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设智慧城市,要把“城市治理”先做好?
目前,国内已经进入“后疫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企业运行、人们生活正在逐渐恢复到日常状态。但在疫情期间,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无遗:城市安防监控系统不完善、城市空间规划不合理、重大突发性公共应急治理预案响应不及时、各城市间数据信息存在孤岛问题等。
例如:不少小区都设有门禁系统,但在疫情期间,出入依然要靠“出入证”或是在纸质表格上登记信息;基层管理者也无法精准掌握辖区人员流动情况,无法更好地完成疫情防控工作。
以小见大,“城市治理”对于智慧城市就尤为重要。
城市治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头戏
如何做好“城市治理”?
首先,需要收集各维度的城市数据;然后,建立系统和平台,利用技术手段,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从而帮助管理者更高效、合理地决策。
基于此,亿欧梳理了国内在安防视频监控设备、信息化软件包括公共信息安全系统、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等领域深耕的A股企业,共17家。
安防视频监控与公共信息安全这两个领域,主要服务对象起初集中在公安、交通等部门。
后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安防视频监控与公共信息安全开始延伸至社区、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而且“跨界”的趋势还在持续。
值得一提的是:安防视频监控作为整个安防系统底层支撑,主要利用摄像头采集监控区域内的图像信息,以视频信号的方式传输到监控中心,以显示监控区域的图像内容,有效完成对监控场所的保护任务。是城市治理中的核心设备。
在计算机技术、编码压缩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存储技术等技术与视频监控不断融合的情况下,安防视频监控经历了两次跨越式发展。
首先,从传统的模拟监控到数字监控,这一阶段安防视频图像开始实现数字化储存,分辨率迈入“标清”时代;其次,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使得安防视频分辨率进入高清化时代。
交通是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关政府部门可依托城市交通与城市铁轨交通信息系统所反映的信息,制定好城市交通规划及治理政策。如今,国家“新基建”政策发布,更是加速城市交通治理的网络信息数字化发展。
总的来说,安防视频监控设备、公共信息安全系统、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与城市铁轨交通信息系统,这四类城市治理应用层,是强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实后盾。
建设智慧城市,需具备技术与产业基础
城市治理从底层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带动城市产业向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当然,除了城市治理涉及到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外,AI、大数据等技术也给城市治理工作带来提升。
如2019年九江市政府通过与阿里云合作打造九江市“人工智能+城市大脑”,该项目主要在城市数据基础设施、城市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城市智慧产业等领域进行智慧化改造。
阿里云支持九江市政府推进“人工智能+城市大脑”项目,开放创新平台建设的同时,还运用其数据智能技术系统缓解城市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九江市打造了智慧旅游、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名片。
此外,阿里云还协助政府监测重点污染源情况,以及城市其他各项环境要素,全力助推绿色经济发展。
除了九江市外,还有许多城市都已开始智慧城市建设。北京、深圳、福州、重庆等城市在2012年国家正式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后,就陆续开始建设“智慧城市”。另根据德勤《超级智能城市报告》: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设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不过,在各个城市纷纷建立智慧城市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建设智慧城市当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城市并不具备建设智慧城市所需要的技术条件与产业基础条件,这会导致政府、企业等参与建设的主体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力气没有用在“刀刃”上,可能还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曾表示:“中国近些年的智慧城市建设,至今尚未走完盲人摸象的过程”。单志广认为,目前建设智慧城市主要存在三大核心问题,第一、缺乏对智慧城市理念及内涵的科学统一认识;第二、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理论和方法;第三、缺乏可持续的动力机制和长效的运营发展模式。
因此,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具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和政策取向,制定与城市自身发展方向相匹配的城市规划与实施路径。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项目,不仅建设周期长,而且城市管理者还要一直巩固城市治理与城市运营服务质量,通过数据的“管理”能力,打通各城市间的信息孤岛,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