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或许已经不再是阿里的最大对手?
几个月前,一大咖朋友和东哥说:“阿里现在觉得最大的威胁是美团点评,尤其是重点关注近期美团外卖与海澜之家、百丽的合作。”
转眼间,美团点评即将上市,只是看市值已经超过了京东的448.38亿美金!
8月30日,据香港媒体报道,美团点评暂定于9月7日-12日公开招股。美银美林、高盛及摩根士丹利给与3550亿港元-4524亿港元的估值(约452亿美元-577亿美元)。瑞银更是给出了7460亿港元(950亿美元),185倍的最高估值。
美团点评的估值一直受到众多关注,引起过不少讨论。但最关心这件事的可能不是媒体、股民、机构,而是另一个互联网巨人——阿里巴巴。
7月饿了么宣布将投入30亿掀起消费者补贴战,在上周公布的2季报(2019财年1季报)中,阿里巴巴披露的讯息远超外界预期。并且宣布将饿了么和口碑合并,并声称获得软银支持,将以250亿美元的估值为饿了么寻求30亿美元的融资。毋庸置疑,阿里这一系列动作都是针对美团点评,为美团点评IPO制造障碍!
天猫实体商品GMV增速跌至34%,京东已经不是最核心对手?
从商品零售的电商业务来看,显然京东是阿里最大的竞争对手。但阿里的业务还有高频的线下餐饮服务,酒店旅行等业务,而这些新业务扩张就必然面临着美团点评。马云等管理团队在阿里上市公司的股份就20%左右,1500亿美金的蚂蚁金服才是马云最关心的核心业务。线上支付场景,胜负已分,但在线下,美团点评则是最大的威胁!
二季度,天猫实体商品(physical goods)GMV增速34%,同比下跌15个百分点,环比下滑11个百分点,创下最近5个季度的最低增速。阿里巴巴自2018财年(2017Q2)开始,不再公布天猫、淘宝平台的GMV具体数值,转而只披露天猫平台的实体商品GMV增速。
2018财年(17Q2-18Q1),天猫实体商品GMV增速为45%,现在突然掉到34%,多少让人意外。更加诡异的是,在交易额增速下降的同时,用户增速却在持续加速,23.6%的活跃用户增速不仅是最近几个季度的最佳表现,更一举超越京东同期的用户增速(21.5%)。
用户增长加速,但平台交易额的增速却在放缓,实在有违常理。其实在阿里财报中,用户和GMV的增速是行业内最具争议的两个指标。按理来说,随着自身体量越来越大,以及行业日趋饱和,增速应该放缓,但阿里巴巴反而越长越快。
就交易额而言,阿里巴巴在2018财年的交易额增速为28%,其中天猫平台的增速为36%(这个指标只在年报中出现,季报并不披露),但天猫实体商品GMV的增速则是45%(在季报中出现的指标)。换句话说,平时我们在季报中看到的是一个增速更快的GMV指标。
表面上看,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粉饰财报。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让财报更好看情有可原。然而,我个人认为更深层次的目的是要打压京东。
天猫本身就是为了应对京东崛起所成立的。京东经历了多年发展,声势浩大,一直在资本市场描述着如何追上天猫,并且成为中国最大B2C电商平台的故事。特别是进入2017年(即阿里2018财年期间)后,股价势如破竹,市值在6月突破600亿美元大关,距离百度的差距最近时只有6亿美元。正当人们热衷于讨论BAT是否要变成ATJ的时候,局势急转直下。百度在7月提出了All in AI战略,股价随之反弹,而京东股价虽然在7月继续飙升,但却在随后遭遇滑铁卢。整个8月,京东股价下跌7.22%。
股价下跌的原因来自财报。2017年8月14日京东公布了2季度财报;3天后,阿里也发布了2018财年1季度业绩。天猫实体商品GMV增速49%,力压京东的46%。或许是这组数据让资本市场意识到京东追赶天猫只是痴人说梦,那一周,京东股价下跌12.57%,阿里上涨10.42%。
在接下来的3个季度,天猫实体商品GMV增速分别为49%、43%和45%,京东为32.3%、33.1%和30.4%。体量更大的天猫始终在增速上压着京东。
天猫的流量来自淘宝的导流,这恐怕算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了。天猫不仅占据了淘宝APP首页的一个入口,手淘中也可以直接搜索到天猫的商品(即用户在淘宝内完成交易,但交易额算天猫的)。这种左手转右手的把戏本身并不高明,但的确有效打压了京东的股价。目前京东的市值已经跌破了500亿美元,较巅峰时期回调30%以上。
京东在2018年1季度宣布转型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标准着他们在与天猫的规模竞争中举起了白旗。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天猫实体商品GMV的增速会在2季度(阿里2019财年1季度)突然下滑至34%了。如果阿里需要的话,这个指标必然可以继续维持在40%+,但现在B2C第一平台的竞争已经结束,这么做已没有必要。
美团或是下一个打压对象?
如果京东已经不再是阿里巴巴的最大对手,那么谁又在威胁着他们?相信多数人都会想到拼多多和美团。前者对阿里的根基——淘宝构成威胁,而后者则是阿里渗透线下的拦路虎。
这点在阿里的最新财报中可以看出。本季度,阿里巴巴刻意强调了新增用户中有80%来自于低线城市。同时,张勇在分析师会议中也谈到了公司近年花了很大力气获取来自农村和小城市的用户。
这很难不让人往拼多多身上联想。张勇曾这样评价拼多多:“你就当成在帮我开拓农村市场,教育用户好了”。黄峥随后否认了这种观点,坚称拼多多的用户大都知道淘宝,并且使用过淘宝。本季财报刻突出“新增用户主要来自低线城市”,似乎是在力挺张勇的说法。
8月28日,有媒体报道由于此前的淘宝特价版APP表现不尽如人意,手机淘宝正在测试一个名为“特价商品”的板块,并可能在首页上线该板块。再加上他们近日在支付宝接入拼团业务,看得出阿里巴巴亡拼多多之心不死。不过,由于阿里无法进入微信生态动摇拼多多的根基,暂时看来双方的竞争不会很剧烈。接下来的一年,阿里巴巴真正要对付的恐怕是美团。
新零售的发展趋势在2018年进一步明朗,配送服务成为了门店的标配。今年以来,各大巨头在这一领域动作频频。
京东到家早在4月就宣布完成了200多家门店的数字化升级解决方案。随后,步步高、家乐福先后入驻京东到家。8月9日,京东联手沃尔玛完成了对京东到家5亿美元的最新融资。正在筹备上市的美团也没有闲着。7月18日,美团闪购正式上线,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即时配送服务。在随后的1个多月,海澜之家、7-11等知名商家先后联手美团推出即时配送服务。
阿里巴巴同样早早布局了自己的即时配送网络,形成了盒马鲜生30分钟、天猫超市60分钟、天猫120分钟的配送体系。4月,在以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后,阿里巴巴在该领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阿里本季财报最大亮点当然是其计划整合饿了么和口碑,成立新的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所有人都看出这是针对美团的举动。不过,饿了么在2季度财报中以消费者服务(Consumer services)的科目单独出现,在我看来这多少令人意外。
2季度,Consumer services创作收入26.12亿元,营收占比3%。为什么一个占比如此低的业务会被单独列出?或许是这部分的营收在未来增速会很快,阿里想让市场看到自己新的业绩增长点。这当然有可能,但我认为更核心的目的是打压美团的估值/市值。
京东当前的市值是470亿美元,而美团的估值则可能在550亿美元以上,显然美团已然取代京东,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竞争对手。如同此前刻意只披露天猫实体商品GMV增速一样,阿里巴巴先整合口碑和饿了么,弄一个和美团主业高度相似的业务,然后单独披露各项指标,以此打压美团估值/市值。
美团的估值/市值有多大程度会受到竞争对手的影响?我认为这和行业整体情况高度相关。如果是在增量环境中,行业内的参与者彼此之间的直接竞争程度并不高;而在存量环境中,由于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各玩家之间的竞争变成了零和游戏。在这种状况下,公司的表现将受到竞争对手极大影响。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中国通过服务业电子商务平台的食品消费在2017年达到1.17万亿元,预计2017年-2023年的复合增速为23.7%;其中餐饮外卖的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1%。
这一增速和当前的电商行业差不多,既然京东市值在过去一年受到了阿里业绩的影响,那么在另一个增速接近的行业中,美团也极有可能有类似遭遇。
张勇在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中表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阿里将竭尽全力赢得这场战斗。武卫也披露,第一财季公司在饿了么和本地服务业务的投入占比在20%左右。20%的投入占比却只贡献了3%的收入,这显然不能让人接受,高投入势必带来高产出的期待。
除了将零售业务拓展到线下,争夺移动支付场景、捍卫支付宝的领先地位是阿里巴巴极力打压美团的另一个原因。
根据益普索发布的《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移动支付可以分为个人类交易、线上消费类交易、线下消费类交易和金融类交易四大类。这其中线下消费类交易的交易金额占比为28%,交易笔数占比40%。由此可见,适合移动支付的线下消费类交易场景具有高频次、低金额的特征。餐饮属于典型的刚需、高频、小额消费场景,用于拓展支付宝在线下的支付份额是再好不过了。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任由美团做大,甚至可能影响到未来蚂蚁金服的估值。
盒马鲜生(目前在China commerce retail-Others科目下)和菜鸟新投资的点我达在将来都有可能被并入这个新公司,以此推动该板块营收的增长。此外,考虑到摩拜单车,阿里将来甚至有可能把哈罗单车都放进来。毕竟左手转右手和并表是阿里巴巴非常擅长的。侯毅曾说要把美团的估值打掉一半,现在看来,要打压美团估值的可能不仅仅是盒马鲜生,更是整个阿里巴巴集团。
即将上市的美团在8月24日惹上官司。餐饮管理系统开发商二维火起诉美团点评窃取其及商家的经营数据,涉嫌不正当竞争,索赔1.02亿元。“巧合”的是,蚂蚁金服在2016年参与了二维火的B轮投资。
有人评价美团点评的战线太长了,以至于拖累了盈利。东哥以为,如果真正的看中国互联网,触角最多最长的应该是阿里巴巴。从最早传统的B2B业务1688,到淘宝天猫电商业务,再到菜鸟物流,蚂蚁金服的金融业务,飞猪旅行,饿了么的餐饮服务,阿里健康,互娱领域的优酷土豆。阿里在不同的战场都遭遇了强劲的竞争对手,阿里除了核心电商业务在赚钱,其它绝大多数的“创新业务”都在烧钱,才致使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两年内大幅下跌。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