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25年手术机器人市场,会回暖吗?

2025-02-19 15:35
Ai芯天下
关注

前言: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医疗领域的明珠”,是集临床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医疗器械。

经过2024一整年的市场争夺战,手术机器人企业渐渐明白,猛打价格战,或许不是行业的出路。

作者| 方文三

图片来源|网 络

图片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近年来,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56.79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9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542.81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8.59% 。

中国市场同样增长迅猛,2023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约71.7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54%。预计2025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08.8亿元;至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7.2亿元。

在国内市场结构中,腔镜机器人占比最大,达到整体市场的74.9%,其次为骨科机器人(10%)及经皮穿刺机器人(4.9%)。

不过,2024年手术机器人市场在资本市场和商业化方面都遭遇了一定阻力。资本市场上,根据动脉网发布的《2024年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分析报告》,2024年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仅完成9笔融资事件,与2020 - 2022年期间每年27 - 30笔的融资数量相比,差距明显 ,创业者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加大。

商业化方面,2024年国内手术机器人新增装机量超300台,虽装机量保持增长,但受产品均价降低影响,采购市场并未同步显著提升。

其中,售价较低(500万元以下)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口腔手术机器人等产品销量增长,而售价较高的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等产品增速放缓。

图片

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企业与财报分析

微创机器人:作为行业内的代表性企业,其发展状况备受关注。2024年上半年,得益于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销售增长,微创机器人收入达0.99亿元,同比增长108.5%。

同时,公司通过大幅度的成本削减,净亏损从2023年同期的5.45亿元降至2.80亿元,行政开支同比下降61.2%、研发成本下降了47.3%,按权益法入账的被投资公司亏损也减少了41.6%,不过因对投资公司Robocath的股权投资减值测试,计提了约1570万元减值准备。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是推动微创机器人业绩增长的关键。在国内市场,图迈已实现20家医院的商业化安装,居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份额第一,且已通过NMPA批准,覆盖多科室应用,截至报告期已完成超过1,300例的临床手术。

海外方面,2024年5月图迈成功获得欧盟CE认证,成为首个且唯一获此认证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随后完成首两台商业化安装,海外市场订单累计超过十台。

另外,新推广的R - ONE血管介入机器人在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实现了首两台商业化安装。

然而,微创机器人在财务方面仍面临压力。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底的5.08亿元减少至2024年中的2.21亿元,融资需求迫切。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存货总额为2.43亿元,这或许暗示着产品销售或不及预期。

但从2025年初传来的消息来看,微创机器人自年初以来订单累计超过100台,股价也在此期间飙升了50%,这显示出其市场需求在2025年有激增的趋势,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在提高。

图片

其他手术机器人竞争发展

在国际市场上,美敦力、史赛克等企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除了微创机器人外,还有天智航、威高骨科等企业参与竞争。

天智航旗下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价格较市场整体均价高出19%,却仍能占据50%市场份额,这表明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产品性能和品质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

从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市场来看,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主要参与者包括华志微创、柏惠维康、华科精准、联影智融和捷迈邦美等。而在口腔手术机器人市场,雅客智慧、键嘉等企业有所突破,销量同比增长。

在血管介入机器人领域,除了微创机器人的R - ONE外,爱博合创自主研发的PANVIS - A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于2024年8月获批上市。

图片

市场回暖的驱动因素

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升级是推动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一方面,新型手术机器人不断涌现,如单孔手术、纳米靶向、柔性机器人等,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现有手术机器人在操作精度、视觉和感知系统以及与医生操作的协同能力等方面不断优化。

例如,微创机器人的图迈较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新增了力反馈技术,可帮助医生熟悉手感,提升手术效率;昂泰微精研发的全球最微型显微手术机器人,配备7自由度的腕式关节器械,能让医生在狭小空间内实现更精准稳定的精细操作。

馥逸医疗推出的双臂显微外科遥操作手术机器人系统,可完成0.5mm显微血管缝合精细操作,采用双臂宏微架构实现多自由度设计。

这些技术创新使得手术机器人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进而促进市场的发展。

图片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医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医用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

如《关于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机器人和医学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的突破。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鼓励医疗领域前沿技术和突破,支持高端医疗设备的自主创新和商业化。

2023年发布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以及“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升了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的配置数量,这为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高精度、低侵入的手术方法需求日益增加,手术机器人正好契合了这一市场需求。

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于能够降低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风险、缩短恢复时间的手术机器人的需求也在稳步上升。

此外,医疗机构为了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也有动力采购先进的手术机器人设备。

结尾:

综合来看,2025年手术机器人市场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驱动因素作用下,仍具备回暖的基础和潜力。

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优化成本结构,以把握市场回暖带来的发展机遇。

内容来源于:界面新闻:收入翻倍并大幅减亏,微创机器人核心产品海外表现值得关注;中研网: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分析;动脉网:手术机器人,走过最艰难一年;AI创新实验室:微创机器人订单突破100台,2025年股价暴涨50%背后的秘密!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趋势丨2025年手术机器人市场,会回暖吗?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