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节点,青岛立起这个城市品牌的战略深意
今年的青岛政府工作报告,对制造业着墨甚多。
不仅提出“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还将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
对制造业如此重视,起码有两层意思。
首先,制造业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青岛提出5年后GDP力争迈上2万亿台阶,要完成6000亿的增量,这其中制造业的“担子”很重。
再一个,经过近5年的阵痛之后,青岛制造业走出了低谷,去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增加0.9%,达到25.9%,上扬曲线已经开启,这时候更需要“快马加鞭”。
在2万亿目标压力下,在新增长周期关键节点上,青岛将 “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升级为城市品牌的高度,背后还有更为深远的战略考量。
对内,既然是城市品牌,“工赋青岛·智造强市”体现了青岛制造业的一个发力方向,随之而来的,或许是范围更大、程度更深的数字化转型和青岛制造品牌塑造。
对外,青岛急需一个新的“人设”,改变外界对青岛传统制造业城市的印象,吸引更多高端产业和人才,提升青岛制造整体水平,为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1
在城市形象上,青岛这些年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说“吃老本”似乎也不为过。
“五朵金花”之后,能体现青岛时代特点、产业特色的名片一直没有涌现。随着前些年制造业进入“阵痛期”,反而被打上了“高房价、低收入”的标签。
再看看那些“网红”城市,杭州通过“互联网品牌”,实现了产业与人才的“双丰收”;深圳通过讲述“科创的故事”,让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趋之若鹜。
青岛为什么没能讲好类似的故事?说到底,还是产业实力不济,缺少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抓手。
这种情况,随着制造业走出低谷,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这一短板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政府工作报告中列举的一组2021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青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果:
实施 “工赋青岛”行动,卡奥斯平台链接企业达到88万家,26个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投入运行。
青岛啤酒厂成为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 “灯塔工厂”。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3.4,居全省首位。
位列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竞争力百强榜第6位。
在培育新兴制造产业上,青岛的亮点也不少。海尔等龙头企业,坚定地转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新培育招引的歌尔、芯恩、惠科、京东方等,让青岛一改“缺芯少屏”的产业现状;卡奥斯、创新奇智、极视角、以萨技术等,已经成为国内头部的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服务商……
总体上看,海洋经济、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五个全国一流产业集群以及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快速成长壮大。其中,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2个产业集群还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数据显示,2021年,青岛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快于规上工业9个百分点。
而且,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先进制造业。2021年青岛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0.5%,高于全市投资56.4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2.2%,高于全部投资18.1个百分点。
相关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青岛制造业专项资金规模逐年上涨。2018年时为1.2亿元,到2019年猛增至7.1亿元,2021年则突破了10亿元。
其中,花在技术改造综合奖补、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和软件与信息产业的资金量位居前三。
2
青岛制造业实力的提升,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带来了越来越多高薪岗位,行业收入正在拔高。
4月14日,青记在《青岛制造业百万年薪挖人背后的产业升级大文章》中写了两个例子:海尔、芯恩砸出百万年薪招人。
对于企业来讲,它不仅仅是一则招聘启事,也宣示了企业的实力与形象。从再大的视角看,则会提升人们对一座城市的友好度、吸引力。
这很容让人联想到多年前的杭州。阿里高薪招人,最终帮助杭州打造了“高收入”的人设。而青岛要摆脱“高房价 低收入”的标签,这样的招聘启事效果极佳。
百万年薪肯定不是一个孤立的“空中楼阁”式的存在,仅有这一两个岗位薪酬高。正常的情况是,这一岗位之下有诸多年薪几十万的职位,如此才能撑起比较合理的工资岗位体系。
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监测的38个核心城市中,青岛企业的薪酬增幅位居前列,平均薪酬环比增长1.8%。
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青岛制造业的提质升级。
改变刻板印象之后,无论是产业还是人才,都会对城市重新审视。城市招徕人才与企业的机会则相应增大。
这些都可以看做是青岛制造业升级的一个缩影,也是青岛喊出“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的底气。
3
从实际情况来看,“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算是抓住了青岛制造最核心的优势。
当下,从中央到地方,制造业被摆在日益突出的位置,就连杭州这样的互联网产业重镇,都喊出让制造业重新“进城”。
而且,各城市制造业发力方向基本相同:高端化和创新型。
对比来看,青岛在提振制造业方面拥有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优势,一是数字化,另一个则是品牌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推广 “灯塔工厂”模式,完成10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新建100个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培育10个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
毫无疑问,青岛工业互联网是走在全国前列的。GDP从1.41万亿到两万亿,制造业增量来源的很大一部分,应该也在于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后,带来的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品牌更是青岛制造业赖以起家的“传家手艺”。纵观青岛制造业这几十年的起起落落,品牌引领始终是青岛自身的鲜明特征。要知道,青岛是全国最早提出并率先实施“名牌带动、品牌兴市”战略的城市。
上世纪90年代,在“五朵金花”的带动下,确立了青岛制造在国人心中的形象,并延续了20多年的辉煌。
或许是基于对两大优势的仔细考量,青岛将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放大长板,差异化突围,成为青岛新一轮提振制造业思路的鲜明特质。
4
“工赋青岛·智造强市”是一个城市品牌,但其内涵应该远远在于品牌之上,直接决定了青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基础牢固与否。
它是外界了解青岛产业的名片,更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也是新经济培育的助推器。
城市名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能带来产业和人才。
2017年,宁波开启“智能制造”计划后,辅以相关人才政策,结果到2019年时曾创造“连续18个月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首位”的纪录,为宁波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而且宁波借助丰富的产业场景,工业互联网领域也是大动作不断。今年初,宁波数益工联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亿元A轮融资,由元生资本领投,老股东高瓴创投、华创资本均持续加码。这是一家专做工业软件的公司。
这样的公司,宁波有很多。仅宁波推进工业互联网的主体机构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已经孵化十余家创新型企业。
虽然这几年青岛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在逐渐增加,但与此同时依然面临着优质大项目少、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薄弱、利润率不高等问题,进而影响到这座城市的税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效益,同时围绕着制造业的服务业也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还会造成城市核心区域的写字楼空置率高,等等。
对于青岛来说,应该将“工赋青岛·智造强市”这一城市品牌上升到青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高度,以此为抓手,做更多文章。
一方面要通过“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进一步讲好青岛制造品牌故事,宣传推广不能少。2019年,青岛启动了新一代金花培育计划,多家企业品牌组团上央视、请明星直播带货、对接各大电商平台要流量、市级领导为企业站台、组织“青岛品牌日”系列活动……不仅扩大了企业品牌知名度,也实现了销售业绩的增长。
另一方面要以品牌打造为切入点,采取切实举措继续提升制造业,围绕青岛产业布局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培育一批高精尖企业,吸引集聚更多高端要素,提高青岛制造整体水平。
尤其是围绕青岛七大优势产业和十大新兴产业,制定招商图谱,尽快招引、落地一批体量大、质量优、业态新的好项目;同时,绘制“卡脖子”创新地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突破一批重大“卡脖子”问题和可供产业化的关键技术。
在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注重税收(尤其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三大税种)、企业利润、人员工资等效益指标的当下,如何在实干中充分放大“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内涵,助力青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青岛拿出更多破局举措。
原文标题 : 关键节点,青岛立起这个城市品牌的战略深意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全数会2024电子元器件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三菱电机红外传感器的特性以及相关应用领域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