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城市大脑白皮书:“城市大脑”有三大衡量标准
6月28日,阿里云研究中心发布《城市大脑探索“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指出真正的“城市大脑”应有三大衡量标准,市场应该学会去伪存真。据统计,智慧城市的投入已经高达5000亿元,然而却只是光有一身“肌肉”,却无“最强大脑”的“植物人”。难以痊愈的“城市病”。
无论政府如何花费了巨资建设智慧城市,但却无法根治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秩序混乱,以及物质流、能量流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需求矛盾加剧等“城市病”。
过去20年,城市治理者只是从单一的硬件投入着手,没有清晰地认识到一个城市最具战略价值的应是数据,城市治理的本质是网络协同。因此也就无法解决数据多但效果少、单点强但全局弱、科技新但落地少。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曾表示,现在所处的“智慧城市”没有大脑,城市管理者并没有把数据当作城市的资源,而大数据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计算能力是城市新的发展动力。
如何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大脑”? 三大衡量标准
阿里云的城市大脑
阿里云ET城市大脑基于阿里云弹性计算与大数据处理平台,结合机器视觉、大规模拓扑网络计算、认知反演、交通流分析等跨学科领域的顶尖能力,在互联网级开放平台上实现了城市海量多源数据的收集、实时处理与智能计算。
目前阿里云ET城市大脑已在杭州、衢州、澳门、吉隆坡等11个城市先后落地。
未来,ET城市大脑还将向医疗、城管、环境、旅游、城规、平安、民生等七大领域拓展,从智能交通管理全面升级为整个城市的人工智能中枢,并向生态全面开放平台的AI能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