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加持,“智慧禁毒”显威力
今年6月26日是第32个国际禁毒日。据报道,去年以来我国毒品犯罪高发势头得到遏制,但重点地区问题仍然突出。
禁毒工作离不开科技助力。
“为有效支撑我国禁毒工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紧贴禁毒一线实战需求,先后部署了3个禁毒相关项目,以开展毒品查缉管控全链条的科技创新研究。”25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陈学亮介绍说。
如今,这些项目产生的创新成果正逐步应用于禁毒一线,为禁毒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量子点荧光的毛发毒品检测仪就是一个例子。这款装备轻巧便携,但功能强大。使用时,民警只需将嫌疑人的毛发剪碎成3毫米左右,放入毛发分解液中,然后将分解液中的液体滴到检测仪的试板上。不到3分钟,检测仪就能判断出嫌疑人在半年之内是否吸毒。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工作人员向科技日报记者现场演示,用一撮嫌疑人的头发样品进行测试,几分钟后毛发毒品检测仪便直接打印出结果,显示“阳性”。说明该嫌疑人在半年之内确实有吸毒经历。
“以往禁毒人员在一线进行查验主要靠尿检,但尿检只能判断嫌疑人两天之内是否吸毒,对于更长时间内是否吸毒难以判断,这不利于禁毒工作的有效开展。”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彬是毛发毒品检测仪的课题负责人,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毛发毒品检测仪准确率非常高,漏报率不到5%,已在去年应用于禁毒工作。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检测仪是另一款十分便携的检测装备,只比普通手机大一点。它专门用于毒品、易制毒化学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现场快速检测,使用时只需将设备靠近待测物质一键操作,3秒钟左右即可分析出检测结果。
“此前民警在现场检查时需要嫌疑人员对可疑物质进行指认。确认可疑物质具体成分需要将样品拿到专门的检测机构去分析,常常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有了这款设备,禁毒工作人员可以在现场快速判断出化学品是否为毒品。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这款设备可判断的化合物多达几万种,市面上的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都逃不过它的“法眼”。更值一提的是,这款检测仪还可实现混合物成分比例快速分析,对于浓度很低的掺杂毒品也能判断出来。
“我们的研究目标就是服务禁毒一线的实战需求。”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警用装备技术事业部主任、研究员王青说。
王青说,3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研发成果,除了多种毒品检测、查缉设备外,还有毒品原植物发现、铲除和激光灭杀技术、吸毒人员管控技术、戒毒药物及康复诊疗技术、禁毒情报分析平台、易制毒化学溯源管控平台、基于“互联网+”的毒品预防教育培训平台等,可全面服务于禁种、禁制、禁贩、禁吸等多个环节的禁毒工作。
“相关研究成果将边研发、边完善、边试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做到成熟一项、应用一项、推广一项,使科研成果早日在禁毒实战中发挥威力。”陈学亮说。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