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双冠王城市: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难吗?
来源 | 零壹财经
作者 | 白宇杰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当前经济发展前沿的两大主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数字化和绿色化实现了协同发展吗?
在本专题的上一篇文章(《北京市为什么可以“叫板”ChatGPT?哪个城市数字技术实力最强?》)中,我们看到北京市数字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全国第一。如果考虑到绿色技术创新,是否有可能出现双冠王?
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零壹智库和工信部电子五所联合发布)、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指数(零壹智库发布)看,两个指数均呈快速上升趋势: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由2013年的1000点增长至2021年的5610.60点,年复合增长率达24.1%;同期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指数由1000点增长至1774.74点,年复合增长率达7.4%(图1)。
总体看,数字化和绿色化确实正在协同发展。具体到城市层面,两者的协同发展情况如何?
图1 2013—2021年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指数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学界和业界通常以专利申请数量衡量技术创新。我们从智慧芽采集50个大城市的绿色技术和数字技术专利,并运用指数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分析。
创新总量:北京双冠
2021年50个大城市中,绿色技术专利申请总量排名前十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苏州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天津市、成都市。数字技术专利申请总量排名前十分别为:北京市、深圳市、杭州市、上海市、广州市、南京市、成都市、武汉市、苏州市、济南市(表1)。
相较于数字技术专利申请总量的排名,上海市、广州市、苏州市等城市在绿色技术专利申请总量方面排名上升,而深圳市、杭州市、成都市等城市排名下降。
表1:绿色技术总量TOP20 VS 数字技术总量TOP20
榜单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北京市,它的绿色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和数字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均排名第一。北京市的突出成绩除了得益于自身的资源禀赋,也与其在绿色化和数字化协同发展道路上的前瞻性政策部署密不可分。
其一,绿色化贯穿数字化。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升级的移动通信网络都需要较高能耗,如何在数字化进程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是一个重要问题。《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中就指出,要“推动数字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在城市建筑、交通等各领域广泛融合应用。”“利用虚拟化技术、绿色节能技术及自动化技术,以绿色低碳为目标,全面改造升级传统数据中心。”
其二,数字技术助推绿色发展。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不难发现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中指出,要“生产方式实现数字转型” “数字化赋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应用。” “实施‘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推动主要用能设备、工序等数字化改造和上云用云。”
创新意愿:上海最佳、南京紧随其后
两类专利的申请数量分别占各类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可以大致判断一座城市在这两类技术创新中的意愿。2021年50个大城市中,绿色技术专利申请占比排名前十分别为:上海市、南京市、昆明市、南宁市、沈阳市、临沂市、唐山市、长沙市、南昌市、盐城市。数字技术专利申请占比排名前十分别为:上海市、南京市、北京市、深圳市、杭州市、昆明市、南宁市、广州市、长沙市、济南市(表2)。
在绿色技术专利申请占比方面,与数字技术专利申请占比的排名相比,昆明市、南宁市、沈阳市等城市排名上升,而济南市、郑州市等城市排名下降。
表2:绿色技术占比TOP20 VS 数字技术占比TOP20
上海市在两类技术的创新意愿方面,均名列榜首。我们在《北京市为什么可以“叫板”ChatGPT?哪个城市数字技术实力最强?》一文中对数字技术做了分析,上海市在技术密度方面也表现不俗。因此,我们这里按下不表。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市紧随其后,在两类技术的创新意愿方面,均排名第二。我们认为,这也或许得益于南京市把握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关键,即通过绿色的数字化助力绿色发展。
2022年9月,南京市举办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高峰论坛,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建立省级‘双化协同’联席会议制度”。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市将着眼“绿色低碳”,加快推进数字产业转型升级。以南京先进计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南京鲲鹏·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例,其通过绿色低碳节能高能效的服务为人工智能产业降低成本,助力双化协同发展。
在绿色发展方面,截至2022年1月,南京市共拥有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并在绿色供应链、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等绿色制造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在数字技术方向,南京市已经培育了国家级和省级示范试点企业300余家,启动智能工厂建设44家,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家、示范企业8家。
另外,昆明市在绿色技术占比方面,排名第三。
一方面昆明市在绿色能源产业方面起步早、基础好、条件优。昆明市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电线电缆输变配电装备制造产业。例如昆明电机厂的中小型水力发电机组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昆明电缆厂等企业在特种电缆研发、设计、制造方面在全国已具有领先优势。
另一方面,昆明市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起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钢铁、电解铝、水泥、玻璃、焦化、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已全面退出;依法依规推动重点行业149户企业175条生产线退出,目前累计淘汰产能近580万吨,腾退用能空间256.9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67.9万吨。在淘汰落后产业的同时,昆明市还培育创建国家绿色园区4个、绿色工厂26户、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9种。
创新密度:双冠王暂缺
我们按人均专利数量计算两类技术创新的密度。结果显示,2021年50个大城市中,绿色技术密度排名前十分别为:上海市、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杭州市、北京市、深圳市、常州市、广州市、济南市。数字技术密度排名前十分别为: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广州市、济南市、武汉市、合肥市、苏州市(表3)。
相对与数字技术密度的排名,在绿色技术密度方面,上海市、南京市、苏州市等城市排名上升,而杭州市、北京市、深圳市等城市排名下降。
与创新总量和创新意愿不同,创新密度方面双冠王缺失。上海市在数字技术密度上排名第三,但绿色技术创新密度排名第一;深圳在数字技术密度上排名第一,但是在绿色技术密度上排名第七。
表3:绿色技术密度TOP20 VS 数字技术密度TOP20
上海市在绿色技术发展上做到了聚焦前沿技术,抢占新兴赛道。
一是瞄准关键绿色技术。在《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中提到,在前沿技术研发上,上海市支持企业持续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基础性研究,加大颠覆性生产工艺与替代产品创新力度。开展电力多元转换、人工光合作用、变革性二氧化碳利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等技术的研究。加快新一代核能技术、新型高效硅基光伏电池等超高效光伏/光热技术、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场、潮汐能等关键技术突破。
二是以金融创新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上海金融资源丰富,金融机构齐全,金融创新意识强。上海市鼓励发展重大节能低碳环保装备融资租赁业务;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产品,有序推进碳金融衍生品创新。
总体看,尽管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是个新课题,但部分城市已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南京市、昆明市等城市的业绩告诉我们,深挖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大有可为。
原文标题 : 寻找双冠王城市: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难吗?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