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erra将关闭运营,智慧建筑还有想象空间吗?
本文来源:物联传媒
本文作者:飞鸟
上周,国外多家媒体报道由软银投资的智能建筑公司Katerra将关闭运营,数千名员工将因此失去工作。
据悉,Katerra公司成立于2015年,拥有来自硅谷、履历丰富的创始团队,包括曾掌舵伟创力13年、曾任特斯拉临时CEO的Michael Marks;以及知名PE机构银湖(Sliver Lake)创始合伙人之一的Jim Davidson;原美国综合房地产投资公司Wolff Company执行董事长Fritz H.Wolff。
豪华的团队配置刺激了资本的神经,在成立后的6年时间里,Katerra累计完成7次总计超过20亿美元的融资总额,其中软银分别在2018、2019、2020连续三年出手三次,共计为Katerra投出18亿美元。
在业务模式上,Katerra号称数字化施工,它与传统建筑商的区别在于采取了 “装配式建筑+平台一体化”的模式:
一方面自建工厂,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使建筑产品化,再将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据悉其建立的第一家工厂是用来制造可通过RFID芯片系统追踪的预制构件——包括墙板和地板);
另一方面,将设计、生产、施工、采购、物流等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并提供一站式服务,以此降低中间商的流通溢价,缩短建造工期。这个过程将需要IoT物联网络、SAP HANA智能数据平台和BIM等工具来支撑完成。
总的来说,因为相信改造传统建筑行业能产生的巨大空间,资本一度将Katerra推举为建筑行业的“吸金怪兽”,其估值最高达到40亿美元。按照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ichael Marks 2019年的设想,公司甚至计划在 2020年实现盈利,并且可能在2021年之后IPO。
遗憾的是,在落到现实中对公司、对项目的运营时,Katerra暴露了诸多方面的问题:
根据《Real Deal Miami》的报道,截至2019年底,Katerra承诺的26个项目中有12个项目没有如期完工。
前雇员爆料Katerra给项目报价的机制存在缺陷,成本超支情况屡有发生。例如在位于华盛顿州科克兰德(Kirkland)的一个项目中,实际成本比预算超支了5000万美元。
Katerra管理层一直动荡不断,过程中更换了多名CEO和CFO,以及包括联合创始人Wolff的出走。
有一位从Katerra离职的员工也表示,不仅是建筑预制化产业有很高的门槛,Katerra在运营企业过程中的盲目、激进,以及后期全球疫情的影响,都是引发后来资金链断裂的重要因素。
甚至孙正义也在今年5月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坦言:“对我而言确实有很多遗憾,比如对WeWork、Greensill和Katerra的投资失误……在很多方面我们还缺乏系统性的投资方法,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智慧建筑的想象空间如何?
2017年底时,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一则《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报告,其中指明中国的数字化进程正在加快,例如2013年美国各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是中国的4.9倍,到2016年时已缩小到3.7倍。
但是在针对各个行业的信息化指数作出评估时,结果显示ICT行业、媒体、金融和保险等行业的数字化程度最高,水平与其他国家相当;而像是房地产、农业、酒店服务、建筑等则被归类为数字化水平较低的一些行业,其中建筑行业数字化水平排名最末。
图片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
参照Katerra的故事,或许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建筑行业信息化程度原本都是不太高的。不过可以理解的是,国内建筑业前期主要靠规模驱动,那时即便信息化水平落后,利润率低,但只要项目做不停,企业仍然能从中获利。
根据数据,2019年,我国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0904亿元,比上年增长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16%。
按照2020年住建部等13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所提,特别是在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特殊背景下,建筑业传统建造方式受到较大冲击,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集成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新路。
建筑行业数字化程度低,说明可供改善的空间就足够大。
2018年9月,腾讯云推出微瓴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定位是深度适配智能建筑场景的物联网类操作系统,此后应用在了深圳腾讯滨海大厦、深圳华润万象天地、上海进博会会展中心等落地项目中。
2020年11月,原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更名为暖通与楼宇事业部,重点关注智慧建筑。
2021年1月,原华鸿嘉信总裁张立洲入职阿里巴巴任集团副总裁,负责智慧建筑事业部。该事业部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推动建筑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过往众多科技企业的加入已经可以证明该行业的前景,再考虑2021年两会重点提及的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由于建筑碳排放是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此时推进绿色建筑必然成为趋势,那么建筑商们就有必要顺应潮流,规划新的数字化转型策略。
智慧建筑遇到的难题
在复盘所有导致Katerra倒闭的原因中,最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其关于建筑行业的理解和实践。虽然Katerra在用科技公司的方式解决问题,但行业上的壁垒使其盲目扩张,入不敷出的模式难以为继。
根据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智慧建筑的描述中提到“以建筑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
端侧:
通过感知设备及传感器网络实现建筑范围内各类信息的采集;
网络侧:
组成可信可靠的网络传输基础设施;
平台侧:
对下连接物联设备,对上支撑平台应用,获取并利用数据以支撑决策;
应用侧:
通过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前瞻性规划,提供开放互通的应用管理环境。
进一步说,建筑信息化未来可以从单体延伸到园区,延伸到市区或城市,所以虽然范围大小不同,但呈现的很多问题都是极为常见的:
例如信息烟囱、数据孤岛的问题难以消除;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长期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情况有增无减;技术赋能建筑的程度仍然存在不足;BIM协同作业仍然是问题;决策者对项目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偏差;行业标准规范不清晰等等。
总而言之,眼下的智慧建筑仍然是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固定的市场格局,没有典型的头部玩家。
虽然发展缓慢,但因为可观的市场前景,能看到包括政府、建筑企业、建筑信息化企业、建筑运营方都希望借上智慧建筑的“东风”,完成新一轮的转型“跳跃”。
参考资料:
预制建筑网,屠鲜,《突发!软银投资的建筑独角兽公司Katerra装逼五年,烧光20亿美金倒闭!》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2017)
华为&埃森哲,《未来智慧园区白皮书》(2020)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