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带小,横纵立体,长沙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展露锋芒
文丨智能相对论
作者丨蒋思憬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橘子洲头的伟人雕塑,默默见证着星城的“日新月异”。
去年9月,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 擘画了“三高四新”的宏伟蓝图,而省会长沙,则是实施“三高四新”的战略领头雁。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围绕着“三高四新”,长沙打响了产业集群建设攻坚战。今年2月,《长沙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布,首次提出将大力推进“1+2+N”产业集群新格局,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位列其中。又是一年金秋,长沙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设成绩如何呢?
“双重动能”,驱使产业集群大踏步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长沙市成为全国第13个GDP破万亿的城市后,一个重要且紧迫的任务。而构筑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则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
如果说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构筑起了长沙经济发展的“脊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则是长沙经济发展的“肠胃”,只有通筋舒骨,经济发展才能焕发活力。
生物医药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未来科技、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长沙市也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列为重要工作事项,去年12月发布的《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而将视野拔高,促使长沙市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22条重点发展产业链的动因,还在于该产业所面临和所肩负的“现实意义”。
第一,仍需“做大、做强、做精”的现实需要。放眼全国,2020年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仅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就积聚了1800家生物医药企业;而江苏另一地级市泰州,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占该市全年GDP的比重近20%。
“与苏州、泰州等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城市相比,产业缺‘块头’、产品缺‘拳头’、企业缺‘龙头’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在今年5月长沙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如是强调。因而加速长沙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各要素聚集,发展出全国范围内具备强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刻不容缓。
第二,长沙构建多元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经济学理论和城市发展规律已经验证若一座城市的产业结构如果过于单一,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就会较差。
2020年,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占全市全年GDP比重为20.7%。无疑,工程机械产业是长沙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长沙也凭借发达的工程机械产业成功抓住经济发展红利,2010年至2015年实现GDP全国排名从23位上升至13位。
但随着长沙经济规模和体量的日益增长,寻找城市经济发展第二增长点,构筑更为多元的现代产业体系于当下的长沙已是迫切之事。而从当前的总产值,以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卫生事件来看,生物医药产业是较好的可选项。
具体来看,长沙市是如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呢?
“以大带小”,构筑立体化产业集群
9月26日-29日的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湘企三诺生物为本次展会带来了一系列畅销国际的慢病多指标检测产品,让中外来宾眼前一亮。
作为湖南省内生物医药企业的排头兵,三诺生物的产品已然具备国际知名度,而从企业推导到产业,长沙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实力同样不俗。截至目前,长沙全市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已达17家(含IPO过会企业),上市企业总数量、总市值、市值100亿元以上企业数和拟上市公司数量,均位列长沙市22条产业链之首。
在城市要素凝聚力不如上海,产业生态基础不如苏州的情况下,长沙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如何走出一条独特发展路径的呢?
以大代小,以强带弱,构筑起一个“立体化”的产业集群生态,是长沙给出的答案,先用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设施,共建产业聚合生态,再用良好的产业生态去吸引优秀企业入驻。这种“立体化”,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是在企业规模、体量层面纵向式的立体化。虽在产业基础和城市要素分布上长沙不占据太多优势,但并不代表长沙没有头部医药企业。
除去上文提及的三诺生物,“北有同仁堂,南有九芝堂”,2020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上,长沙本土药企九芝堂排位第28名,并连续多年位列百强榜的上游;
主攻医药装备的楚天科技,并购了世界著名医药装备企业德国诺脉科(ROMACO)集团,成为世界医药装备行业领导企业之一;
此外,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九州通医药、瑞康医药、重药控股等全国医药流通十强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
以这些头部企业为依托,当前长沙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以长沙高新区主导研发、浏阳经开区主导生产的“双子座”,以及金霞经开区医药物流、望城铜官园区原辅料药生产和隆平高科园基因技术为特色的格局。
以园区为载体,龙头企业发挥着“牵引绳”的作用,正在吸引更多相关企业入驻长沙。目前长沙全市共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1600余家、医药批发企业和连锁总部企业237家。今年9月,江苏吴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长沙追加5.5亿元投资,并将总部由江苏整体迁入长沙;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医药集团的国药控股,与开福区签署合作项目,共同推动建设国药控股湖南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
长沙市生物医药产业链总产值(营收)从2018年的近9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3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超过20%。这种纵式立体化产业生态的构建,是长沙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破千亿体量背后的主要推手。
第二,是在产业空间布局层面横向式的立体化。“东西并进、多点布局”,为长沙生物医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而与苏州对比来看,其全市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分布在苏州工业园区,初步估算仅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就突破千亿,为什么与苏州相比,长沙生物医药产业的空间分布较为分散?
一是因为长沙城市发展格局呈现团块状,与北京、成都以环线为主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相异,这是内部原因;二是因为长沙作为湖南的经济龙头,且在全省的地理位置居于中部偏东,需用自身带动周边地级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9月6日,湖南省药监局发布《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园区的集聚辐射效应,推动以长沙、岳阳、常德、湘潭等地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这种以省会长沙为中心构建的横向立体化产业生态,具备坚实的现实意义。当下,周边省区正加紧布局,行业竞争已进入“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机会窗口期。企业规模层面,全省规模以上小型医药企业占80%以上;单品医药销售方面,全省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医药单品种仅占全省品种数量的1.3%。
可以说,当前省内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集中度还不算高,如果说九芝堂、圣湘生物、楚天科技等龙头企业是长沙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牵引绳”,长沙则是提升全省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排头兵”。推动全省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长沙之责。
作为“三高四新”的领头雁,长沙肩负着重担。而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成果来看,立体化的产业集群生态已初具规模,而沿着这条已被验明成效的道路,长沙未来可期。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全数会2024电子元器件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三菱电机红外传感器的特性以及相关应用领域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