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与人才何以双向奔赴?

2023-08-06 10:01
松果财经
关注

跨越山涧峡谷,需要搭建钢铁桥梁,跨越文化沟通,需要搭建互相理解的桥梁,那么,一座城市与人才之间的联系,应该搭建怎样的桥梁?

近日,长沙出台了重磅文件《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该文件明确了长沙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2025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2030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初步建成;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作为一座以先进制造业为发展基础的城市,长沙选择通过自主研发突破“卡脖子”技术,在创新中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而研发,也成为长沙与全球人才之间的桥梁。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目标,让四方人才纷纷把目光投向长沙。长沙,何以广纳全球科研人才?

文化传承,是长沙聚天下英雄气的基石

长沙是一座宜居的城市。

喜欢自然风光,这里有岳麓山的日出,湘江的晚风;喜欢人文风情,这里有岳麓书院的千年文脉,橘子洲头的诗情画意;喜欢烟火气息,这里更是有人潮涌动的步行街、解放西,此起彼伏的“网红”餐馆叫号声。

同时,长沙的房价在全国一线城市中颇具优势。2022年,长沙的房价位于30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第22位,房价收入比保持在7以下。2023年4月,长沙房价均价仅约1.2万/平。

但是,长沙想要对广大人才产生更强的吸引力,最重要的还是给各地人才,尤其是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充满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的环境,让大家能够在这座城市看到取得研究成果的机会,从而充满希望地奋斗。

一个充满科创活力的城市至少要有三个特质:创新的文化基因、不断涌入的科研人才以及产业和学术资源。

首先,要看有没有科创基因。

科创基因来自思维方式与文化氛围。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维模式,对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甚至知识结构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是一个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

而长沙,恰好是一座让人才成长有精神支撑、有创新氛围的城市。从屈原、贾谊“心忧天下、情系苍生”的忧乐萦怀,到近代以来的湘军群体、维新志士群体、辛亥革命主将群体、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写就半部近代史”,长沙历来就是最能出人才,甚至出人物的地方。

湖南人骨子里的“霸蛮”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基因,天然适合科研工作。在《长沙院士“一桌菜”》中,让人人都能吃饱饭的袁隆平、让爱辣人士食指大动的邹学校、为老百姓餐桌添上一条放心鱼的刘少军、让老百姓吃上安全美味猪肉的印遇龙、致力于人民吃好油的官春云、服务于“饭后一杯茶”的刘仲华、把柑橘吃出新花样的单杨、帮助农民高效除草的柏连阳等院士们为社会发展奋斗而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是最好的证明。

《长沙院士“一桌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如今,长沙提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目标,就是要架起文化根基与科研精神的桥梁,加速这座城市的科创脉动。

当然,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光靠精神文化支撑是不够的,需要人才、资金、基础设施等资源的加持。其中,人才资源便是关键。

科技人才强基工程,是长沙的人才培引“施工图”

在招揽人才这方面,长沙是真的拼。

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从“人才政策22条”到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长沙的人才政策“只有升级版,没有最终版”。不仅如此,长沙还打出了一套人才引进的组合拳,包括领导班子带着项目去外地引进人才,以及以城市之名邀请外地人才来长沙体会这座城市的产业实力、城市魅力。

比如,长沙经开区“百千万”人才工程之深圳精准引才活动,长沙携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中联工起、蓝思科技等20家知名企业赴外地高薪引进产业领军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和骨干人才等。

值得一提的是,人才政策落地实施以来,长沙用最实在的方式为人才安居助力,共发放国内高校毕业生租房和生活补贴12.73亿元,“四青”人才奖励补贴4200万元,高校毕业生购房补贴5.18亿元。同时,长沙指导实施青年人才“小荷才露尖尖角”计划,支持青年人才创业项目53个、创新项目20个,奖励资金达1180万元。而面向未来,长沙也将继续为科研人员扎根在长沙、奋斗在长沙提供保障。

资料来源:湖南日报

长沙种种行动和真金白银的补贴,展示出这座城市海纳百川、求贤若渴的态度。那么,长沙引进人才的结果如何?

《长沙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相比2021年末,2022年,长沙人口增量达到18.13万,在已公布数据的万亿GDP城市中排名第一,超过杭州、合肥、武汉、成都等地,位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甚至飘洋过海的人才汇聚长沙,特别是青年人才,尤爱长沙。

长沙正在成为一座精英荟萃,人才近悦远来的城市。

如今,为了建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再次规划“人才路线图”,提出科技人才强基工程。

从这个工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方面,长沙对人才的引、用、留、育做了全盘考量。

一是以科学家引航工程、高精尖人才领跑工程,培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对高端人才的“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以及对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和院士等一流创新人才和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都彰显出长沙的诚意。

二是立足湖湘,发挥山水洲城人杰地灵的特色,鼓励湘商、校友企业大回归。“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此前的“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新春座谈会暨项目签约活动上,近百名海内外异地湖南长沙商会会长、湘籍企业家欢聚长沙,展示了湘商、校友力量。湘商回湘投资企业赋能,用企业发展带动人才驻留的前景。

三是放眼全球,打造人才“蓄水池”。长沙计划广泛链接国际人才资源,加大力度引进高端海外人才,持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不久前,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长沙市科技局、长沙经开区、宁乡高新区、长沙信息产业园就签订了关于推荐输送博士的合作意向书。

另一方面,科技人才强基工程突出展示了长沙对青年人才成长和科研攻关的支持力度。

长沙逐步建立院士、科技领军人才结对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机制,并通过青年人才“小荷”计划、杰出创新青年人才及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等一系列计划激励人才成长,为青年人才打造了人才全周期培养的生态链。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长沙正在探索形成以创新价值、创新贡献等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办法,赋予人才更大科研经费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实施中长周期考核,鼓励 “十年磨一剑”。

对青年人才有耐心和信心,是这座家国天下英雄气代代传承,几千年湖湘文化孕育无数英杰的城市重要的特质之一。

而长沙这些年对人才的培引,也正在转化为丰厚的果实。2022年,在“三尖”创新人才工程下,长沙支持创新人才队伍420人(个),全省108人跻身国家级人才队伍,更有1名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未来,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而青年才俊们,是一流创新人才的种子,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胜在青年人才的青睐。

接下来,就看长沙能否给这些人才一个展现价值的大舞台。

全球视野,让长沙“合龙”通天下人才

研发不是单打独斗,它是产学研的通力合作,也是大量的超前投入和坚定的长期决策。

如今,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将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各地人才聚集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8月2日出台的重磅文件《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中,长沙也展示出其博大格局和深远布局:

“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

那么,长沙能不能干成这个目标呢?

从上层规划方面,对接各方资源,为科研攻关搭建舞台,长沙实践已久。早在2017年,长沙就明确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等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在全国率先实施“链长制”。

这些年,长沙已经探索出“四长联动”(链长牵总、盟长搭台、校长支撑、行长帮扶)以及“五链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融合)的工作机制,为产业项目赋能。2022年,长沙全市研发投入367.1亿元,同口径增长17.1%;技术合同成交额823.6亿元,增长54.3%;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38%,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数全国排名靠前。

在产业建设方面,长沙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数字产业、新材料、视频文创、现代种业等优势产业与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在高校资源方面,长沙本科高校有23所,位列全国17名,但是,在985高校方面,长沙以3所的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中国第三。

科技创新从来拼的都是质量。顶尖高校是长沙持续孕育产业领军人才的底气,湖南人才和校友资源相当丰富。比如,据业内传闻,全国70%以上新能源上市公司董事长来自中南大学。

此外,在重大平台建设方面,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等省实验室揭牌成立,加快建设和运行。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完成升级,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等设施加快推进建设。

现在,长沙搭起更宏大的舞台,以城市之名向全球人才发出邀请,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征程:以研发为支点,撬动全社会科技创新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湖湘力量。

其中,人才被放在关键位置。因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人才引领驱动。当前的人才之争,就是国运之争。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长沙与人才双向奔赴,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认真践行八个“走在前、作示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沙新篇章。

正所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这段充满梦想和光荣的远征中,你是否也会逐梦山水洲城,成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大军中的一员?

本文来源:松果财经

       原文标题 :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与人才何以双向奔赴?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