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零售洗牌周期,从“胖东来经验”窥卖药本质
胖东来卖药给医药零售行业带来怎样的启示?
来源|医药研究社
医药零售领域仍在上演出清大戏。
继去年12月宣布对旗下安徽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国致药房连锁(河源)有限公司、山东成大方圆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三家连锁药店企业进行破产清算后,日前国药一致再宣布对旗下天津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吉林成大方圆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启动破产清算程序。
药店市场的“关店潮”再引热议。而在大洗牌持续的时候,来自河南的知名零售巨头胖东来也凭低价售药策略屡受关注。
据悉,2024年12月7日,胖东来在河南许昌的医药超市正式宣布,将旗下1140种药品按照进货价加价10%销售,甚至有部分药品按进货价直接出售,价格优势突出:100片的布洛芬定价3.5元、400片钙片只要21.3元、流感药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每盒售价仅16.8元(同规格奥司他韦的价格普遍在30-50元)……
因此,不乏市场声音认为,医药零售市场将从胖东来开始刮起一轮影响广泛的“平价风暴”。不过,事实真的如此吗?
01
不追求盈利
胖东来卖药的“逆向思维”
胖东来“按进货价卖药”的模式,无疑颠覆了医药零售的传统规则。
据悉,药品出厂价格往往较低,但经过经销商、零售药店层层加价,最终销售价格容易居高不下。有业内人士曾透露,常见药品的加价幅度普遍在50%-100%;遇到独家代理的“专利药”,加价幅度能达到200%。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售药模式往往要求患者成盒购买,胖东来则注重灵活性,允许患者按粒买药。
整体来看,在医药零售上,胖东来选择“不走寻常路”,不将盈利作为主要经营目的。
创始人于东来对于药店部门的考核更加证实了这一点。按照其设定的考核标准,胖东来一家药店的利润不得超过300万元/年。于东来认为,“卖药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让更多人远离痛苦。”
那么,胖东来又为何能够保证平价药品的长期供应?公司经营理念、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等实现了协同,或是关键。
据了解,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胖东来与众多药厂直接签订合作协议,省去了经销商、批发商等中间环节,进而避免了层层加价。与此同时,通过合理的岗位设置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人事费用,以及合理规划店面布局等,胖东来最终将运营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以支撑药品的低价销售。
此外,胖东来低价售药模式能够持续运行,也很大程度得益于集团主营业务发展向好。
2025年1月1日,于东来在抖音公布了胖东来去年的业绩表现:集团销售额达169.64亿元,各业态中年销售额最高的是超市,单品中茶叶销售额为6.19亿元,15个销售场所中时代广场营业额最高,达到44.13亿元。这也一定程度反映出胖东来主营业务已经具备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基于此,胖东来也更有精力发展医药零售这样的“副业”,且不强求盈利。不过,这是否将极大程度撼动医药零售市场格局,引发行业价格内卷?
02
冲击之下
医药零售江湖会否大变?
诚然,胖东来的售药模式对传统医药零售造成一定冲击,但影响力可能没有那么广泛,首先需要考虑到胖东来发展的区域性。
据悉,目前胖东来拥有13家线下门店,其中11家位于许昌,2家位于新乡。相比看重全国化布局的药企,胖东来并未以“跑马圈地”的模式加速市场扩张。
另外,如前文所述,胖东来主要将医药零售作为福利事业,核心目的并非争夺市场份额,在新业务开拓上的进攻性并不突出。
而对于“在胖东来的带动下,医药零售行业价格内卷是否持续加剧”这一问题,从行业现状来看,概率应该不太大。
具体而言,经过早期的大扩张,医药零售市场已趋近饱和,目前正处在大洗牌阶段。
中康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关闭药店总数为25114家,其中,在第三季度关闭的药店数量达9545家。另外,根据医药零售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平均新开直营门店比例为12.78%(按期末新开直营门店/期初直营门店总数的口径统计),较2023年度平均新开直营门店比例17.61%同比下滑了4.83%。
一些大型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也正面临较大的业绩增长压力。
比如,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老百姓实现营收162.32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净利润6.3亿元,同比下降12.06%。同期,大参林营业总收入为197.31亿元,同比增长11.33%,净利润为8.58亿元,同比下滑26.93%。
盈利困难的情况下,对于这些大型医药零售企业而言,降价促销、实行让利显然不是上上之策。至于小型医药零售店,生存已十分艰难,薄利多销也只会进一步加大发展风险。
而且更关键的是,不像胖东来主要靠日用百货、食品等品类创收,大多数医药零售企业的收入都来自卖药,因此也会更加看重药品销售的利润空间。
整体来看,由于经营思路、业务形态等方面的巨大差别,胖东来和传统零售药店的可比性并不大。不过,“胖东来经验”对医药零售行业的参考价值还是突出的。
03
“胖东来经验”核心在于
服务留人心
如今,胖东来的医药生意已经做出起色:旗下6家药店年营业额曾高达1.2亿元,平均单店年营收2000万元,日收入超5.5万元。
能够实现这样的经营成果,“按进货价卖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服务留住人心”。
具体而言,作为一家区域性零售企业,胖东来靠的就是服务享誉全国,从超市到医药,其服务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比如,硬件服务方面,讲究店内装修、陈列的舒适性和氛围感;软件服务方面,注重药师的能力体现,依托专业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咨询服务,以及定制化的药品推荐,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同时不捆绑销售,深化服务的人性化。
此外,还有其他便利服务作为“加分项”,如24小时不间断售药,免费提供测血压、体重、吸氧、外耳道检查、听力检查等服务,店内设有寄存区、休息区等,并张贴药品储存相关知识、各项规章制度、服务公约等……
总体来看,提供全面且细致的服务,加之价格优势突出,胖东来才能在医药零售市场脱颖而出。
而服务本就是零售市场的基石,正如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所言:“零售的竞争,无论形式怎么变,最终一定是商品供应链和服务能力的竞争,否则一切发展都是空中楼阁。持续夯实商品和服务能力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再聚焦医药零售行业,洗牌加剧的情况下,相关企业要维稳发展,就更不能忘记服务初心。优质的服务始终是吸引顾客、提升业绩的关键所在,一些经营案例也凸显了这一点。
比如,益丰大药房秉承“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彻专业服务 “六步诀”,即“一心、二有、三问、四改、五加、六叮嘱”,并不断完善商品结构,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等,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财报显示,去年第三季度,益丰大药房实现营业收入54.56亿元,同比增长5.3%;归母净利润3.13亿元,同比增长6.38%;扣非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6.51%。
由此,我们也可以期待,“胖东来经验”对医药零售行业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
原文标题 : 医药零售洗牌周期,从“胖东来经验”窥卖药本质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