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新一线城市成都重点产业布局研究

声明:本文为火石创造原创文章

城市经济建设是支撑城市发展,改善市民生活品质,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必要支撑,而科学、合理的城市产业布局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效率生产、高水平管理的重要途经。城市产业发展不仅与城市历史禀赋相关,同样与社会经济条件、产业基础息息相关。

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全局性产业布局极大推动了城市发展与建设,而如何在全局性产业布局中筛选重点领域,将是决定城市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率的关键。 

01产业发展重要性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充实内涵,扩展外延。而将产业与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通过科学化、全局化规划,进行集中发展,产生集聚效应,构建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产业链,最终形成产业生态圈,以产业的发展重塑城市的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还可孕育新型的社会价值。

而我国正处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自发的产业发展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产业同质化竞争、低水平产业工程重复建设、产业上下游供需不稳定甚至不匹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价格战等恶意市场竞争。因此,合理、科学的产业布局,对城市、对区域、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02成都产业发展史

秦汉时期,奠定农业、手工业基础。一是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极大促进平原农业发展,筑基产业发展经济基础。二是商业逐步发达,带动酿酒、铸币、蜀锦等产业持续发展。

隋唐时期,文化经贸产业崛起。一是依托农业、手工业、商业基础,文化产业得以奠定流通优势。二是得益于造纸术、印刷的发明,依托丝绸业基础,雕版印刷产业快速发展,成都成为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和印刷品出产地。

宋元时期,金融业务基地兴起。一是依托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蜀锦丝绸业成长为全国性龙头产业。二是蜀道交通天然劣势限制大重量商品、物品、货币替代物等流通,催生最早纸币“交子”的诞生与印刷。

近代时期,融汇发展多元产业。一是商业集群载体初显,春熙路、总府路、盐市口等城市商贸中心接力建设并运营。二是依托工业变革与技术更新,药厂、印刷厂、日化厂等新工业企业接连出现。三是新兴文娱产业基础显现,与现代相似布局的旅游业、餐饮业、公园等场景逐步搭建。

到了现代,自建国后,历经工业迁移、人口迁移、产业转型,依托国内前列的科教与科研优势、历史产业基础,逐步构建、健全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的三产体系,包含基础牢靠的农业种植业,位居前列的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全国领先的文化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等。

03成都重点产业布局

(一)成都经济基础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南经济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近年来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也逐步构建起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地区生产总值方面,成都自2014年突破万亿大关,持续高速增长,增速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全市GDP 17716亿元,受新冠疫情影响增速仍达到4.1%。

人口方面,户籍人口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突破1500万人,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13%;常驻人口维持较高速增长,2017年突破1600万人,根据七普数据2021年达到2093.8万人,五年复合增长率7.09%。

交通方面,成都作为国内第4座双机场城市,开通航线355条,其中国际(地区)114条,居中西部地区第1,双流机场吞吐量国内第4;地铁运营12条线路,开通长度达518.96km,8条线路在建,共计178km;客运铁路规划形成“三主三辅”布局,货运系统规划形成“1+1+17”三级物流节点网络。

金融方面,截至2019年底成都有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公司分公司55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4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营业部222家、期货营业部48家。

科教方面,成都拥有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52所本科大学,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5所,行业高校分布全市;同时,中科院光电所、中电、中航、中核等单位的科研机构落地成都,门类齐全。

图 1:成都GDP及增长率来源:统计年鉴

图2:成都户籍人口来源:统计年鉴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