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自动驾驶成立安委会 安全问题为何备受重视?
如今,自动驾驶已然成为汽车产业发展变革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成熟,自动驾驶法规与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市场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落地进程持续加快。但是,在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上路之前,“安全”问题依然是焦点。
近日,滴滴自动驾驶公司成立了安全工作管理委员会(简称安委会),系统化、标准化进行自动驾驶研发、测试、运营各阶段安全管理。担任安委会主任的公司CEO张博表示,“提升道路安全是滴滴研发自动驾驶的初衷,而保障安全研发、测试、运营更是自动驾驶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可以说,“安全”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初心,更是自动驾驶汽车商用的红线。也只有真正解决安全问题,才能真正迎来L5级完全自动驾驶,即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安全屡遭打击
自动驾驶技术曾经只是科幻作品中的桥段,但是在一些科技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潜心研究下,逐步变为了现实。特别是谷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为全球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初心,本是为了提高交通安全性以及缓解交通拥堵。
当前,自动驾驶技术日益成熟,不少公司都宣称已经或将要实现L4级自动驾驶,距离L5级也就只差一步了。但是这一步恰恰是关键的门槛,如果不具备足够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及安全保障,要想让无人驾驶汽车规模化上路就是空谈。可事实证明,就连L2、L3级自动驾驶都尚未保证百分百安全。
日前,一起关于特斯拉汽车的事故又唤起了公众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安全问题的关注。据悉,一辆特斯拉汽车在开启自动驾驶功能的情况下,未正确识别到前方一辆翻倒的车辆,直接撞了上去,所幸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然而,此前特斯拉已经多次发生类似事件。
除了特斯拉,其他自动驾驶企业的车辆在测试过程中,也发生过各种交通事故,包括苹果、谷歌等。因此,在目前阶段,自动驾驶汽车不管是测试也好,试运营也罢,或是正式上路,还是逃不过“安全”二字。只要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更好地解决,消费者心里就会有疑虑。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民众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经常发生的这些事故的影响。相比之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程度反而更高一些。
安全瓶颈如何破解?
毫无疑问,自动驾驶是汽车产业的未来,其巨大的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都意味着行业发展已不可能终止。因而,着眼于让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更快、更广泛普及来看,首先要做的就是获取公众的信赖和政府的认可,也就是解决安全问题。
解决安全问题可以从三方面施为。一是在技术方面,应当不断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提升自动驾驶汽车识别、感知、决策等重要环节的能力,使得自动驾驶汽车自身的安全水平得到充分提高,也即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二是在基础设施方面,自动驾驶汽车不同于普通汽车,其规模化普及需要车路协同的支持。也就是说,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和其他车辆、附属公路设施等进行信息交互,这样才能安全、运行。所以,要根据自动驾驶汽车的切实需求,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并针对性建立新的基础设施。
三是在法律法规方面,要持续完善现有的交通法规,并继续制定自动驾驶专门法规,对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涉及的所有因素纳入立法考量,加强对自动驾驶汽车运行的监管以及对驾驶者(乘坐者)、交通参与者的宣传教育。只有“软硬”两手都抓起来,安全意识才能提高,安全保障才能稳固。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