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冲击全国前十,宁波经济为何这么猛?

2024-04-18 15:33
青记智库
关注

◎文 | 江禾 ◎编辑 | 小木

时隔20年,浙江省委常委会再次把会场搬到宁波。4月11日下午,浙江省委常委会在宁波市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动宁波高质量发展。此前的4月1日上午,浙江省委常委会在杭州市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动杭州更好发展。也就是说,两周内,浙江省委常委会接连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双子星”城市杭州和宁波的工作。两次会议除了分别听取两市工作情况,还有一项共同内容——听取关于唱好杭甬“双城记”推进成效、存在问题和建议举措的汇报。

作为同样拥有两个副省级城市的省份,广东和浙江在支持双核城市发展上尽量一碗水端平,比如广东省表态以支持深圳建先行示范区同等力度支持广州;浙江全力支持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汽车巨头吉利在宁波腾飞等,也都为宁波注入了新的动力。眼下,宁波又迎来冲击全国GDP前十的大好机遇。2023年,宁波GDP总量16452.8亿元,与天津的差距已不足300亿。从2024年GDP增速目标来看,宁波为6%左右,天津为4.5%以上。这意味着,宁波将很有可能在2024年逼平天津,赶超天津也只剩下时间问题。

作为这几年全国进步最快的城市之一,宁波自2017年GDP破万亿以来全面“开挂”,仅在短短三年间GDP排名便超越佛山、长沙、无锡、青岛四市,从第16位跃升到第12位。

2020年以来,宁波继续高歌猛进,稳固对身后青岛、无锡等领先优势的同时,一路逼近天津。而宁波的野心,不只是超越天津。2021年,宁波定下了“2025年GDP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十”的目标。厚实的工业家底、强大的民营经济以及港口物流优势等等,是宁波冲刺GDP十强的有力支撑。

同时,宁波两大支柱产业绿色石化和汽车产业,也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发展势头,稳固全市工业大盘。不过,冲刺GDP十强,不能只看工业。宁波工业强势这枚硬币的另一面是,其服务业发展正在放缓,服务业偏低端,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小,与工业结合不够密切。目前来看,服务业弱、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缺乏竞争力,对宁波至少造成了两个影响。一是导致宁波工业与服务业结合不紧密,由此造成工业利润、工业利润率等效益指标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宁波工业利润率已出现大幅下滑,四年间工业利润率分别为8.7%、7.6%、5.7%、5.6%,下降了3.1个百分点。

二是影响宁波城市能级、产业能级提升,尤其在世界500强企业方面,宁波一直尴尬“挂零”。浙江日报旗下“甬江潮”曾分析指出,宁波服务业的“短板”,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制约。宁波至今未走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宁波在助力企业跻身世界一流的环境打造方面,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方面较为滞后,企业缺乏冲击“世界500强”所要标配的条件,难以进一步做强。当前增长承压下,唯有工业与服务业“齐头并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地赋能工业数字化发展,才是城市今后发展的正解。

1

作为传统工业强市,工业无疑是宁波一路争先进位的最强杀手锏。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宁波工业增加值从4899.23亿元增加到6681.7亿元,全国排名升至第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2.55%,在GDP万亿城市中排名第5。

2023年,宁波工业延续高昂的增长势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6%,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连续8年跑赢了全国。分行业看,列统的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63.9%。增加值比重前十大行业中,7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制造、电气机械和计算机通信分别增长17.8%、13.9%、13%和10%。作为经济发展的“金丝雀”,宁波工业用电量的增长,也折射出工业的向好趋势。2023年,宁波全社会用电量突破了1000亿千瓦时。

其中,1-11月,宁波工业用电量6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对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增速拉动贡献率达85.1%。工业前十大用电行业中,除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6%)用电累计增速下降外,其他九大行业用电累计增速均正增长,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28.3%)、橡胶制品业(9.7%)、化学原料业(6.1%)、石油加工业(12.2%)对工业用电累计增速拉动贡献率为55.1%。

2

宁波的工业,有着鲜明的民营经济烙印。作为浙商的代名词,“宁波帮”也一直被视为经商领域的弄潮儿——从中国第一件西装、中国第一家灯泡厂、中国第一家日用化工品厂,到中国第一家华人银行、信托公司,都出自宁波帮之手。截至2022年底,宁波民营企业达到126万户,占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96.7%,贡献了全市约80%以上的税收、66%的国内生产总值、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厚实的民营经济根基,使得宁波工业更具活力与韧性。

从重工业到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轻工业,以及电子制造等新兴产业,宁波都形成了竞争实力。相比于国企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民营企业更专注于细分领域,他们在优势领域做精做专,配套能力强,让宁波成为“单项冠军第一城”。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公布的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宁波共有104家企业入选,高居全国第一。

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宁波共有352家企业入选,排在全国第5。来自中国企业500强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的数据,更能体现出宁波民企的实力。2023年中国企业500强,宁波10家企业入选,其中9家为民企。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宁波共有20家企业入选,较上年新增2家,位居全国第6。

民企实力突出,一方面体现在宁波已有大批民企参与到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比如,在宁波优势的汽车零部件领域,旭升股份、均胜电子、华翔电子、东睦股份、拓普集团、喜悦智行等多家民企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旭升股份为特斯拉一级供应商,双方早于2013年便开始合作,为特斯拉提供电池保护壳、变速箱箱体等;均胜电子为特斯拉提供智能座舱类与汽车安全类产品;华翔电子为特斯拉提供智能后视镜等零部件。另一方面则反映在宁波税收、财税比等财政质量指标方面。2023年,宁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5.9亿元,增长6.3%,其中税收收入1464.7亿元,增长5.9%,财税比达到82%,高于天津(77.9%)、南京(77.6%,2022年数)青岛(75.2%)、无锡(75.2%,2022年数)等城市。

3

再看宁波绿色石化、汽车产业两大支柱产业,近年来也保持快速发展。2021年底,中石化镇海炼化扩建15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投产,至此,镇海炼化形成了2700万吨/年炼油产能和220万吨/年乙烯产能。产能释放叠加全球原油价格上涨,宁波石化产能大幅攀升。2022年,宁波规上石化产业总产值5221亿元,增长25.9%,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1.45%。

宁波仍在扩充石化产能。2023年11月,中国石化镇海基地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项目开工。该项目在镇海炼化现有规模基础上扩建,建成后将形成多条打通长三角,尤其是环杭州湾区域下游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光伏、家电的特色产业链。2022年,宁波规上汽车制造业总产值3344.5亿元,增长15.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13.7%。新能源汽车方面,宁波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16万辆,大幅增长408%。在港口优势加持下,宁波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加速出海。比如早先出海的领克,已在以色列、科威特、沙特、意大利等国家完成布局,累计出口整车已超40000辆,居中国品牌25万元以上车型出口第一。

4

与工业的强势相对的是,宁波服务业存在不小的短板,已拖累了宁波经济发展。尤其是,与制造业结合密切的生产性服务业,诸如科技服务、高端金融、高端物流等,已经成为提升城市能级、产业能级的“必选项”。在2024年1月7日举行的第二十五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原重庆市长黄奇帆在演讲中表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实现高质量的中国制造,必须把跟制造业强相关的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搞上去。

我国虽然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但与制造业强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却相对滞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位置不高的根源就在于这个方面。这恰恰是宁波当前经济高歌猛进下的一大隐忧。2023年,宁波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3%,低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低了0.5个、1.4个百分点。具体看,宁波服务业偏传统,2023年增长较快的是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分别增长9.9%、9.1%、7.3%、7.2%和6.8%。这其中,宁波优势的港航服务业增加值80%来源于港口运营、运输、仓储等传统业态;金融业以传统银行业务为主,产业金融、航运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发展不足。

在信息技术、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宁波的短板更是明显。数据显示,2021年,宁波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仅有220.2亿元,而杭州达到3500亿元、南京达到1511亿元,宁波仅为杭州的1/15、南京的1/7。缺乏优质科创资源,是掣肘宁波发展的另一因素。目前,宁波目前尚未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唯一无国家级实验室布局的副省级城市。宁波高校资源同样匮乏。宁波没有985、211级别的高等院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仅1所。再看研发经费投入,2022年宁波R&D经费投入强度仅有2.94%,低于浙江省3.02%的平均水平,更低于苏州(4.00%)、杭州(3.75%)、深圳(5.49%)等创新实力突出的城市。

5

客观说,宁波缺乏国家级科创平台、优越高校资源等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大的改观。对宁波而言,能否进一步稳固经济地位、继而实现“GDP冲全国十强”的目标,关键仍要看产业集群化、产业能级能否实现更大突破,尤其是数实融合、“两业”融合等能否取得明显提升。当前,数字产业已成为宁波“一号产业”,是宁波重点打造的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

2023年7月,宁波市出台方案,指出要打造“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根据方案,到2027年,要在全市培育形成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等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现代健康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群。根据2024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全力争创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被放在2024年各项工作之首。

具体看,宁波要持续做大“材芯端贸软”数字产业集群,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实施服务业“5566”发展行动,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宁波与杭州的联动,是发展数字产业的一大优势。近年来,杭州与宁波在数实融合方面已开展合作,如杭州科技服务企业涂鸦智能赋能宁波LED照明灯制造企业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宁波装备制造企业海天精工,在杭州设立了软件开发子公司,在软硬件领域全面布局。人才工作同样是宁波2024年的重点。

2024年宁波“新春第一会”指出,将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质劳动者队伍“三支队伍”作为强市之基,开展战略人才引育专项行动、甬商扶持壮大专项行动、“工匠出彩”专项行动等十大专项行动。宁波抓人才工作,对提升创新水平、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都十分必要。比如,为扶持壮大甬商队伍,宁波将实施“甬商青蓝接力工程”,三年内培育形成“50名领雁、200名精英、2500名骨干”的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同时,宁波还着眼于长远,联手宁波籍芯片首富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发起建设了一所新型研究型高校东方理工大学(暂名)。

根据宁波市政府与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签订的协议,宁波市政府出资160亿元选定校址,并规划用地总规模约2300亩(约150万平方米)。宁波虞仁荣教育基金会将投资100亿元,用于大学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200亿元以上的办学资金,保障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及大学的基本运营费用。目前,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正按照“边建设边运营”模式,招募人员、启动科研项目,并联合国内外高校进行研究生和博士后等人才培养。

       原文标题 : 冲击全国前十,宁波经济为何这么猛?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