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车内监控,挥拳这一幕如何被记录?
8月7日,一条记录着副驾驶乘客挥拳向网约车滴滴司机的车内监控视频在网上流传。据媒体报道,该打人男子当时携一家四口上车,男子已醉酒,被司机多次提醒系安全带后,一拳挥向司机,被打司机池先生感到非常委屈。
如果不是车内监控记录下这一幕,醉酒男子的恶行也无从考证。可以说,车内监控为记录违法犯罪行为的数据记录与传输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车内监控是什么,是否已经普及,又有什么功用与不足?
车内监控,是车载监控的一种。车载监控系统,由车载终端、传输系统和远程调度监控中心组成。除了车内监控、监控探头还分布在车辆各个部位,包括车前、车侧、车后等。
车内监控的三个阶段
车内监控经历了人看监视器——DVR录像/摄像机——无线视频监控三个阶段。
最早,要实现车辆24小时监控,人们就得24小时坐在后台监视器前,或者事后在监控中心翻找信息,消耗大量人力不说,应急措施也都是事后的;
DVR录像/摄像机只是在将数据信息存储在硬盘、 SD卡或U盘中,每一辆车依然是移动的“数据孤岛”,需要调看视频时,得在海量视频中依靠人力查找蛛丝马迹,花费的人力与第一代监视器并无二致;
无线视频监控是车载监控网络化、智能化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轻便小巧的车载云台摄像机,可以实现音视频实时传输、人数清点、人脸识别等功能,后台监控中心还可以控制摄像机转动方向、实现双向语音对讲。
不同的车型会根据行车特性与经济成本的考量,采用最合适车内监控设备。比如,两客一危车型(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以及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公交车等的车内监控主流解决方案是低码流视音频、大量录像保存在硬盘、SD卡或U盘内、事后回传的车载DVR。而网约车、出租车等小型营运车辆通常采用轻便小巧颜值高的无线车内监控,警车、押钞车等特殊行业车辆也如此。
当然,随着通信技术、产业链的完善和搭建智慧城市的需要,无线车载也正在向大型车辆渗透。比如今年7月,杭州市公交无线网络监控报警系统正式运行,成为国内首个应用公交车内监控无线技术传输的城市。据媒体报道,杭州市政府已经投入800万建设基金,建成一期项目,完成了4条线路、100辆公交车的设备布控工作。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智能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提供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米乐视、锐科讯、深圳宏电等
悬而未决:出租车和网约车要不要安装车内监控
公交车的车内监控并不稀奇,只不过是采用哪一种技术方案的问题。但是,对于出租车和网约车这种空间略显私密性的交通工具,要不要装车内监控,就成了大众讨论的话题——尤其在网约车安全事故屡次发生之后。
今年5月5日,郑州一空姐深夜搭顺风车,遭滴滴网约车驾驶员刘振华杀害;5月21日,湖南交通频道独家报道长沙一名女乘客被滴滴司机言语骚扰;网约车公共安全问题拉紧了社会的神经。
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的新物种,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而流行开来,诞生不过8年左右。过去,网约车合法性问题与安全问题紧紧缠绕在一起,不安全事件让人质疑网约车存在合理性,网约车的模糊身份又常常引发监管漏洞。
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车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向规范化方向发展。2018年2月1日,广东省正式实行《广东省出租汽车经营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指出,网约车与巡回出租车两个车种,都纳入出租汽车经营及其监督管理活动当中。换句话说,网约车受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管理,由无序的激进式发展向规范的渐进式发展演进。
这样一来,身份的问题解决了,填补安全漏洞迫在眉睫。
滴滴顺风车事件发生后,5月16日,滴滴公司出台阶段性整改政策,包括顺风车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出发之前有安全提示、车主接单人脸识别等手段。7月25日,亿欧作者在上海亲身体验了一番。届时亿欧记者了解到,滴滴在专快业务内小范围试点车内监控,当乘客上车时,APP会自动提醒乘客:“是否开启车内监控”。
车内监控真的有必要吗?
车内监控的几个必要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必要性:安防需求
不论是司机还是乘客,人身与财产安全都有安防需求。一旦发生意外事件,车内监控成为还原场景的一手视音频资料,对于划清责任界限、避免社会争端乃至群体意见分裂都有直接好处。在网络上,车内监控帮助失主找到丢失的钱包、落实司机冒犯乘客证据、或是记录下乘客失礼行为的新闻并不少见。
2、重要性:结合传统手段,组成多元安全网络
车内监控是维护网约车安全的众多手段之一、与GPS定位系统、ADAS驾驶辅助系统、DMS疲劳驾驶预警系统、报警按钮等构成了车辆安全组合网。
过去,对出租车/网约车的检测方式主要依靠GPS卫星定位系统。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实现车辆实时追踪、轨迹分析、车主查询、报警管理、指挥调度,还能远程记录传输车辆信息,如油耗、温湿度等。但GPS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其他系统都不能高效精确解决“车里正在坐着谁”和“车里正在发生什么”的问题。
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驾驶辅助系统在“事中”可以实现自动探测、精准测距、语音提示、声音报警、自动刹车等功能;DMS(Driver Monitoring System)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在“事前”通过摄像头判定司机驾驶状态,判断司机是否醉驾、疲驾以及存在抽烟喝酒等不合规行为,进行语音灯光提示,并警示驾驶员,纠正错误的驾驶行为。这些驾驶安全预警系统,与监控系统形成合作关系。
我国对车辆管控的布局也呈精细化趋势,政府监控平台和道路交通第三方监测平台也正在完善与普及。政府和第三方在监测什么?过去导入的数据,主要是卫星定位技术生成的,可以实现管辖范围内车载终端和接人平台的管理。未来,车辆监控的数据也可能接入以上平台。比如2017年6月,四川省运管局就提出,要加快将营运车辆3G视频接入第三方监控平台,实现可视化监控。
车内监控作为安全手段的元素之一,与其他检测方式配合,会形成更强大立体的安全网络。
3、车内车外相互配合,建设智慧城市
对安防警务与智能交通的需求可以从车内延伸到车外。
我国从2012年开始,就指导部分城市试点申报智慧城市并对实施管理提出意见。后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搭建城市云等等,如今各省市都在接入智慧城市业务,改造原有治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
要形成一个大而灵动的智慧警务和智能交通系统,离不开每一台车辆的配合。未来,车内监控与道路监控中的每一个电子警察、交通卡口的摄像头都可能联动起来,建立一个覆盖面广、效率高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势在必行。
步步难行,车内监控的窘况
从必要性与重要性上看,车内监控都有利于城市安防网络的建设。但是在落地过程中,目前仍然处于地区发展速度参差不齐、障碍重重的阶段。
1、顶层设计各地要求不一,发展速度不齐
在出租车领域,杭州市2011年起就开始局部安装车内监控,2016年底完成近万辆巡游出租车智能监控装备改造升级;2017年8月1日起,广州市所有出租车都强制安装车内监控摄像头,每台出租车将配置不少于1套录音设备和3路录像设备,并实时接入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监管平台;据IT时报报道,2018年6月底前,深圳巡游出租车已经全部装上监控终端设备;
而更多城市,还处于试点运营阶段,比如上海强生出租车公司2016年6月在40辆出租车内安装探头,隐私问题引发上海市民争议。部分车内摄像头只能抓拍而不能持续摄像,将图片传输回后台,主要满足人脸比对上班打卡、驾驶预警的功能。
至于网约车,车内监控的推行更慢。滴滴出行在2018年7月出行新规,试行车内监控,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滴滴司机接单时选择打开或者关闭车内摄像头。网约车的车内监控推行难点,下文将会提及。
2、不可回避的老问题:隐私和安全博弈
车内监控的争论由来已久,总是绕不过隐私的话题。乘客的担心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当车内摄像头开启时,总觉得有双无形的眼睛盯着自己,影响乘车体验;第二、担心录像视频外流。值得一提的是,当一起司机侵害乘客利益事件发生后,监控视频的流传可能对受害方造成二次伤害。
据某些出租车或网约车司机透露,部分乘客甚至会因为车上装有摄像头而拒绝乘车。
3、共享经济的暧昧之处:私用还是公用?
共享经济是整合线下闲散资源,以陌生人为对象,将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网约车是共享经济中开出的奇葩,也是让共享经济概念较早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方式。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约车专快车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亿。
虽然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车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网约车准入门槛,严抓运营管理,造成一大批兼职司机从网约车大潮中退出,让人们对“共享”的定义有所动摇,认为网约车鼓励培养专职司机,几乎掏空了“共享”的根基。但是,保留下来的部分私用车及私用车主们,有的依然在做着“兼职司机”的活儿。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根据工作时长、服务频次等特点,与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者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一旦工作时长结束,车辆就成为私人用品,车内监控是否要保留以及是否能够及时关闭、由谁去关闭的问题,目前并无明确规定,车内摄像头在私用与公用的界限中徘徊。
4、此车载监控非彼车载监控
车内监控技术也被某些不怀好意之人利用。此前,网约车车主私装隐形摄像头,偷拍女性乘客隐秘部位并把走光照片发布到贴吧、微博、直播平台的新闻也不少。这样的小型摄像头一般位于副驾驶上方,在储物盒或者后视镜附近。
此类事件一经曝光,引起公众对车内监控的下意识反感,为车内监控泼上一盆“脏水”,降低公众对车内监控的心理接受度。
5、设备谁出钱?
车内监控对出租车/网约车安全问题与助力智能交通有利,但是,较为高昂的成本依然是普及道路上的“拦路虎”。出租车/网约车车主最关心的,可能还是设备更换或改造升级的费用由谁来承担。
2018年7月16日,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分局共同下发《关于明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载专用设备技术要求及相关事项的意见》,明确指出想要在昆明市从事网约车服务,车辆必须配置内外摄像头。设备必须具有音频采集、存储、远程调用和检索上传功能,视频应不低于1280×720分辨率。本地数据存储,对车外存储时间长度不少于3×24小时,对车内存储时间长度不少于7×24小时,且只要设备通过检测标准和数据接入正常,不限制品牌。
设备采买的这笔钱由谁来支付?据《昆明日报》记者采访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到“费用方面,如果车辆是属于网约车平台的,那么应该是由网约车平台承担;但如果车辆是个人的,那么安装费用就需要平台方和个人自行协商。”在此案例中,通过昆明市审核的各网约车平台解决方案也各不相同,分摊比例有所出入。
6、技术瓶颈:存储与传输
车内监控到的大量音视频文件在车载DVR时代,存储在硬盘、SD卡或是U盘内。到了无线车载终端,内有车载硬盘,也可实现实时回传。视频图画存储时间长,存储容量需求巨大,对存储容量需求呈线性的增加,对存储设备的小型化和精密化提出更高要求。
其次,储存设备经常受车辆振动、高温、低温等外部恶劣环境影响而损害,以致不可读取。车内监控对防震、防火、防爆、防冻性能要求高。
最后,在数据传输环节,无线车载设备对通信要求高。我国正从4G时代向5G迈进,但是在车载监控领域,4G的网络建设的覆盖度和传输速度仍有发展空间。通信技术与车载监控是不断推动前行的。
视频监控就现在的技术而言,很难做到隐私与安全并行,但是安全是最基本的保障,你们认为呢!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