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uff”叠满,股价跌至3.41港元,圣诺医药还能酝酿出什么新机遇?
“RNAi疗法第一股”道尽港股18A的难。
来源|医药研究社
现在的港股18A中有不少“仙股”,如北海康成、德琪医药、迈博药业等,股价已跌破1港元。相比之下,圣诺医药(Sirnaomics)境遇稍好,不过也难言乐观。
据悉,2021年12月30日,圣诺医药搭上18A便车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核酸药物第一股”,填补了港股市场上缺少RNA药物研发企业的空白,并因此受到了一波热捧。
公司上市首日开盘价为65.9港元/股,大涨18.21%,收盘报77.9港元/股。但将时间拉到现在,今不如昔。截至12月20日收盘,圣诺医药股价仅3.41港元/股,总市值仅3.59亿港元。
这样惨淡的表现,也反映了投资市场对增长前景渺茫的药企难持信心。
01
靠RNAi疗法闯入资本视野
客观而言,圣诺医药立足的赛道还是值得期待的。
据悉,圣诺医药主要发力RNAi(核酸干扰,RNAinterference)药物研发领域。这类药物开发具有临床成功率高,研发速度快,药物特异性、高效性和长效性明显等优势,可用于治疗心血管代谢疾病、遗传疾病、肿瘤疾病等,应用前景广阔。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全球RNAi疗法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200万美元增至2020年的3.6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49.2%,预计于2030年将达到210亿美元;截至2030年,RNAi疗法应用于常见病及肿瘤学的市场规模将占总市场规模的49%。
于圣诺医药而言,目前正处在借机脱颖而出的关键时期。
整体来看,全球RNAi技术市场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我国RNAi技术研究相对较晚,企业数量也较少,代表性公司有圣诺医药、腾胜博药、瑞博生物等。其中,圣诺制药因为技术平台领先以及产品布局全面而被投资市场注意到。据悉,上市前,圣诺医药共完成了5轮融资,合计融资金额近2.7亿美元,
从财报可以了解到,现阶段圣诺医药已经成功打造多个全球独有的药物递送平台,比如用于RNAi疗法的局部及全身给药的多肽纳米(PNP)递送平台、新型GalNAc RNAi递送平台(GalAhead™平台及PDoV-GalNAc™平台)、用于mRNA疫苗及疗法给药的PLNP递送平台等。
在此基础上,该公司拥有10多款在研产品,其中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为STP705,是一款siRNA(小干扰RNA)治疗药物,靶向基因为TGF-β1/COX-2,在鳞状细胞原位癌(isSCC)、皮肤基底细胞癌(BCC)适应症开发上处在临床II期,在脂肪塑型方面处于临床I期。
圣诺医药财报中也提到,基于治疗69名isSCC患者的STP705 IIa期及IIb期临床研究取得的良好数据及30名BCC患者的II期临床研究显示出的明显剂量依赖性治疗效果及良好的安全性,公司正持续与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沟通,并收到他们对公司进一步开发新型siRNA STP705用于治疗isSCC的书面回应。
目前来看,STP705这款候选药物承载了圣诺医药的增长希望。但是也需要看到,与大多数医药公司一样,圣诺医药产品开发道路并不平坦,甚至有更多坎坷。
02
“debuff”叠满下的发展危机
现阶段,圣诺医药产品开发存在不少“debuff”。
一是在业绩表现上,公司日子过得实在“拮据”。据中报,今年上半年,圣诺医药无产品销售收入,并录得亏损4349.3万美元,上年同期亏损4110.6万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也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2390万美元减少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770万美元。
或为了维稳发展,圣诺医药已经放慢前进步伐,下调了各方面的支出。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圣诺医药的行政开支为1016万美元,上年同期为1081.5万美元;研发开支为1425.1万美元,上年同期为3070.9万美元。其中,研发投入的大幅下降对产品开发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此外,该公司还采取了理财手段,希望获取一定投资回报来支撑经营发展,但没有受到幸运女神眷顾。
今年7月8日,圣诺医药公告称,公司收到基金投资经理知会,“由于基金所投资的私募债的发行人可能违约,预计基金的资产净值将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根据公告,圣诺医药认购的是TradArt Flagship Investment SPC的独立投资组合,共2000万美元(不包括交易费用,约1.46亿元人民币)。截至公告日期,仅赎回20万美元。
这样来看,理财不仅没有改善圣诺医药的发展现状,还在“伤口上撒盐”,加重了公司经营负担,也进一步加速投资者离场。
二是在组织结构上,圣诺医药高管频繁变动。此前公司首席医务官、首席财务官、首席战略官等多位高管离职的消息,引发了市场对圣诺医药内部管理和未来发展的担忧。
要知道,圣诺医药着重布局的siRNA领域竞争局势日趋紧张。据了解,全球市场上Alnylam等龙头地位稳固,Alnylam是目前在siRNA领域提交最多专利申请的公司,也是拥有最多siRNA在研药物的公司。国内市场上,圣诺医药也正与瑞博生物、腾胜博药、维亚臻等公司打“擂台赛”。
而能赢得多个赛点的企业,在资金实力、内部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其实都不能有明显的波动和短板。但当前圣诺医药的发展显然是不稳定的,其对产品开发的信心也不太充足。
在今年中报中,圣诺医药加粗了一行字——“我们最终可能无法成功地开发及销售我们的核心产品STP705”,这也进一步削弱了资本市场的信心。
在不少投资者看来,圣诺医药已经处在“至暗时刻”,若能翻盘或能再引投资市场高看。那么,圣诺医药有触底反弹的可能吗?
03
风雨中新成长机遇在酝酿
有必要提下当前圣诺医药的一把手。2024年11月6日,圣诺医药披露,自2024年11月5日起,潘洪辉博士将接任集团首席执行官(CEO)一职,而前任CEO陆阳博士则调任为集团首席科学官。
潘洪辉的到来,或许能为圣诺医药带来关键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据了解,潘洪辉在生物科技领域拥有逾19年经验,曾担任Sigma-AldrichFineChemicals(现为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科技公司MerckKGaA的附属公司)的高级科学家、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的细胞培养研发总监等,履历十分丰富。
另外,10月3日,圣诺医药宣布,公司与认购人潘洪辉订立认购协议,潘洪辉计划按每股股份约3.36港元认购约1753万股,相当于经配发及发行认购股份扩大的已发行股本约16.7%,所得款项总额约为5890万港元。对于正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圣诺医药而言,潘洪辉的大手笔认购,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BD合作(与其他企业联合进行研发或者销售)可能是圣诺医药未来发展的一大看点。
圣诺医药在中报中称:“我们已收到大量未来合作的条款清单。潜在的合作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我们独特的递送平台、已处于临床阶段的优先产品管线及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临床前产品。”
比如,今年8月,圣诺医药宣布,与Gore Range Capital合作成立合营企业Sagesse Bio,共同推进局部脂肪重塑产品的开发,此次交易涉及圣诺医药的专利转让。
事实上,对于当前的生物医药公司而言,BD合作是突破资金困局、推动可持续运营、产品商业化的重要手段。正如信银(香港)资本在研报中指出的,“BD成为创新药更重要的资金来源。今年7-10月国产创新药共录得33笔对外授权,统计少数披露金额的交易,首付款已达23亿美元,总额超126亿美元。”
具体到药企,像致力于研发ADC药物的映恩生物,凭借两年内启动三笔BD交易,获得至少2亿美元的首付款收入,以及37.75亿美元的未来潜在收入。
对于有领先产品、存在资金困境的圣诺医药而言,BD合作的必要性显然在持续加大。
整体来看,圣诺医药的未来发展不缺机遇。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打破困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圣诺医药等港股18A医药股大起大落背后,是药物开发艰难、市场竞争激烈、投融资环境严峻的“骨感”现实。某种程度来说,能扛过去就是一种胜利。
预计圣诺医药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蛰伏期和调整期,就看有多少耐心资本愿意“陪跑”。至少赛道仍然具有吸引力,短期的阴影不会遮盖长期的光明。
原文标题 : “debuff”叠满,股价跌至3.41港元,圣诺医药还能酝酿出什么新机遇?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10 什么是吉兰-巴雷综合征?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