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碧桂园“勒紧裤腰带”

2023-12-14 10:55
雷达财经
关注

图片

雷达财经出品 文|肖洒 编|深海

碧桂园全力挽救公司,这次是高管集体降薪。

12月12日,碧桂园公告称,4位董事杨惠妍、莫斌、杨子莹及陈翀的年薪,均降至12万元,即月薪1万元。其中,降幅最大的是莫斌,其调整前年薪为300万元。

据媒体报道,目前碧桂园按行政开销归零原则,已取消所有高管配车,包括高管体检报销、高管免费食堂等待遇亦均予取消。

此前,碧桂园还释放了杨国强出售飞机的消息,以及其自掏腰包借给上市公司3亿美元的无息借款。杨惠妍近期更是放话,家族作为控股股东,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

公司风雨飘摇之际,从创始人家族到管理层,碧桂园努力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积极的信号。从公开信息来看,碧桂园的境外债重组尚无实质进展,人民币债务也处于违约的边缘。

因此,尽管碧桂园不缺乏积极自救的态度和措施,但是对比公司庞大的债务规模,这些动作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如果参考其他出险房企的案例,只要债务危机还未彻底解除,碧桂园的困难就算不上过去。

莫斌从年薪2.35亿断崖式下滑至月薪1万

12月12日,碧桂园发布自愿公告称,结合行业和公司实际经营需要,公司执行董事杨惠妍、莫斌、杨子莹及非执行董事陈翀主动提出降低薪酬请求,并已于2023年11月1日签订董事服务补充协议及补充委任函,将作为董事的年薪分别由37万元、300万元、200万元、37万元统一调整至12万元,即月薪1万元。

该调整自公司董事会于本公告日期通过,并于2023年11月1日起生效。

过去,房企高层一直以高薪著称,碧桂园也不例外。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碧桂园联席主席、执行董事杨国强薪酬为2905.49万元,联席主席、执行董事杨惠妍的薪酬为1930.18万元,执行董事、总裁莫斌的薪酬为2.35亿元,其他四位执行董事的薪酬也在2000-6000万元之间。

2022年,碧桂园管理层的薪酬就有所下降,但最高仍有千万元。其中在去年9月,莫斌和杨子莹年薪分别从1500万元和1000万元,下调至300万元和200万元。

整体来看,这一次调整后,总裁莫斌的降幅最大,从去年的年薪百万,降至目前的12万元。

除此之外,碧桂园的日常行政开支也开始收紧。根据媒体报道,目前公司已取消所有高管配车,确有工作需要时通过申请公务派车或使用自有车等方式,实现车辆费用集约管控、成本降低。

对于包含原高管配车在内的所有集团公车,通过内部公开竞拍与对外工抵化债等举措进行资产盘活。此外,包括高管体检报销、高管免费食堂等待遇亦均予取消。

碧桂园称,全集团行政费用开销均按归零原则,非必要不支出,刚性支出通过整合集约等方式尽量缩减,2023年比2021年大幅降低近60%。

目前,碧桂园由杨惠妍掌舵。今年3月1日,杨国强宣布退休,杨惠妍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董事会主席一职。

接棒5个月后,碧桂园两笔美元债实质性违约,正式宣告出险,阴云逼近“宇宙第一房企”。一时之间,市场“小作文”乱飞,传闻“碧桂园创始人父女或已离境”,碧桂园不得不公开辟谣,杨国强更是数度露面。

随后,碧桂园走上自救之路。在10月9日召开的集团高管会上,碧桂园总裁莫斌透露,杨氏家族在出售名下的私人飞机;另有碧桂园内部人士证实,杨国强所在的杨氏家族已向碧桂园提供了3亿美元的无息借款。

进入12月,杨惠妍多次走上台前释放自救信号。12月8日,碧桂园集团召开月度管理会议,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惠妍指出,“家族肯定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的,公司会努力探索出一条尽快恢复正常经营的有效路径。”

碧桂园透露,杨惠妍家族作为控股股东,全力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上市至今已通过借款、增持股票、购买债券、以股代息等方式合计支持总额约410亿港元,且从未减持股票。

然而,随着股价下跌,杨惠妍家族的财富已经大幅缩水。11月14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女企业家榜》,杨惠妍的财富缩水270亿元,以480亿元位列第5。

大调整,保交付

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前,碧桂园需要更大的自救动作。

12月5日,碧桂园进行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将14个区域公司合并为7个新区域,合并完成后,碧桂园总的区域数量从28个减至21个。

一位接近碧桂园的人士表示,通过区域收缩合并,把对业绩表现差的项目投放的资源收回,可以起到压缩成本的作用,这些腾出的资源可以集中起来用于保交楼。

雷达财经注意到,此前碧桂园采用“占领三四线、坚定下沉五六线、谨慎布局一二线”的战略。

由于项目遍布超过30个省市区,碧桂园曾对区域进行裂变。2020年5月份,碧桂园对部分区域进行分拆,下辖区域数量从47个增至73个。当年10月,碧桂园再次将73个区域裂变成104个。

次年的业绩会上,总裁莫斌表示,2020年碧桂园结合外部市场的容量、内部管控半径以及区域运营能力,因地制宜的对区域进行了裂变,“做到了费用不增加和管控更有效”。

不过,进入下半年,碧桂园已经开始了组织“瘦身”。2021年底,公司对下辖的106个区域公司进行大调整,合并成65个。

今年以来,碧桂园数又次对组织动刀。3月初,碧桂园按照“优秀区域总裁管区域”的原则,将区域减少至29个。

5月底,公司再次调整队形,在碧桂园控股下设地产、科技建筑两大产业集团,及新业务、创新投资事业部两大板块。

碧桂园方面表示,本次调整主要是为了落实此前提出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传统地产主体,以代管代建、科技建造为两翼),为了减少对业务单元的影响。

有分析人士指出,碧桂园频频进行组织整合,核心是为了减少人力资源开支。这也意味着,裁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从半年报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员工人数从69932名减至58140名,一下子少了近1.18万名员工。

除此之外,避免项目停工,推进项目正常交付进而实现销售,对碧桂园重回经营正规也十分重要。近期杨惠妍表示,未来12个月公司主要有三项工作:保交付、保经营和保信用。

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碧桂园集团已累计交付房屋约50万套。2024年,碧桂园预计交付量超过40万套。

考虑到持续恶化的再融资环境,销售回款才是出险房企真正的“造血”之道。

但是,目前碧桂园的销售情况仍不容乐观。2023年1-11月,碧桂园累计销售额2124.5亿元,同比下滑52%。

刚刚过去的10-11月份,碧桂园的销售额仅仅为63.1亿元和61.1亿元。

债务问题未彻底解决

“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对碧桂园来说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解决棘手的债务问题。

从整体债务规模方面来看,截至今年6月底,碧桂园的总资产约1.62万亿元,总负债约1.36万亿元,净资产约0.26万亿元。

在1.36万亿总负债中,合同负债余额达6036亿元,这类负债属于预收楼款,无需现金偿还,届时房屋交付后可结转为收入。另外同期公司总有息负债余额为2579.1亿元,其中在12个月内到期的债务为1087.03亿元。

现金储备方面,截至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共有现金余额约1305.69亿元,同比减少169.81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011.15亿元,受限制现金约为294.54亿元。

然而,房企账面上的现金,某些情况下数量不能代表全部。惠誉之前指出,地方政府对项目层面预售监管资金的限制,削弱了房企将现金用于偿还房地产项目公司以外债务的可替代性。此外,也有其他财务条约禁止提取和动用项目层面资金。

因此,手握千亿流动性的碧桂园,到了10月10日突发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日,本公司尚未支付某债务项下本金金额为4.7亿港币的到期款项。

公告指出,公司也预期无法如期或在相关宽限期内履行其所有境外债务款项的偿付义务,包括但不限于本公司发行的美元债券项下的偿付义务。

公告中碧桂园表示,已聘请顾问,协助评估其资本结构及流动性状况,并制定整体的解决方案。

此举也意味着,碧桂园正式宣告启动境外债重组。如今两个月时间过去了,碧桂园尚无进一步披露境外债务重组进展。

据统计,碧桂园处于存续期的公开美元债共有15支,存续本金约93亿美元。

境内债务方面,据碧桂园披露,截至10月10日,其九笔本金总计147亿元的境内债展期方案已获债券持有人同意,到期时间整体延长3年。

然而,这并不是公司境内债券的全部。12月13日,是碧桂园境内债券“22碧地02”的付息日及回售行权日。

36氪获悉,碧桂园已向投资者支付过去一年的票面利息,同时成功说服了大部分投资者不行使其回售权。这标志着该公司避免了境内债务的首次实质性违约。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认为,相较于碧桂园的债务而言,管理层降薪杯水车薪,但态度是正确的。他指出,碧桂园当下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资产出售、引入战略投资等方式解决债务问题,以及企业的生存问题。

债务危机,始终是碧桂园面临的最大风险。如何度过眼下的至暗时刻,考验着杨氏父女。

       原文标题 : 碧桂园“勒紧裤腰带”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