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安全要便利还是要隐私?人脸识别表示都要
近日,国际权威调研机构Gen Market Insights发布的《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2018》。该报告显示,中国是最大的消费区域,2017年占全球比例29.29%,2023年将达到44.59%,在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53%。人脸识别,最近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作为生物识别中的一项,从虹膜识别、指纹识别和静脉识别等技术中脱颖而出,这几年发展突飞猛进,落地众多场景,市场巨大。
“刷脸”进站、“刷脸”支付、“刷脸”签到、“刷脸”执法等人脸识别技术正走进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与指纹、虹膜等相比,人脸是一个具有弱隐私性的生物特征,因此,这一技术对于公民隐私保护造成的威胁性尤其值得重视。“人脸图像或视频广义上讲也是数据,如果没有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就会容易侵犯用户的隐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段伟文说。
还有专家专家表示,任何技术都是在攻防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升级,最终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之间达到平衡。“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技术,如果在特定的场景下,一项新技术的准确度能够满足要求,错误带来的风险可以承受,那它就是有价值的。”奇虎360公司副总裁、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颜水成说。 业内人士提醒,不管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不要出于赶时髦或者追捧概念去使用一些尚未成熟的技术。消费者在社交、互联网等场景刷脸要慎重,尤其不要把脸作为关键信息的“钥匙”。
面对新技术和隐私的冲突,企业正确的态度是什么?目前来看,人脸识别的普及已经势不可挡,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手机中的人脸识别可以用来解锁手机,相册可以对照片中的人物进行自动分类,一些机构还可以用来查找罪犯和丢失儿童。但如果在商业化普及中与人的隐私产生冲突,就会遭到抵制。其实企业更应该做的,不是过早向用户展示人脸识别的强大,而是应该从从实际需求出发,让用户在一开始可以感受人脸识别带来的方便。让用户主动接受,永远比大肆宣传来得更有效。
与此同时,企业还要不断加强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性。近年来,科技巨头在这一方面也付出了不小努力。2018年8月14日,蚂蚁金服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在北京召开《生物特征识别活体检测标准》启动会,这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意味着中国在生物识别国际标准上有了更多主导权。此次启动会有利于尽快确立生物识别技术的标准,使得生物识别技术不仅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广泛应用,还能够辐射带动物联网所有设备的身份识别认证环节和相关解决方案,使更多消费者从中受益。此外,活体检测技术作为提高人脸识别安全性的关键技术也值得人们关注。
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加强数据监管。目前刷脸技术主要应用在公安和公共交通系统,公民个人数据都由公共安全部门统一保管和使用,目前还是比较安全的。加强对相关数据的监管和约束,需要公安部门、数据源的提供部门和人脸识别技术提供公司共同努力。在一般情况下,正常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系统上的应用都是安全的。但为了避免公民身份和肖像数据的泄露,需要加强相关部门自身以及第三方机构对所采集公民数据的监管与保护。
结语:诚然,人脸识别技术仍然存在着误判,盗用的风险,但人脸识别技术对公共社会安全的维护与便捷安全生活的改变是值得肯定的。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提高人脸识别准确性与安全性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如活体检测、多模态识别技术等都将有效提高人脸识别安全性。未来相信人脸识别技术将有更宽更广的应用。
现代科技确实是发达,相对的人的隐私、数据、信息等等都得不到保障,利和弊同时曾在,安防企业如何祛除弊端才是现阶段的思考方向。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产品试用】RSE30/60在线红外热像仪免费试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