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落地二十城,平安智慧生活硬核扩张的秘密是什么?
5月底的时候,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公布了对国内32个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评估报告:
继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位列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第一后,深圳市在2021年再次刷新了成绩单,不仅在综合指标上实现了三连冠,并在在线服务成效度、在线办理成熟度等指数中夺得了最高分。
在32个重点城市中脱颖而出的成绩,离不开深圳政府与本地企业围绕政务服务的戮力革新,也让深圳市的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视线。正是是“i深圳”推出 的“秒报秒批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了从申报到审批的全流程智能化服务,进而推动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作为“i深圳”APP的建设方,平安智慧城市的智慧生活团队也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2018年从深圳起步的平安智慧生活,短短三年时间里就将项目落地到北京、珠海、中山、江门、盐城、南通等20座城市,已然是城市服务领域的一匹黑马。
01 探寻硬核扩张的秘密
智慧城市向来是巨头们争夺的对象,既有在行业中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传统IT服务商,也有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平安想要在群雄环伺的战场中稳居一席之地,势必要让外界看到扎实的产品和技术硬实力。
2018年9月15日,可以说是平安智慧城市公司成立后的首个里程碑,在与一众互联网巨头的竞争中成功中标“i深圳”项目。这不仅是让外界见证平安在智慧城市方面综合实力的一扇窗,也是平安构建起一整套平台化、标准化技术体系的重要机会,直接关系着平安智慧生活的路到底能够走多远。
在与深圳市各级部门进入深入沟通,不断挖掘工作中的痛点和潜在需求后,平安智慧生活团队开始着手进行业务梳理和流程设计,最终沉淀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并在“i深圳”项目中得到了验证:
一是推动政府职能与流程的优化再造。平安智慧生活团队没有将自身局限在“软件开发商”的身份,而是站在普通市民的视角上帮助政府革新原有的政务逻辑。比如每年到深圳就业的应届毕业生高达11万人,想要在深圳落户却需要在多个机构间至少跑四趟,准确近10份纸质材料。于“i深圳”推出“秒批”服务,毕业生们可以在“i深圳”上填报信息,只需要跑一次就能完成落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是推动服务内容的标准化和一体化。在平安智慧城市中标“ i深圳”项目前,一些单位和部门已经尝试过一些智慧城市项目,却由于缺少跨部门的协同沟通,不同系统间互不联通,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平安智慧生活团队将着力点放在了服务内容的标准化,联合深圳政府的各个单位推行统一规范的网上办事标准,用一套标准打破数据孤岛,打造了整体联动、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三是践行数据服务于场景的建设逻辑。虽然业内不乏“智慧城市是建立大数据中心”的观点,可数据不被清理和标签化管理,再多的数据也是无用的“垃圾”;数据不被落地到应用场景,终归只是表面上的智能化。平安智慧生活的切入点是“一分数据、三分清理、六分运用”,花了很大的精力对数据进行收集、清理,再和不同部门研究数据的应用场景,陆续推出了免证办、秒报秒批、聊天办等系列创新服务。
在系统方法论的指导下,“i深圳”和深圳市的几十个单位进行了对接,覆盖了全市8000多项服务,目前已经实“秒批”事项309项、“秒报”事项374项、“秒报秒批一体化”事项118项……同时深圳被塑造为国内智慧城市的精品标杆,并为平安智慧生活在全国范围内的硬核扩张埋下了伏笔。
02 城市中台的超级能力
啃下了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后,平安智慧生活开始思考“深圳样板”的可复制性,特别是在一些信息化基础落后于深圳的城市中,怎么才能蹚出一条普适性的路径。在一番复盘和摸索后,平安找到的答案是城市中台。
其实平安集团很早就搭建了统一的基础平台,后续启动了“大中台化”的进程,对于城市中台可谓驾轻就熟。不过每个城市的风情各异,定位规划不同,在智慧城市项目中的预算也参差不齐,城市中台必须要很高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客户根据自身需求配置服务,无形中提高了中台的难度。
平安智慧生活的技术团队在底层支撑的基础上,巧妙的将中台细分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再将三个中台进行紧密衔接以服务前端应用。在满足不同城市差异化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五大超级能力。
1、快速配置能力。目前想要在智慧城市上上线一个新系统,从资源申请、环境准备到上线至少需要两周以上的时间,对于一些应急性的事件可能会错过最佳的窗口期。平安城市中台的优势在于:基于平安强大的基础研发能力和云原生底座适配实现了快速按需获取,上线部署时间节省了80%。
2、统一管控能力。由于很多城市的中台缺少统一规划,缺少中台组件生产的标准规范和流程,导致后期的运维处于被动状态。平安城市中台按照管控流程将现有和新建系统中的共有能力进行梳理、识别和沉淀,支持前台系统灵活调用且能支持对外输出,实现了平台化、标准化、组件化的目标。
3、场景自治能力。平安城市中台构建了各种业务能力中心,以业务为驱动打造了场景化的产品矩阵,可以在场景复用的同时进行多元化前台业务的迭代更新和灵活创新,提升了智慧城市的自适应能力,进而解决了中台缺标准、缺治理、知架构难、懂技术难,以至于无法规避系统重复建设的痼疾。
4、闭环运营能力。鉴于目前城市中台多半停留在单一技术运维层面,缺少可持续的数字化运营能力,平安城市中台引入了IT治理体系和DevOps方法,一是满足智慧城市开发运维一体化的需求,二是通过SAAS和OTA的租售模式满足城市中台运营商的增值需求,进而打造基于数字资产的运营变现能力。
5、开放生态能力。智慧城市的内容繁杂,注定无法由一家厂商全盘负责,可现状常常是一家厂商主控,业务、数据、技术和AI等中台架构全部依附于主控厂商,智慧城市建设被隐形绑架。平安城市中台的态度是开放,构建了多渠道、生态化的组件市场,以开放姿态满足业务快速创新和敏捷需求。
在过去一年多的抗疫环节中,平安城市中台的超能力有着最直接的体现,诸如口罩预约、在线问诊、消费券预约、疫苗预约等专题服务,迅速在多个城市交付落地,跑出了抗疫复工的“加速度”。
03 平安智慧生活的正确路径
有了“i深圳”的精品样板,有了“城市中台”的超级能力,平安智慧生活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开疆扩土,还有软实力上的挑战。毕竟城市的禀赋不同,单纯地复制方法论和技术迁移,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平安智慧生活在城市服务领域快速晋升为黑马的原因所在。有着金融科技背景的平安,曾经面临技术硬实力被质疑的问题,另一个侧面则是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在多家巨头抢夺的标的中,平安智慧城市往往可以给出和城市现状、需求等最合拍的解决方案。
比如深圳作为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一线都市,随便一件小事可能都要一两个小时的通勤,办事窗口往往排起长队,对于一些城市来说,“最多跑一次”就是最合适的服务状态,但深圳市场最舒适的体验是“一次都不跑”。相对应的一幕,“i深圳”将重心放在了解决流程独立、数据割裂的传统问题,秒批、秒报、免证办的服务理念,极大地提升了深圳市民在超级都市中的获得感。
不同于深圳的车水马龙,相对慢节奏的珠海面临的问题集中在服务的分散,想要处理某些事情时常常“不得其门”。平安智慧生活在“最珠海”中主打的特色是服务的整合,打造了提供生活便民服务的“新名片”,涵盖扫码出行、无感停车、在线票务、医疗全链路、保障性住房、一站式游海岛、口罩预约、申领消费券等等,旨在通过数字化服务的便捷让珠海市民有更多的幸福感。
再比如信息化基础相对滞后的盐城,平安智慧生活在“我的盐城”中不断扩展各类综合商业服务,包括旅游景区、家政服务、餐饮、本地O2O等等,逐步将“我的盐城”构建成为盐城本地全域服务平台。同时“我的盐城”也是行业内广告收益偏高的市民通平台,平安智慧生活通过与财政局、银联商务、人保、养老险等机构合作,在平台上进行产品及服务推广,帮助城市商业变现。
数据印证了平安智慧生活的正确路径,“i深圳”的累计下载数超2000万,注册用户数超1400万,累计访问量超18亿次;“最珠海”已经为180万以上的实名注册用户提供生活便民服务;我的盐城”APP下载量已突破200万,大约每4个盐城人中就有1个在用……同时也频频被央视、《福布斯》等权威媒体好评报道。
个中原因离不开平安对城市需求的深刻洞察,也离不开“城市中台+场景驱动”的打法。以平安城市中台的智慧经营平台组件为例,集品牌、内容、渠道活动、用户、数据六大维度运营要素于一体,携带了45家平安自有生态和65家行业生态伙伴的生活服务,可以全面赋能医、学、住、行、游、购、娱、政八大生活场景服务。
毕竟城市服务的战略原点在于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平安智慧生活代表的综合实力派有着天然的优势。
04 写在最后
城市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智慧城市的使命恰恰在于将“美好生活”变现,守护人们对城市的向往。
按照一些咨询机构的预测,未来10年国内将有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将创造80%的国民收入、90%以上的财政收入。也就预示着城市的智慧化是不可逆的趋势,仍然存在庞大的增量空间。
而三年时间就落地20座城市的平安智慧生活,已经为智慧城市蹚出了正确的路径,黑马终究会成为更加强大的蓝鲸。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