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再遭禁令 亟需建立“安全感”
据外媒报道,近日美国纽约州理发机构通过了一项新的法令直至2022年,禁止在学校中使用人脸识别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此前,旧金山、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市等多地也已正式通过了在公共场所禁用人脸识别软件的法案。
与之前禁止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原因大同小异,由于当前人脸识别系统的准确率和其中存在的偏见问题,大众担心这些系统会被利用来监视且建立有关人脸敏感信息的数据库,进而影响到当地的安全。
人脸识别,向来是最具争议的技术类别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人身份鉴别技术,在安防、金融、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数据量不足、数据种类单一等,识别算法更容易在深色皮肤、儿童等人群中出错,被视为“算法歧视”。AI技术上难以排除小概率问题,故而使大型科技公司屡遭指责。
人脸识别成安防系统的脆弱性
然而,当前人脸识别已经进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拿起手机扫脸付账、完成考勤、入住酒店等,极大地便利了生活。人们在享受技术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要应对其潜在的风险。
作为智慧安防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应用场景中,人脸图像扮演着类似“密码”角色。然而,密码可以被“破解”,人脸识别系统就会被欺骗与攻击。2017年,央视“3·15”晚会现场展示人脸识别技术并曝光其漏洞,由此引发人们对该项技术的恐慌。2019年,国内某专业研究人脸识别企业发生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再次将人脸识别技术推向舆论风口。虽然后来相关企业在不断研究提升生物特征识别的准确性,但该技术仍存在一定风险,不仅面临信息泄露的危险,还存在一些法律层面上的隐患,有可能对国家和个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
而且与国外不同,中国的企业在应用优先的环境中,人脸识别等一众新技术仍在野蛮生长。一家云服务商负责人称,中国的监管很强,但大部分属于事后监管,所以在恶性事件曝光之前,用户的数据权利就看企业的道德水平。“争论哪里能做人脸识别没有意义了,因为已然遍地都是。”安防系统人脸识别安全性如何保障“全靠企业自觉”。
改良升级进行时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企业已涉足人脸识别技术研究,都致力于提高识别技术的准确率,不同的是,各家企业的技术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研究成果的不断转化实现基于人脸识别安防系统的改良升级。
◆活体检测
活体检测主要是对活体上的生理信息进行识别和判断,它将生理信息作为生命特征,以此来区分纸质照片、电子产品显示屏幕、硅胶面具、立体人像等非生命物质伪造的生物特征。活体检测着重于眨眼与嘴部张合判断,从而更好地判别镜头前出现的人脸是真实还是伪造,以此来提高人脸识别技术准确度。目前主流的活体检测解决方案配合式和非配合式活体,配合式活体需要用户根据提示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完成判别,而非配合式活体在用户无感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活体检测,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3D人脸识别
由于人脸检测和识别过程中易受环境光影响,故采用主动光方案,这样可降低环境光变化的影响,从而使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得到了提升。另外,传统2D人脸识别由于无法记录脸部的深度信息,不能将完整的人脸数据信息呈现出来,这样人脸硅胶面具、虚假照片便有了可乘之机。相比而言,3D传感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时,内置的点阵投影仪可同时投射出3万多个红外点到用户脸部,这些肉眼很难观察到,其数据极其丰富,尤其是颜色、纹理、深度等方面。在充分获取人脸信息后,可以抵抗外来视频、照片的攻击,提高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系数。伴随3D刷脸进站、购物等项目的正式运行,未来将有更多的安防产品应用此项技术。
结语:隐私安全不只是技术问题,也是应用问题。未来,仍需政府、安防行业、企业等协同努力,把握隐私、安全、便利之间的平衡,明确人脸识别的边界,真正使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更有“安全感”和“获得感”。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