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分析青岛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画像
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首批8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两家总部位于胶州的企业青岛建邦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丰光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中。至此,青岛2021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2家,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6家,总数达到71家。
放到全国范围来看,首批8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有16家为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此前,北京证券交易所9月2日正式成立时,官方曾将此解读为,“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
以此为契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资本市场之路受到空前关注。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引导工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城市,青岛早在2012年就印发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办法》。
在目前工信部发布的前三批总计4762家“小巨人”企业中,青岛97家入选,位列全国第8,主要分布在西海岸、胶州、城阳、即墨等区市。
这意味着,青岛有一支储备还算不错的北交所上市后备力量。
不过,整体来看,青岛“小巨人”企业数量在全国领先,但同时也存在科技研发投入不足、股改比例不高、融资进展慢等问题。
应该说,这跟青岛97家“小巨人”企业所处的行业有很大关系。
97家小巨人企业中,其他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等排名前五的行业占比57%。
青记此前曾在文中分析,由此对整个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两个比较大的影响:
一是传统制造业跟服务业结合不够紧密,由此带来的服务业升级也受到限制。
二是传统制造业无论岗位薪酬还是工作环境,不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喜好,很可能会导致这座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有限。
因此,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上,青岛需要转换赛道,对标“硬科技”,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新材料、工业4.0等领域发力。
此外,青岛还应该加大对“小巨人”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以下内容节选自由青记智库和首页传媒共同出品的报告《青岛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景画像分析》。(点击可下载全文)
1、区域分布
从区域分布来看,西海岸新区、胶州、城阳、即墨等中小企业聚集的区市贡献了全市68%的“小巨人”企业。其中,西海岸新区入选企业数量领跑青岛,共有21家;胶州市入选企业数量紧随其后,为16家,其次是城阳区(15家),即墨区(13家),平度市(9家),莱西市、崂山区、李沧区和高新区各有5家。
市南区和市北区目前分别只有2家、1家“小巨人”企业。
2、成立时间
从注册成立时间来看,97家“小巨人”企业从事相关业务领域平均时间接近15.7年。
青岛这一数据跟全国“小巨人”企业平均成立时间16年的数据持平。
而研究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3年左右,远小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平均成立年限,说明成就专精特新需要较长时间的专业能力积累。
97家“小巨人”企业中,2000年之前注册成立的企业有16家,其中最早的是1994年注册成立的青岛国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立27年。
此外,还有不少“小巨人”企业是在青岛老工业企业的基础之上“变身”成立的。
比如,青岛华威五金工具有限公司,是原来的青岛市平度度威台钳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国内最大的台钳专业制造商之一。
青岛昊悦机械有限公司前身为青岛娄山农机修配厂,成立于1969年,1999年03月由其前身青岛娄山农机厂(国营)实施改制,更名为青岛昊悦机械有限公司。
还有青岛海力达齿轮箱有限公司前身为青岛第一齿轮厂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迎来了青岛“小巨人”企业的第一次集中注册成立高潮,这一年有9家后来成长为“小巨人”的企业注册。
进入2000年,在2000-2010年期间,共注册成立59家企业,平均每年增加4-8家企业,其中自2003年开始,每年持续增加6-8家企业,迎来第二阶段小高潮。
2011-2021年,共注册成立22家企业,其中2011年是青岛“小巨人”企业注册成立的第三个高峰期,共成立10家企业。
自2017年青岛弯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以来,近4年来,青岛暂无新注册企业入选国家级别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3、研发投入
专精特新“小巨人”都是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或者产品,拥有自己核心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强,在技术独创性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优势。
青岛“小巨人”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比的平均值为5.7%。
其中,有62家企业科研费用占比低于平均值,33家高于平均值,其中。有7家公司科研占比超过10%,青岛海纳光电环保有限公司的科研占比达18%,排名第一。
4、行业分布
在行业分布方面,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集中度前三的行业领域分别为先进制造与自动化(46家)、新材料(20家)、电子信息(7家)。
细分行业属性,专用设备制造业12的企业数量最多,其次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其他制造业、批发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等。
这与青岛工业产业布局基本相符。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规上工业营收前十强分别是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5、融资情况
97家“小巨人”企业中共有4家企业在A股上市,科创板1家,创业板2家,主板1家。在业绩上,4家A股“小巨人”企业平均实现营业收入29903.7万元,平均实现净利润4718.2万元。(备注:青岛97家“小巨人”企业中,有一家为“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并非上市公司的“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朗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申请创业板上市已获受理,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上交所科创板IPO已过会。
从股改情况来看,青岛97家“小巨人”企业,目前共有28家企业完成了股改,占比28.8%。
对比来看,深圳169家小巨人企业中,已有22家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或科创板上市(含已过会),59家企业已经完成股改,占比34.9%。
融资情况方面,青岛97家“小巨人”企业中,有18家企业实现融资。融资次数最多的是青岛国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7轮融资。青岛中科英泰商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实现亿级人民币B轮融资。
6、企业“掌门”背景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青岛97家小巨人企业的掌门人多为70后,近半数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自身在本行业领域有一定科研建树。
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崔云龙,高级工程师、中国酪酸菌之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新药项目评审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获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称号。提出“保护肠道菌群,就是保护健康和生命”、“益生菌饱和疗法”、“开启全生命周期的人体微生态健康管理,实现健康中国”等理论。
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李晓雨,1970年8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青岛国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丁香鹏,1958年生。主要从事臭氧产生机理的研究、臭氧设备制造技术以及臭氧应用领域的研究,拥有国家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安民,1965年6月生博士学历,2003之前就职于美国,是美国硅谷科技协会(非盈利机构)的副会长。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全数会2024电子元器件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三菱电机红外传感器的特性以及相关应用领域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