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喊出2万亿新目标的投资发力方向
力争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台阶。
4月15日,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市长赵豪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这一目标。
刚刚闭幕的青岛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了青岛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青岛政府工作报告则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为什么要制定2万亿的目标?支撑青岛迈向2万亿俱乐部的底气是什么?青岛下一步又会朝向哪些具体方面发力?
1
青岛制定2万亿目标,既是自身城市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跟激烈的城市竞争不无关系。从2017年到2021年,青岛GDP总量5年跨越五个千亿元台阶,从1万亿增加到1.4万亿元。青岛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明确了“2020年-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年均保持在7%左右”的目标。
以此为准,2021年青岛GDP1.41万亿,按照每年7%的增速,保守估计,5年增量实现7000亿难度不大。而根据年初青岛各区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十区市2026年GDP加上来差不多在2万亿左右。”与此同时,青岛面临的“外部压力”陡然增大。2021年GDP和青岛同体量城市排名中,宁波12,青岛13,无锡和长沙紧随其后。而且,青岛与宁波的差距在逐渐扩大,而青岛与无锡的差距却在逐年缩小。
宁波、无锡和长沙都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未来五年GDP将迈进“2万亿俱乐部”。其中,宁波提出“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10万元和6万元。”
无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推动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台阶,人均GDP保持全国前列,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制造业占GDP比重保持稳定。”长沙的未来五年主要预期指标则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万亿元左右,省会首位度超过3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万元左右。”也因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青岛在多个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勇当龙头,争先进位”。在党代会报告中再度明确“在全国争先进位”,也意味着青岛必须迈上2万亿。而且,2万亿可能只是“底线”。
2
如何实现2万亿的目标呢?我们先从消费、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三驾马车”说起。根据青岛发布的《2021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青岛2021年优势和短板都非常明显。优势是消费和进出口,短板在投资。
社零总额方面,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以5975.4亿元排名第7,其中增速14.8%,排名第1,而且人均社零消费排名第2。
进出口贸易方面,青岛2021年总量和增速都表现抢眼,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498.4亿元,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2.4%,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4。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青岛表现稍显“尴尬”。在副省级城市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三的城市分别是武汉(12.9%)、广州(11.7%)和济南(11.5%),青岛增速4.1%,位列倒数第五。综合来看,如何补上投资这块短板,让其重新成为拉动青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了青岛下一个五年实现2万亿目标的关键。
3
对于青岛这样一座产业体系尚不完善、创新动力明显不足的城市来说,招商引资,尤其是大项目招引,仍然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青岛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明显看出投资的几大发力方向。
一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相关的新基建投资,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二是制造业投资,破解制造业大项目少的问题。
三是科技创新、文旅、消费等服务业投资,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持。
四是海洋经济相关投资。
先来看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2021年青岛全年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4.8%,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为115.6%。但房地产投资增速却是-3.1%,由此导致的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只有2.0%。根据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济研究所建筑行业小组的一份报告,建筑业总产值与固定资产投资高度相关。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三大项合计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约为80%。不难看出,青岛的房地产投资额负增长拖累了固定投资增速,也拉低了建筑业产值增速。而通过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一方面可以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场景开放,带动大批青岛本土产业链企业参与到青岛乃至全国城市更新行动中,从而实现培育招引出青岛本土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的目标。
青岛市政协委员、少海汇创始合伙人廉景进就提出,通过初步定调研,如果城市更新和产业结合,能拉动青岛200-500亿GDP,比单纯招商引进同等规模产业效率更高。像青岛地铁,已经筛选出重点TOD项目21个,储备TOD项目60余个。到2024年,青铁置业计划实现21个TOD综合开发项目精准落地,带动投资超1000亿元。
“加快推进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北客站)等9个TOD项目建设”,写进了青岛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城市治理、社区/园区数字化等应用场景中,都能看到新经济培育成长的空间。比如, 海尔集团旗下专注于数字城市建设的海纳云,打造了青岛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平台、胶州市绿色智慧住区平台、 西海岸王台5G智慧镇街项目,并进一步在涉及城市安全和生命线领域的数字应急场景,以及政务治理和服务的一网通办场景上深耕,让数字城市建设成果真正惠及百姓民生、为城市治理赋能。青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加快老四方工业区、株洲路片区等10个重点低效片区开发,推进228个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市低效用地开发,为城市发展导入新产业、注入新动能;
推进闫家山、张村河片区等29个城中村改造,完成318个老旧小区改造;
开工建设60个公共停车设施,新增2万个以上停车泊位;开放共享200个经营性停车场。
再来看制造业投资。
虽然2021年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4.8%,但青岛在新兴产业领域缺少大项目的问题依然没有改观,产业结构依然偏传统。青岛2021年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1%,规上工业利润增速只有2.8%,都低于低于GDP8.3%的增速。这其中,汽车和轨道交通等青岛仅有的几条千亿级产业链都表现不佳,比如汽车制造业下降12.2%(与之相对的,宁波2021年汽车制造业增长7.9%),轨道交通产业下降幅度没有在统计公报中体现。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青岛对制造业大项目的紧迫感。
一个重要的变化趋势是,海尔、海信、歌尔、青啤等头部企业都加大了在青岛的投资力度。比如,海尔在即墨的三菱重工海尔空调机项目,在市北和崂山同步规划海尔大云谷项目;海信在青岛北站规划海信慧湾新基建产业创新基地;青岛啤酒研发创新基地项目落地蓝谷,平度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120万千升扩建项目,等等。青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不少制造业大项目的进展:
谋划一批投资额50亿元以上的带动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制造业项目;
加快虚拟现实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
实现京东方物联网显示器件生产基地、融合光电显示新材料等项目竣工投产,促进芯恩集成电路等项目达产增效;
加快轨道交通关键装备产业园、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奇瑞汽车生产基地整车下线。
三是补上服务业投资的短板。
2021年,青岛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8%。其中,受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下降和社会民生相关投资低迷影响,完成投资下降1.8%,低于全市投资增速5.9个百分点。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青岛三产增速仅为0.4%,远低于GDP增速。青岛优先发展制造业,不能忽略了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制造业越往产业链上游延伸,越往技术创新含量高的环节升级,越需要现代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业的支撑,同时反过来也促进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会展等服务业向高端延伸。青岛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一些服务业大项目:
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800亿元;
现代物流业,加快京东跨境电商及智慧物流园、中国外运智慧物流园、日日顺智慧物流园等12个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地中海俱乐部等文旅项目建设,推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
积极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办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青岛影视博览会;
改造提升即墨古城、城阳鲁邦国际风情街等13条步行街,台东步行街达到全国示范步行街标准。
四是,海洋经济相关投资和发力方向,详见《总书记考察中国海洋大学三亚研究院的深意》一文。整体来看,今年青岛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力方向明确为一个个具体落地项目,而且是要尽可能实现落地或者达成目标的项目,也可以看出青岛的信心。在2022年第一季度遭遇不利开局之下,这种信心传递尤为重要。
原文标题 : 青岛喊出2万亿新目标的投资发力方向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