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智慧城市,拿什么搭起你的骨架?
德勤中国政府及公共事务行业领导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智慧城市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资金的大量投入,智慧城市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的确,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很多地方都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到了“十二五” 规划之中。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技术创新、民众意识、政府管理等各方面共同作用,而其中技术创新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石。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的完美结合,涉及技术众多,这些技术就是智慧城市的骨架。
智慧城市的四大骨架
1.传感器技术
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是城市当中物物相连,每一个需要识别和管理的物体上,都需要安装与之对应的传感器。因此,传感器的升级换代成为智慧城市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据预测,再过十年,全球智慧城市接入的传感器终端将达到400亿个,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城市生活各个领域,相关智慧城市的实质性建设与试点规划工作已经在逐步展开。
今年3月份一项由英特尔赞助的JuniperResearch调查研究全球20大智慧城市并进行了排名,中国上榜的城市中,无锡排名第一。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早在2015年,无锡就已经是国家惟一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区,2000家物联网企业、54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坐落于此,2016年物联网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单看数据,无锡的物联网实力已不逊色于北上广深。
2.通信技术
泛在的通信网络就是城市的神经系统,只有有了它,信息才有可能通达。就好比一个人要将看见的、听见的、触摸到的各种信息传递到大脑,需要有遍布全身的神经系统。对于智慧城市来说,拥有这样的神经系统,是实现智慧的最根本要求。
3.互联网技术
在有互联网技术以前,信息处理只是聚集在少数专用机房里的大型计算机设备的事情,和普通的民众关系不大。虽然信息可以传递,但信息传递的范围有很大限制,远不能到达城市的末梢。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使得任何一个普通民众都能够随意获取和产生信息,智慧的能力只有真正贴近了普通民众,智慧的城市才有可能实现。
4.嵌入式技术
从技术层面来看,“智慧城市”是以网络信息为基础的城市信息体系,其智慧能力的差别来自于对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别,智慧的城市不仅需要更多的人能够随时获取和产生信息,城市里的各项基础设施也需要能够进行信息的自动采集、动态监管。而嵌入式技术就是让各种各样的设备具备独立运算和联网的能力,它使得智慧的能力从人扩展到物品。
骨架搭建中的技术挑战
1.传感器技术挑战
如何推出更小、更强、更便宜的传感器。智慧城市发展首要是大量布置各种传感器,使这些传感器与物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物品的一部分,因此传感器不仅要微型化,而且这样微型化的节点不但要拥有相当的处理能力,还需要能耗低,然而这样小型高性能的传感器目前只能用于尖端的领域,尚无法大规模应用。
2.通信网络技术挑战
如何做到既大容量又高性能。智慧城市中很多的应用都将是无人干预的自动操作,其与人的通信行为有很大的不同。从规模上来看,可能要面对上千万、乃至上亿的海量节点,规模将远超过原有的通信规模。
3.平台处理技术的挑战
如何做好海量感知信息的处理和管理。如何及时处理海量感知信息,是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另一个技术瓶颈,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化,需要综合运用云计算等技术推进平台处理技术不断发展,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归类、处理、检索需求才能打破这种局限。
4.安全性技术挑战
如何应对更为复杂的物联网安全问题。目前阶段,信息的安全问题其实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安全问题是智慧城市发展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将直接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应对挑战的发力方向
1.感知技术的发展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前提,感知技术其实包含了两种不同的技术:传感器和无线传感网。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感知技术需要不断向着高性能、低能耗、微型化、低成本方向发展,才能为实现各种智慧城市应用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扩大智慧城市应用的范围。
2.随着智慧城市发展的深化,物联网业务数量扩大,网络必将产生巨大压力。因此需要对通信网络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适应和满足智慧城市通信特征的网络能力改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网络运维体系,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层业务特性管理、网络资源分配机制、网络性能优化机制、灵活的QoS体系、灵活的网络安全能力、移动性管理机制。
3.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对于保障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二是要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前者就是物联网、大数据所用的共性的关键技术设备,人们称之为关键基础设施,由于所有数据都需要通过基础设施的处理,当然需要很高的安全保障。至于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既有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也有政策法规制度方面的问题。有关方面要加强政策、监管、法律的统筹协调,加快法规制度建设。
编辑视点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国际性趋势,但中国目前仍没有一个标杆智慧城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表示。倪光南一方面指出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不足,另一方面也透露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巨大机遇,对于传感器、通信、物联网等相关产业链的企业来说,谁解决了以上的技术挑战,谁就获得了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全数会2024电子元器件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三菱电机红外传感器的特性以及相关应用领域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