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和药物
-
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因素可损害年轻至24岁群体的认知功能
一项新研究揭示: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因素可损害年轻至 24 岁群体的认知功能。 《医学快讯》 4月21日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Mailm
-
整合分析方法揭示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基因及干预靶点取得突破
一种整合分析方法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基因及干预靶点,这种整合型研究范式为复杂疾病的机制解析和药物开发提供了全新范式。 贝勒医学院 4月17日 发表于《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Americ
-
嘉和生物再递表:港股18A反向收购第一枪打响,各怀什么心思?
不是单纯“做加法”。 来源|医药研究社 港股资本化运作新范式成形? 据了解,近日嘉和生物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摩根士丹利和浦银国际为新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值得一提的是,嘉和生物早在2020年就登陆港股,此次再次递表,源于一起反向收购交易
-
调节大脑的免疫系统可以抑制阿尔茨海默病的损害
一项新研究表明,稳定大脑的免疫细胞可能会防止或减轻阿尔茨海默病中出现的破坏性炎症。 《医学快讯》 4月17日 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UR)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稳定大脑的免疫细胞可能会防止或减轻阿尔茨海默病中出现的破坏性炎症
-
诺和诺德腰斩:医药股为何难给高估值?
中国医药股今年以来的涨幅和表现依然在所有板块中排名较前。靠出海获得增量的逻辑是逐步兑现中,中国公司的产品越来越受欢迎,海外头部MNC也倾向于来中国挖掘好的早期资产,而不少头部公司也逐渐跨过盈利平衡点。整个行业还是处于景气中的
-
年龄、性别、激素和遗传如何影响血液中的失智症生物标志物?
一项新研究发现,年龄、性别、激素变化及遗传因素对特定失智症血液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模式具有显著影响。 《每日科学》 4月16日
-
小分子药物的最大Bug,终于要解决了
2022年,美国《降低通货膨胀法案》法案的落地,让药企哀鸿一片。 《降低通货膨胀法案》希望通过“谈判降价”及“价格涨幅不得超过通货膨胀”等多个组合拳的形式达到医保控费目的
医疗 2025-04-17 -
港股18A首宗反向收购进展:嘉和生物递交新上市申请
合并后公司拥有以景助达及GB491治疗晚期或转移性HR+/HER2-乳腺癌的协同专营权。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作者|罗宾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IPO早知
-
海思科净利润增长34%:补助撑门面,麻醉药打江山,新药搏未来
海思科的“数值养成”。 来源|医药研究社 在不少投资者眼中,海思科就像一个“缩小版恒瑞医药”。理由在于该公司不少核心技术人员有恒瑞医药工作背景,同样是走“仿创结合”道路,而且也拥有市场声量较大的麻醉药产品
-
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靶点发展趋势
-01- 引言:靶向治疗的黄金时代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免疫系统失调为特征,全球患者群体庞大且治疗需求迫切。在过去的25年里,通过调节细胞因子信号来靶向免疫
-
科学家们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发现了将大脑炎症与记忆丧失联系起来的关键酶
星形胶质细胞中未被深入研究的 SIRT2 酶,或是破解阿尔茨海默病多分子毒性作用机制的关键突破口。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 4月
-
卒中、失智症和老年抑郁症共有的17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一项新研究表明,卒中、失智症和老年抑郁症共有 17 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医学快讯》 4月10日 根据近日在线发表在《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和精神病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logy
-
银屑病药物研发管线与市场全景
-01- 引言:银屑病治疗需求的迫切性 银屑病是一种由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共同诱发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影响全球2-3%的人口。它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异常有关,临床特征为红斑、界限清晰的丘疹和圆形斑块
-
揭示脑血流、脑组织弹性模量异常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机制
一项研究表明,海马体健康的影响因素可能包含血流调节异常,这一发现为在记忆损伤出现前通过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阿尔茨海默病开辟了潜在的新路径。 &nbs
-
对话高特佳王海蛟:医疗AI正转化为生产力工具,替代高价值高容错工作最有看点
一旦产品能力突破拐点,AI就会由技术工具转化为生产力工具。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作者|罗宾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DeepSeek的出现正帮助医疗企业加速找到最佳商业化路径、延伸专业人员的能力
-
卓正医疗IPO:面朝蓝海,身处夹缝
民营医院上市遇冷,但总有人愈战愈勇。 4月1日晚间,卓正医疗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卓正医疗”)再度递交IPO招股书,继续冲击港交所主板上市。 卓正医疗创始人王志远,200
-
视觉型和记忆型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主要差异被发现
一项新研究发现了视觉型和记忆型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主要差异。 《EurekAlert》 4月2日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
-
肿瘤治疗中的替代终点:加速药物研发的双刃剑
-01- 引言:临床终点的“黄金标准”正在松动 目前,已有多个肿瘤领域的临床终点被用于寻求监管部门的批准,包括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响应率(ORR)
-
-
生物制药扎堆研发背后的风险与破局之道,解读药物开发管线的同质化陷阱
-01-引言:创新浪潮下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近年来,肿瘤免疫药物开发如火如荼,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功范例,例如靶向PD-1或PD-L1抗体抑制剂的开发,以及靶向CD19的T细胞过继治疗
-
新型高灵敏度血液检测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精准诊断及失智程度量化评估
根据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WashU Medicine)和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的研究
-
靶向PD-1/PD-L1小分子药物:改写肿瘤免疫治疗格局的新希望
-01- 引言 自2014年首个PD-1单抗Opdivo获批以来,PD-1/PD-L1抗体药物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里程碑。然而,抗体药物存在价格高昂(年均治疗费用超1.4万美元)、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疲劳、皮疹、器官炎症等)、给药方式受限(需静脉注射)等痛点
-
2025年首家港股上市创新药企来了,维昇药业驶向内分泌蓝海
2025年,港股市场打了一个翻身仗。 从开年至今,恒生指数上涨19.9%,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大涨29.3%。被长期低估的创新药企,也进入了结构性牛市行情。从丙类目录的推出,到育儿补贴的落地,医疗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医疗科技创新与应用将得到更多市场的关注和支持
-
中国罕见病药物开发趋势
-01- 引言:从“无人问津”到“政策破冰” 美国是第一个根据1983年《孤儿药法案》实施开发治疗罕见病药物政策的国家,并且自那以来通过该途径批准了大多数药物
-
再牵手阿斯利康,股价涨近18%,和铂医药靠BD合作“一劳永逸”?
解锁长期增长了吗? 来源|医药研究社 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的交情越来越深了。 据悉,继2022年4月、2024年5月两次战略合作之后,日前和铂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阿斯利康再次订立全球战略合作协议,以共同研发针对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其他多种疾病的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
-
综合收入同比下滑24.8%,和黄医药的“创新药大树”究竟长成了吗?
做纯粹的创新药企。 来源|医药研究社 经过多年的“左右互搏”,和黄医药发展的天平明显偏向创新药资产了。 据和黄医药3月19日发布的最新财报,2024年,公司实现综合收
-
CD2AP与阿尔茨海默病
最新研究综述揭示 CD2AP 在淀粉样蛋白代谢、tau 蛋白病理、突触功能及神经炎症中的多重作用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关键启示。  
-
炎症信使助长了阿尔茨海默病
一项新研究表明,炎症信使白细胞介素-12 助长了阿尔茨海默病。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 3月17日 作为脑内专职免疫细胞的小胶质细胞,通常扮演着勤勉的守护者角色
-
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开发与市场:从传统疗法到生物制剂的突破
-01-导读 自身免疫疾病是一类因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而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全球约7.6%-9.4%的人口受其困扰,患者需长期用药以控制病情
-
激酶抑制剂药物开发的探索之路
-01-引言 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激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细胞内的“信号指挥官”,通过催化底物的磷酸化来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然而,一旦激酶的活性失控,就可能引发癌症、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疾病
-
双抗ADC药物:抗癌治疗的下一次革命?
-01-导读 抗体偶联药物(ADC)被称为“魔法子弹”,通过抗体精准靶向肿瘤细胞,递送细胞毒性药物,兼具靶向治疗的精准性和化疗的强效杀伤力。在过去的十年里,ADC在治疗实体瘤和血液肿瘤方面逐渐成熟,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个革命性领域
-
如何清除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的毒性tau蛋白
科学家在涉及小鼠和实验室培育的人类"微型大脑"(即类器官)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清除细胞毒性 tau 蛋白的新方法。 南加州大学凯
-
狂犬疫苗的最后一块蓝海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竞争,有的时候是一件好事,会促进企业主动降价,让利于患者;但如果企业过分竞争,极有可能导致不法者铤而走险,利用劣质产品去冲击市场,最终铸成大错
-
-
发现关键蛋白质为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与治疗提供新突破
一项新研究揭示了 tau 蛋白关键亚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 科隆大学 2月28日 一支由科隆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药物治疗策略与市场全景解析
-01-引言:NSCLC-个性化药物开发的前沿 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疾病,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00万例病例和近180万人死亡,其中大约85%的肺癌患者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腺癌(LUAD)和肺鳞状细胞癌(LUSC)是NSCLC最常见的亚型
-
靶向p53癌症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从分子机制到临床转化
-01-引言:从“不可成药”困境到临床突破 p53肿瘤抑制蛋白是阻止癌症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屏障。p53主要作为一种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发挥作用,能够与基因组内特定的D
-
含氟核酸药物:改写人类疾病治疗史的革命性突破
-01-引言 从抗癌药到抗病毒制剂,医药领域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分子设计的突破。近年来,一个微小原子的登场彻底改写了药物研发规则——它就是氟。凭借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氟元素正推动核酸药物进入全新时代
-
-
从精准靶向到临床应用,抗体寡核苷酸偶联药物如何突破三大核心瓶颈?
-01- 引言:当抗体遇上寡核苷酸, 基因治疗的“高精度快递” 在抗体偶联药物(ADC)成功撬动千亿肿瘤市场后,新一代抗体-寡核苷酸偶联药物(AOCs)正在冲破传统疗法的天花板
最新活动更多 >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在线会议观看回放>>> AI加速卡中村田的技术创新与趋势探讨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