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城市智能体,构筑数字中国的基石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请允许我先小小地傲娇一下——在发现去年参观了位于深圳龙岗的智慧中心之后,我当时对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预判,与华为在今年高交会上释放出的最新理念和方案具有某种共同特质,自然令我欣喜不已。
每次的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一直是历年以来高交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这个智慧城市的“罗马广场”中,各种实践积淀与理论升华相映成辉,并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指路明灯。
正是在这里,华为今年正式发布了“城市智能体”的全新理念。显然,在去年的神经系统之后,华为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又演进到了新的阶段……
城市智能体是必由之路
本次论坛上,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发表了主题为《城市智能体,构筑数字中国基石》的演讲,向外界正式阐述和解析了华为“城市智能体”的理念。
他认为,城市智能体是城市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融合系统,可以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城市运行实时状态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城市的新形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蔡英华对城市智能体的定义非常精炼和准确。他表示,城市智能体从字面上可以解构为三个关键词:城市、智能、体。
其中,“城市”是指包括了各类业务场景在内的城市要素;“智能”是指技术手段,围绕以上不同的应用场景,以技术驱动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升级;“体”则是统筹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的规划,并实现城市内部跨域协同和跨城市的城市群协同。
城市智能体并不意味着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转向,它是从业务逻辑上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梳理,以数字孪生→端云协同→数据融合→AI赋能的完整闭环,串联起整个智慧城市。
其中,华为云是城市智能体的载体,人工智能是引擎。底层为全感知、数据预处理、前端智能的物联感知,中间层为包括基础设施和行业使能的华为云,顶层为政务服务、城市交通、医疗教育、公共安全等行业应用+AI的SaaS层。
显然,城市智能体为华为带来了更为充分的能力释放机会,也给包括众多ISV、SI等在内的广大合作伙伴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也必将由此进一步繁荣与壮大。
能力愈强,责任愈大
蔡英华认为,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而言,只有大脑是不够的。立体和纵深的城市智能体才能够实现无处不在的感知与响应,从而将海量信息与行业智慧联接到一起,并经过智能体的计算分析反馈作用于物理城市,进而实现真正的智慧城市。
在强大的IoT技术能力之外,华为还将充分发挥自身在芯片、网络、云数据中心和云平台等方面的能力,构筑基础设施层。
华为云将聚集自身与伙伴在大数据、物联网、GIS、视频云、融合通信等方面的能力,构建应用使能、数据使能和全栈全场景的AI平台,为行业应用和AI的融合做好支撑。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在图像语音识别等行业应用,乃至涉及到国计民生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智慧城市带来了最大利好。与此相得益彰的,则是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能力飙升。
长期以来,华为持续投资基础研究和AI人才培养,打造包括芯片、芯片使能、训练推理框架和应用使能等在内的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城市完全用得起、用得好,也用得放心。
以芯片为例,华为在今年的全联接大会上发布了昇腾——这也是全球首个覆盖全场景人工智能的系列芯片,其中既有单芯片计算密度最大的昇腾910,也有目前面向边缘计算场景最强算力的昇腾310,能够提供从中心到边缘的全部智慧应用场景支持。
此外,华为还聚焦在端侧能力输出,对开发者开放了AI功能,以HiAI实现了AI开发的零基础。凭借华为芯片侧NPU (神经网络处理器)的能力开放,华为构筑起了比其他AI引擎更加领先的优势。
解决城市发展难题
华为对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打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总裁张延德表示,第一阶段是2016年以“一云、二网、三平台”提供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基础架构;第二阶段是2017年发布的打造城市神经系统;第三阶段就是最新提出的城市智能体。
张延德认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信息化等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城市必然会具备感知和智能化的能力,并发展成为具有生命力的智能体。
为了让城市有更好的自我演进、自我生长,华为致力于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来打造好数字化平台,并与生态圈合作伙伴共同以智能串联起城市的各种应用场景。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人民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民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与以前相比,城市智能体能够更好地解决城市以及区域发展难题,让广大市民享受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以华为与深圳交警的合作为例,通过华为云TrafficeGO交通智能体解决方案,深圳现在的平均车速提升了15%之多,效果可谓立竿见影,深圳事实上已经退出了“堵城”之列,市民的出行感受得到明显提升。
华为还联合生态伙伴与某市大数据中心共同打造了政务服务智能体。通过语音语义识别和智能问答引擎,实现7×24全天候智能响应;同时“刷脸”即识别身份,实现“一网通办”,原有90%的身份识别工作由人工智能的方式完成。
此外,政务服务智能体还在该市建立了超过100类维度的个人、法人数据“画像”,可以实现80%高频服务事项随身办、随时办……真正兑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承诺。
不止于此,包括公共安全智能体、工业制造智能体、物流智能体等在内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已经在诸多城市和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做智慧城市的技术底座
蔡英华表示,华为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战略是“平台+生态”,携手广大生态伙伴,以城市主体与业务场景需求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共同打造城市智能体。
其中,华为负责提供云化的数字平台,以及全栈全场景的AI解决方案;生态伙伴则提供业务应用场景,并和华为联合开发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的行业解决方案,即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的各种智能体,真正构筑数字中国的基石。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单一的项目,更多是系统工程,张延德表示。任何厂家无法把所有事情单独完成和做好,需要整个生态圈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具体到华为,将一如既往聚焦城市的ICT基础设施,以华为云作为数字化底座,以人工智能作为引擎,为城市打造坚实的数字化平台。
据介绍,多年来围绕智慧城市,华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各种资源。在智慧城市所需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领域,华为进行了“压强式投入”,均构筑了核心能力,使得华为的ICT平台领先于业界。
为了便于ISV合作伙伴基于华为平台进行联合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验证,华为在全球设有13个OpenLab实验室,联合合作伙伴针对不同场景下的联合创新、解决方案开发提供了便利。位于苏州的OpenLab作为全球总部,面向智慧城市业务,支持与生态伙伴进行广泛的联合创新、联合解决方案开发、生态建设和解决方案现场体验。
张延德承认,做智慧城市不是一件易事,为了实现整体业务可能需要花80%以上的时间做非智慧的工作,譬如数据统筹、融合、打通,但是这些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惟有积累更多的数据、经验和案例,智慧城市才会有更好的业务呈现,实现更好的智慧应用与感受。
未来,华为将通过三个方面促进智慧城市的演进和建设:
其一是通过更新的技术来打造高效和成本更低的数字化平台,以此实现城市中各个管理机构的集中建设,满足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
其二是继续做好整体生态战略,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更加适合每个城市的个性化业务,帮助城市更好的实现城市治理和提供民生服务。
其三是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帮助城市赋能,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蔡英华最后表示,华为希望通过打造“城市智能体”,携手生态伙伴助力城市智慧化升级,共同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