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信号
-
双特异性嵌合TCR-T细胞治疗:攻克癌症异质性的下一代免疫疗法
-01- 引言 在癌症治疗的革命性突破中,T细胞疗法以其精准击杀肿瘤细胞的特性占据核心地位。从CAR-T到TCR-T,再到双特异性CAR-T,科学家始终在探索更强大的武器。如今,双特异性嵌合T细胞受体(Bi-ChTCR)细胞治疗 的出现,正将这一领域推向新高度
-
靶向PD-1/PD-L1小分子药物:改写肿瘤免疫治疗格局的新希望
-01- 引言 自2014年首个PD-1单抗Opdivo获批以来,PD-1/PD-L1抗体药物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里程碑。然而,抗体药物存在价格高昂(年均治疗费用超1.4万美元)、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疲劳、皮疹、器官炎症等)、给药方式受限(需静脉注射)等痛点
-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趋化因子:解码微环境中的“导航信号”
-01- 引言 趋化因子是负责免疫细胞运输和淋巴组织发育的细胞因子亚家族。目前,据报道有50种不同的趋化因子,根据其主要蛋白质结构的前两个半胱氨酸(C)残基的位置,可分为四大类,即C、CC、CXC和CX3C趋化因子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毒性的免疫机制
-01-导读 在过去的十年里,免疫治疗从根本上改变了实体瘤和血液瘤的治疗格局。阻断免疫检查点受体CTLA-4、PD-1及其配体PD-L1的单克隆抗体已显示出对多种肿瘤类型的广泛活性,使许多患者的生存期延长,甚至持久缓解
-
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开发与市场:从传统疗法到生物制剂的突破
-01-导读 自身免疫疾病是一类因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而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全球约7.6%-9.4%的人口受其困扰,患者需长期用药以控制病情
-
IL-17与Th17细胞:从免疫卫士到疾病靶点
-01-导读 1989年,Th1和Th2细胞的二分法奠定了T细胞研究的基石。然而,2005年,董晨教授与Casey Weaver团队在《自然·免疫学》上的突破性研究,揭示
-
Fcγ受体与免疫调节抗体:从机制到临床的全面解析
-01-导读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突破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些抗体药物的疗效不仅取决于其靶向结合能力,还与一个关键结构——Fcγ受体(FcγR)密切相关
-
癌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的双刃剑之谜
-01-引言 癌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看似对立的两个领域,实则共享着复杂的免疫调节网络。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患癌风险显著升高,而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中约40%会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
-
靶向DC细胞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01-前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是免疫系统的“哨兵”,负责识别病原体或肿瘤抗原,并将其呈递给T细胞,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尤其在癌症免疫治疗中,DC的功能状态直接决定
-
肿瘤免疫治疗新势力:CpG-ODN的生物学机制与临床突破
-01- 引言:从“佐剂配角”到“免疫先锋”, CpG的逆袭之路 肿瘤免疫治疗的核心命题在于打破肿瘤微环境“冷寂”状态,重塑系统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
靶向RAS–ERK信号通路的癌症治疗
-01-前言 RAS-RAF-MEK-ERK(简称ERK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增殖与存活的核心通路,其异常活化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生理条件下,该通路通过多级反馈调控维持稳态,但在约三分之一
-
肾脏免疫学:从病理生理到临床转化
-01-前言 肾脏不仅是人体的“净化工厂”,更是免疫调控的“战略要地”。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肾脏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复杂关系逐渐浮出水面。从经典的肾小球肾炎到慢性肾病(CKD)、糖尿病肾病,免疫异常始终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肿瘤免疫逃避、免疫编辑和肿瘤内异质性
前言 癌症免疫治疗被誉为肿瘤治疗的“第三次革命”,但患者响应率的巨大差异始终是临床难题。这种差异的核心,在于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免
-
探究cGAS-STING信号通路
前言 在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的先天免疫系统中,cGAS-STING信号通路如同一名敏锐的“DNA哨兵”,时刻监控细胞内的异常DNA信号。从病毒入侵释放的游离DNA,到肿
-
cDC1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前言 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传统1型树突状细胞(cDC1s)正从默默无闻的“配角”跃升为决定疗效的核心角色。它们不仅是抗原呈递的“专家”,更是激活抗肿瘤CD8+T细胞的“指挥官”
-
锌改性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可有效调节局部血管生成与免疫反应
01 文章背景简介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锌(Zn)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体内的相对丰度仅次于铁(Fe)。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生化功能在于其能够作为辅酶因子和蛋白质的活性中心,因此是调节酶活性和大分子化合物的核心元素
-
牛奶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可通过调节肠道免疫和微生物群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01 文章背景简介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肠病,UC患者会表现出反复出现的症状,如腹泻、腹痛和血便
-
ADAR1:肿瘤免疫潜在靶点,作用机制与抑制剂开发现状
引言 ADAR1是近年来的热门靶点,多篇CNS文章相继报道其在肿瘤免疫领域的巨大潜力。 2024.7.18,牛津大学的Jan Rehwinkel和Parinaz Mehdipour发表于《Tr
-
肿瘤及其微环境中的内质网应激信号
内质网(ER)是分泌和跨膜蛋白合成、折叠和修饰的中心细胞器。ER中的蛋白质处理、修饰和折叠是决定细胞功能、命运和生存的严格调控过程。在几种肿瘤类型中,不同的致癌、转录和代谢异常协同作用,产生不利的微环境,破坏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内质网稳态,以及浸润淋巴细胞
-
免疫细胞中的PD-1:免疫正常化的关键靶标
PD-1是一种在几种免疫细胞表面表达的关键免疫抑制分子。作为一种免疫检查点,PD-1在平衡免疫激活和防止过度自身免疫引起的自我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免疫系统紊乱时,PD-1表现出异常表达状态,这通常与免疫过度活跃、过度免疫抑制和肿瘤逃逸有关
-
-
-
CD4+T细胞在病毒免疫中的作用
前言 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感染几乎所有类型的宿主细胞并发生突变以避免免疫识别。有效地摧毁快速分裂的病毒需要多种免疫效应机制的协调。在感染的早期阶段,病原体成分与模式识别受体(PRRs)结合启动先天免疫机制,这为阻断病毒复制提供了初始的关键作用
-
-
-
-
-
昼夜节律性影响免疫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目前是控制肿瘤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包括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总体功能受昼夜节律控制,白细胞以节律性的方式从血液迁移到淋巴结等组织,这与一天中特殊时间更好的抗原识别有关
-
-
-
-
-
-
-
肿瘤免疫中的TME有害代谢产物
前言 癌症免疫疗法彻底改变了癌症的治疗方式,为一部分患者开启了通往持久无病状态的大门。伴随着这一重大进展,人们对免疫系统与癌症的相互作用以及阻碍成功抗肿瘤免疫的主要障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中一个障碍是肿瘤微环境(TME)严酷的代谢环境
-
最新活动更多 >
-
4月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