。医药业强监管、强竞争趋势下,合规性透明度是企业的价值底座、成长基座,此番风波也是对信达生物强化运营治理科学性、开放性的一声警钟。

2

出海坎坷路

接下来怎么走

看看Fortvita的全球定位、信达生物的现实境遇,不算多苛求。

2021年,信达生物发布全球化发展目标,将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在海外的办事机构都归到Fortvita名下,Fortvita由此成为信达生物国际化业务的主要载体,公司多款潜力产品的海外权益也归属于Fortvita。

决绝押宝背后,世界早已是平的。判定国内一家创新药企业的未来前景,国际化是绕不过的话题。目前头部阵营中,无论百济神州还是百利天恒,在海外市场销售与首付款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

以百济神州为例,受益于美国市场的强劲增势,截至2024年6月末,百悦泽全球销售额达80.18亿元,其中二季度全球销售额约45.43亿元,同比增长107%。有望成为A股市场唯一一个单品年收入超百亿的创新药核心大单品。

基于上述强劲表现,不少海外大行提升了销售预测、看好情绪。如花旗银行将2024财年销售预测从16亿美元提到19亿美元,峰值销售预测提至34亿美元;摩根大通则将2024—2025年泽布替尼全年销售额预测分别调至25亿美元、34亿美元。

再如百利天恒,2023年12月与百时美施贵宝就BL-B01D1项目达成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后者支付8亿美元预付款,5亿美元近期或有付款,以及71亿美元里程碑金额,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一举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出海首付款的最高纪录。

相比之下,信达生物国际化路程却不乏坎坷,难言多出彩。2022年3月宣布收到了美国FDA就信迪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用于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新药上市申请(BLA)的完整回复函,未批准该项申请。

公开信息显示,信迪利单抗是由信达生物和礼来制药共同合作开发,2018年12月24日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目前已获批七项适应症,涵盖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鳞状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霍奇金淋巴瘤。

虽然彼时,信达生物和礼来制药表示将继续与FDA配合完成新药上市申请的审评工作。然2022年12月1日,据界面新闻,外媒FiercePharma报道,礼来制药已正式放弃信达生物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在中国以外的权益。

这为信迪利单抗的出海前景平添暗色。也是2022年,5月信达生物又发公告,收回此前授予Coherus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商业化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IBI-305)权益。

天镜生物总裁朱秀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创新药企的全球化策略要聚焦最好的产品管线,一定要把最好的产品先开发出来,只有最好的产品才能带到国际;其次,药物开发要立足以最早介入国际为原则,而不是想到上市时候才考虑国际化;此外,布局早期就应在海外搭建相应的临床运营团队,在当地打造专业化的人才研究队伍,且能直接与FDA沟通。

在最新信达生物业务更新说明会上,俞德超坦言:“截至目前,我们在海外仍然没有一个资产拿到了FDA认可的POC。公司有2次和礼来关于PD1的合作,最早授权给礼来中国,后来重新授权给信达;海外方面以中国方面数据报FDA以失败告终。”此外,还有一些曾寄予厚望的产品,“比如CD47、TIGIT等产品,我们也及时止损,把这些项目从我们的管线中移除了。”

至于未来是否有可能寻求分拆Fortvita独立上市的可能性,信达生物方面回应称,Fortvita产品还在早期开发,未来是否寻求上市目前还言之尚早,目前公司还是先选择把国际业务做好。俞德超指出,海外开发产品对资金需求量非常大,且开发过程风险很高,考虑到投资人此前对信达生物融资摊薄股权有所意见,综合考虑后,决定以Fortvita为载体支撑信达生物国际化进程是最好的安排。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表示,海外市场够大竞争同样激烈,最重以点带面、集中优势突破。扩张缺少核心大单品的背景下,Fortvita寻求独立上市的可能性较低。整体市场环境看,伴随资本趋于冷静、热度退潮,创新药企业已过了讲故事阶段,现阶段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看产品的商业落地,真正有核心实力技术的公司才会活下来。

3

内卷加剧 

何迎PD-1新挑战

的确,PD-1的故事到底该怎么讲,是一个严肃话题。

作为信达生物的拳头产品,国际舞台开拓不利,国内市场信迪利单抗表现也起伏不定。作为第一个进入医保的PD-1药物,信迪利单抗2019年迅速成长为10亿元级别的创新药大单品,2020年纳入医保后,实现销售收入22.89亿元,同比大增125.4%。

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信迪利单抗营收创下28.01亿元新高后,随着其他PD-1药物陆续进入医保,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加大。

据信达生物合作方礼来的财报数据,2022年信迪利单抗销售收入约19.77亿,同比下降30%。好在2023年销售额28亿元,同比增长34%,可仍不及2021年。

放眼市场,PD-1已是创新药业公认的内卷赛道。据IQVIA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中国市场已有20个PD-(L)1产品获批上市,其中年内已有3个PD-(L)1类新产品上市,共24项新受理的扩展新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在进行中。同时还有上百家企业正涉足PD-1研发。

面对你追我赶、日益白刃的竞争环境,信达生物的盈利时间表被倒逼提前。Wind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公司利润分别为-27.29亿元、-21.79亿元、-10.28亿元,三年累亏超50亿元。2024上半年营收增超46%、净利却同比大降182%、亏损3.9亿元。何时达成规模效应,外界在苦等答案。

追其原因,庞大的研发投入是主要包袱。2021年—2023年研发费分别为23.23亿元、28.71亿元、22.28亿元,三年累计投入74.22亿元。2024上半年达到13.99亿元。

‌截至2024年二季度,公司货币资金规模107.24亿元‌。其中,银行结余及现金81.65亿元,其他金融资产25.59亿元。自身盈利不足的情况下,资金主要来自资本运作。2018年10月信达生物在港交所挂牌,IPO首发募资约33亿港元。上市6年多来又先后通过多次配股增发,累计融资超140亿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信达生物资产负债率为38.77%‌‌,其中有息负债率16%,短期资金较充裕处于安全水平线。

只是随着上述内卷加剧,从业者盈利变数也在加大,对创新药企业的资金链安全性要求进一步增高。以PD-1市场为例,因预期降低一些从业者甚至打起退堂鼓。如2023年6月,誉衡药业便公告主动剥离PD-1资产。国内赛道热度降温,国际市场没彻底打开前,信达生物注定要负重前行、过一段苦日子,如何降本增效、快速商业化是一道避无可避的考题。

4

新故事眺望 

新机遇与老烦恼哪一个先来

或许,是时候讲一个新故事了。

展望当前全球创新药领域,GLP-1是当之无愧的热门赛道。2024年7月1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礼来替尔泊肽的减肥适应症在国内获批。这意味着,礼来和诺和诺德两巨头的GLP-1市场争夺战火,已烧到了国内市场。

而放眼国内,GLP-1赛道同样是创新药企们的重点布局管线,比如信达生物玛仕度肽就是全球首个处于NDA阶段的GLP-1R/GCGR双靶点激动剂,减重适应症于2024年1月递交、NDA申Ⅱ型I型糖尿病适应症于2024年8月递交NDA申请,两项适应症最快有望2025上半年获批上市。

相较礼来替尔泊肽、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玛仕度肽具有更强劲的减重疗效,9mg组在平均BMI与平均体重基线更高条件下,48周体重降低18.6%,获得更优的减重收益。

此外,玛仕度肽也是国内创新企业中研发进度最靠前的产品管线。其中,信达生物占据了先发优势。作为GLP-1R/GCGR的双靶点药物,玛仕度肽无论降糖还是减重,都显示出me better的功效。

能够看出,与信迪利单抗相似,在GLP-1国内市场玛仕度肽有望再次先拔头筹,能否成为又一支柱大爆品、进而改善业绩盈利性值得期待。

不过,玛仕度肽同样面临信迪利单抗类似的国际化竞争、后续竞品上市等老问题。目前国内GLP-1赛道,恒瑞医药、石药集团、华东医药、甘李药业已相继布局。仅减重适应症,国内就已有22款GLP-1类药物进入临床 II 期试验及以上阶段。对后浪而言,战争还未开打、就已硝烟弥漫。强敌环伺前狼后虎中,最终能分多少羹仍要打个问号。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PD-1的困态能否成为GLP-1起飞的跳板?市场在等待信达生物的更明确答案。

本文为首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原文标题 : 关联交易惹争议 “认错”后信达生物还需一个新故事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