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只是科幻画面,智能物流成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抓手
如果把通联世界的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看成主动脉,那么分布在各个城市的物流网络就像是毛细血管,既与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也与一座城市的运转息息相关。在日前召开的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智能物流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成为参会专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将现代物流体系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探索空间物流等未来城市物流发展形态成为共识。会上同时还宣布成立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雄安),以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动,为共识落地提供了现实路径。
10月18日,由京东物流、南开大学等九家单位共同发起的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雄安)正式揭牌成立。
万亿市场规模下的转型升级
快递包裹收来送往、物流车辆川流不息、仓储系统昼夜运转,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在一个城市里,物流活动无时无刻不在高频进行,既连接生产流通环节,也为最终端的消费者服务。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城市配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城市配送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2015年货运物流的同城配送市场规模达到9200亿元,2016年全国城配市场规模有1万亿,预计202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2万亿。
参加全球智能物流峰会的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刘秉镰指出,伴随着经济改革、技术创新以及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和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与此同时,面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物流业也正在不断朝着创新型、智能化的方向转型,以应对新的需求和挑战。
“互联网时代为物流行业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大数据、AI等新技术带来的影响将是质变级的”,刘秉镰表示,智能物流的发展正在超乎人们的想象,一方面无人科技正在加速应用,无人驾驶卡车和车队技术、无人仓、无人机、无人配送机器人越来越常见;另一方面,新的行业技术体系正在形成,在传统地表物流体系的基础上,地下物流、低空物流、管廊物流、立体货架等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基于城市发展痛点的未来构想
技术的迭代更新为智能物流的普及奠定了强大基础,但不得不依托城市发展的现状进行。据了解,城市物流具有强集散、多品种、高效率、近距离等明显的行业特征,因为与城市活动紧密相关,受城市规划与各种制约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基础设施要求、法律法规要求、环保要求等对城市物流活动有着明显的限制,道路拥挤、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成为城市与物流发展不得不面对的痛点。
“在地面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怎么能把城市中的物流转移,和客流实现分离成为关键。因此出现了发展地下物流,用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为城市赢得宝贵发展空间的设想。”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说,综合利用城市空间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地下物流系统,成为解决大城市和卫星城镇发展瓶颈的理想手段。
陈湘生表示,城市发展既包括利用智能城市建设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也包括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从物流的角度而言,就是构建智能融合的城市空间物流配送新体系。未来,运用地下空间建设立体智能的物流体系将成为缓解交通问题、环保问题,节约城市空间的有效手段,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物流来进行智慧城市的统一规划设计,自动物流系统必将给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
零起点规划带来的落地契机
基于将智能物流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未来城市发展的设想,由京东物流、南开大学、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上海海事大学、招商局中外运物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等九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雄安),在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宣告成立。研究院服务雄安新区智能物流和智能城市建设,也将进行空间物流(包括地下物流)探索及城市物流前瞻研究,为全球城市智能物流建设提供示范。
京东物流率先提出的地下物流廊道系统构想。
陈湘生曾指出,地下智能物流在技术上不存在问题,但在政策、法规等方面还存在瓶颈,必须由政府主导来进行统一规划,而零起点规划的雄安新区为这一设想的实现提供了契机。雄安新区首席信息官张强对此表示,雄安新区是从零起步完全建构的一座新城,可以实现物流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交通社区设施等等同步进行规划,并进行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的同步建设。
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目前已就未来城市空间物流提出了三层构想:在空间层面实现立体化,建立地下轨道物流、公路物流甚至和市政综合管廊结合的地下廊道物流;在基础设施层面实现智能化,包括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智能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全环节打通;在数据层面实现互通互联,将物流数据平台融入到城市大数据当中,助力整个城市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张强希望,研究院能立足雄安放眼全球,为全国乃至全球物流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研究院将站在城市级的视角研究地下物流的系统的开发,这些都将成为未来城市物流发展的技术支撑。”刘秉镰十分认可将空间物流作为研究院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未来,庞大的物流廊道覆盖城市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物品都有它单独的编号,根据消费者需求穿梭在地下隧道,送达写字楼、超市或者住宅区,实现全程无人化的送货入户。”陈湘生在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对地下物流设想其中一个场景进行了描述,在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的智力支持和来自政府部门更多的政策支持下,或许在不久之后就将成为现实。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全数会2024电子元器件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三菱电机红外传感器的特性以及相关应用领域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