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逾500城争做智慧城市 正从数字化网络化迈向智慧化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0万亿元,未来5年将保持年均33.38%的复合增长,2022年将达到25万亿元。我国智慧城市已基本完成数字化、网络化,正在向智能化、智慧化迈进。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怎样?近日,2019年花城科技论坛暨AI+智慧城市产业创新发展峰会论坛在广州举行,与会专家从不同维度分享他们对智慧城市发展的真知灼见。

我国从2011年开始试点智慧城市建设。“估计全国现在有500多个城市,包括乡镇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总体做得好的不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云庭说,“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以大系统的整体优化替代子系统的个别优化,实现管理科学、服务智能、资源共享、环境改善、社会和谐。这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是关键,技术路线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也是顶层设计中的重要课题。”

他说,建设智慧城市需要物联网等技术支撑。“没有5G,就没有智慧城市,因为解决不了设备互联的问题。目前5G发展还需解决计算、高频段的功耗和辐射距离、资金的问题。”

智慧城市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建设。“我们每天都在坐地铁,如何在未来感受到不一样的地铁服务?”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交通大脑研究院院长李德紘表示,地铁客流量大、强度高,对安全、运维要求高,而智能技术可以赋能智慧地铁。智慧地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智能运维平台、综合安防平台、支付安检一体化平台、行车自动化支撑平台等关键系统,从而实现地铁安全可靠、便捷精准和高效可持续。

“城市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在于打通交通、医疗等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的传统壁垒。如通过大数据把原来各个孤立的数据打通,挖掘出彼此的有效信息。”李德紘说。

“智慧城市也离不开智能制造。”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说,制造占中国GDP的45%,是非常重要的产业,但中国当前也面临着韧性智能制造系统的挑战。他说,韧性指能够抵御各种灾变,在灾变发生后快速恢复。比如广州连下三天暴雨,被水淹,关键是三天后可得到快速恢复。

杜如虚指出,要获得韧性,应利用系统结构应对灾变,利用知识与数据实时反馈控制。中国需要韧性智能制造,需要通过韧性智能制造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以实现快速发展,同时,更好地保障和推动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等科技的进步。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