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制造业百万年薪挖人背后的产业升级大文章
◎文 | F.Lin.
◎编辑 | 小木
互联网裁员浪潮下,高端制造企业成为年轻人的“新大厂”。
根据多个招聘网站消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高精尖人才炙手可热,行业工资水涨船高。这股求职风向变化也蔓延到了青岛。近日,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一次性发布了百余个招聘岗位,涉及技术研发、信息技术、测试中心等多个职位,薪资范畴在10k-30k不等。除了芯恩,青岛高端制造业的头部企业海尔智家、京东方、歌尔微电子、曙光信息、柯锐思德等一众企业,也纷纷“张开怀抱”,“砸钱”招人。
在海尔智家最新发布的招聘职位中,“AI智能体验官”一职面向硕士及以上学历,月薪定在7万-10万,而“AI智能首席体验官”要求有10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博士应聘,月薪最高达12.5万,算起来两个职位年薪都超过百万。整体来看,高薪“挖”高层次人才,的确已经成为青岛新经济企业招贤纳士的一个普遍现象。实际上,这也是青岛产业升级和城市能级提升必须经历的转变。从产业层面来看,青岛这几年持续围绕集成电路、屏显产业、新能源汽、虚拟现实等高端制造业,培育招引了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像芯恩、富士康、京东方、华人运通、歌尔等企业;从企业层面来看,海尔、青啤等在各行业头部企业盈利能力也在持续提升。
根据2021年年报数据,海尔智家实现归母净利润130.7亿元,同比增长47.1%;青岛啤酒净利润31.55亿元,同比增长43.34%。在去年年底海尔集团创新年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更是宣布,未来三年内研发投入600亿元,聚焦五大关键技术方向。但与此同时,从另一个层面,长期以来,无论是青岛这座城市还是本地的头部企业,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是工资不高、不注重技术创新。这根深蒂固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青岛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导致青岛企业即使开出前所未有的高薪岗位,很有可能也招不到人。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青岛全市和相关企业的重视。
青岛党代会提出的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目标。其中,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十大新兴产业,将打造一批五百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这些产业无疑将会提供更多有竞争力薪酬的岗位,吸引更多高层次的人才。无论从城市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青岛都需要拿出更大动作,向外界传达更多重视人才、重视科技创新的信息,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愿意来青岛创新创业,真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1
今年年初,对标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豪华品牌华人运通正式签约青岛,与此同时,华人运通青岛项目发布了近百个研发岗位社会招聘信息。时隔两个月,备受关注的山东全省第一家芯片制造项目芯恩(青岛)对外发布招聘信息,岗位包括研发工程师、设备助理、工艺工程师等,招聘需求多大数百人。芯恩集成电路招聘量测研发/制造工程师、光罩后端工艺工程师等职位,本科学历即可,薪资在8k-20k。其中,高端的研发工程师薪酬普遍在你年薪30到50万。
DFM研发工程师、TD研发工程师等职位,需硕士及以上学历,且有3-5年工作经验,月薪标准在15-30k。而CVD研发工程师不仅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且必须有5-10年工作精简,月薪标准在20k-40k。此前有媒体报道,芯恩集成电路对2022年校园招聘按学校和学历分档,985硕士可以拿到高达19k的薪资,薪资普遍处于15-18k档,211高校硕可以拿到12-14k的薪资,全年14-16薪不等。除了芯恩,青岛新兴产业企业海尔智家、京东方、歌尔微电子、曙光信息、柯锐思德等,纷纷“张开怀抱”,招贤纳士。高精尖初创企业柯锐思德招募的集成电路领域工程师最高月薪可拿到50k。
曙光信息的应用研发工程师,要求硕士、博士及以上学历,月薪在15k-30k。歌尔微电子的相关岗位,本科生的薪资普遍处于10k-30k之间,但对工作经验有3年以上的要求。这仅仅是社招岗位的薪资情况,在这些企业发布的校招宣传中,更是”壕”情尽显。具有人工智能芯片属性的企业比特大陆,发布的2022春季校园招聘计划中,招聘岗位包括销售和管理、软件/嵌入式和硬件、芯片设计及工艺。根据招聘海报,研发类硕士应届生平均年薪50万起,非研发类硕士应届生平均年薪35万起,并免费提供住宿。宸芯科技,核芯互联等芯片设计企业的模拟设计、数字设计等岗位也都过了万元线。不难看出,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青岛的半导体企业都十分友好,薪资在青岛众多企业看明显高出不少,可谓求贤若渴。
2
行业高薪酬的背后,是青岛这些年产业转型使然。梳理这些放出高薪招聘的企业,不难看出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两种类型。一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比如芯恩(青岛)、歌尔微电子、曙光信息、柯锐思德等。比如一直备受关注的芯恩,它的落地投产,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青岛“缺芯少面”的困境。无论对于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还是青岛ICT产业的布局来说,芯恩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创始人是“中国半导体教父”张汝京,目前在岗的1400余名员工,其中300位以上为行业资深人员,全员平均年龄33岁。团队主要员工在国际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超过300篇,发表半导体相关专利2000余项,包括多个半导体基础专利。还有一项可以体现芯恩在半导体领域地位的数据是芯恩(青岛)截至2021年12月,已递交308项专利申请,其275件获得受理号。
再比如歌尔微。作为上市股份歌尔股份的子公司,歌尔微是目前歌尔股份体系内唯一从事微电子相关业务的主体,主要以MEMS器件及微系统模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无线耳机、可穿戴产品、汽车电子等领域。2017年成立后,歌尔微用不到四年时间就成长为“独角兽”。
去年年初获得21.5亿元Pre-IPO融资。2020年,歌尔微MEMS声学传感器市场份额达32%,在2020年全球MEMS企业排名中,歌尔微电子位居第6。去年12月28日创业板IPO获受理,正式启动上市。另一类则是海尔、海信、青啤这些青岛老牌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转型。随着青岛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扩大,青岛的产业结构也在向高端化不断跃升。对于以海尔、海信为代表的智能家电企业而言,招揽储备一批具备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对企业提速高端化转型意义重大。实践也证明,高端人才为企业带来的是无限惊喜。
据媒体报道,海尔集团的博士后王晶,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国内首台新冷媒热泵热水器、闭式小型溶液多联机、不停机除霜空调等研发项目,截至2021年,产品销售收入累计超过20亿元。而在青岛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霸队伍中,有来自德国不来梅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博士,2000年成立中国啤酒行业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还有42位国家级啤酒品酒师,占全国的42%,其中15位终身评委,青啤占7席。强大的人才储备也让青啤一直占据高端啤酒行业的领先位置,青岛啤酒新产品的上市数量、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首位。3月28日,青岛啤酒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1.7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31.6亿元,同比增长43.3%,营收、净利再次双创历史新高。
3
高薪待遇一直都是吸引、持续留住年轻人的杀手锏。客观地来说,相对于互联网大厂,制造业能够提供的高薪岗位其实非常有限,更多的依旧是徘徊在城市平均薪资的基础岗位。比如,济南比亚迪的招聘公告里的高薪只针对管理类经理和副经理岗位,且招聘数量只有5人,而比亚迪在济南的招聘总人数是2.5万。
▲比亚迪济南招聘薪资分布
再比如正在大规模招聘的芯恩。如果仔细研究招聘公告,还会发现一个问题:同为“工程师”,研发岗最低可以拿到15k的月薪,而测试岗只有6k。因为测试环节其实是在芯片行业的最末端,技术含量并不高。36氪一篇报道就表示,“即便进入新制造,涨薪仍是个小概率事件,而如果是基层员工,缺乏机遇、枯燥重复和薪资难涨仍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青岛而言,前期引进的包括京东方、富士康、北汽新能源等在内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对外公布的招聘岗位,鲜少涉及核心技术,更多的是集中在组装环节。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企业的引入,在某种程度上打开了青岛制造业持续迈向高端的大门,而青岛也以此为基础,引进了更多更高质量的高端制造业企业。比如,正是在家电产业基础上,芯恩等集成电路企业才有了落户青岛的可能;而也是在北汽新能源汽车制造工厂基础上,青岛才能引进新能源豪车品牌华人运通。
随着制造业发展层次的提升,包括研发、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在内的这些生产性服务业也会实现快速升级转型。服务业升级,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能促使制造业产生新的增长极。如此环环相扣,才能实现一座城市的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效能最大化。这也是青岛这几年一直强调高端制造业、强调新经济企业的原因所在。近两年,青岛加大了对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和“四新经济”的投资力度。青岛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并提出了七大优势产业+十大新兴产业+七大未来产业的制造业体系和目标: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七大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世界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优势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十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五百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超前布局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海洋物联网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建立“5+4+3”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力争达到6%。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1%。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全年“新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 7.1%,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0.4%。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7.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4.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4.5%。
同时,2022年青岛经济工作会议上还特别提出,打好“四新”经济崛起硬仗、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硬仗、创新能力提升硬仗、绿色低碳转型硬仗、高水平制度创新硬仗,进一步激发动能转换的活力。年初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公布青岛市2022年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今年全市安排市重点项目416个,总投资9282.1亿元。其中,“四新经济”项目238个,总投资4155.06亿元,而高端装备产业相关项目共计67个,排在首位。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成效突出,“四新经济”投资力度持续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增加,这些都预示着,未来青岛产业结构向高精尖迈进的趋势。
原文标题 : 青岛制造业百万年薪挖人背后的产业升级大文章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全数会2024电子元器件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三菱电机红外传感器的特性以及相关应用领域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