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国资正在建设“新能源汽车之都”
近期,合肥国资“风投专家”的名号再度出圈。
起因是其曾于2021年伸出募资“援手”,所投的欧菲光股价大涨,较低谷时6.22元/股已翻倍,作为股东之一的合肥国资高点高位套现约10亿元。
由此,合肥国资押宝京东方、投资蔚来汽车、抄底欧菲光的逆袭故事也再次被回忆起来。
当下,合肥市正逐渐摆脱“风投”的影子,全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之都”发起冲刺。
三发三中
合肥国资第一次抄底的故事源于2008年,彼时京东方正在计划建设第6代生产线。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显示屏行业也荒芜一片,建这样一条6代线至少需要175亿的投资,京东方亏损严重,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事实上,合肥市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刚过100亿元。最终,京东方向合肥市政府所属五家公司定向增发股票60-90亿元。合肥举全市之力押注液晶产业,为京东方投资建设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
两年后,京东方在合肥的6代线顺利投产,带来了乘数效应,合肥的家电产业在2011年规模突破了千亿,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时间来到2020年2月,此时蔚来正在经历持续亏损、大量裁员、高管离职,融资不利,面临退市危机。关键时刻,合肥政府出手相救,牵头合肥、安徽和国投三级国资,对蔚来投资70亿元。
当时蔚来的CEO李斌在一次直播中透露:“蔚来一直在美元市场进行募资,只做了一次人民币融资,就是合肥、安徽和国投投资蔚来,但很快就五倍的还给他们了”。经历此次挽救式的投资,蔚来也带动合肥成为全球新能源车生产基地之一。此为合肥国资第二次抄底成功。
第三次抄底投资与欧菲光有关。2016年,欧菲光通过收购主营微摄像头模组和光学镜头的企业“广州得尔塔(当时名为索尼电子华南有限公司)”,成为苹果在中国的重要供应商之一。然而,2021年3月16日,苹果公司终止了与欧菲光的采购关系,与此同时,欧菲光的另一大客户华为受到美国等制裁,也正经历寒冬。
同时失去两大业务支柱,欧菲光于2021年9月23日晚间,披露定增发行结果,发行价格6.22元/股,募集资金总额35.3亿元,参与定增的7名认购对象均有国资背景,合肥国资出手22亿,占募资总额的62.9%,其中,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建投)获配金额约12亿,合肥合屏投资有限公司(合肥合屏)获配约10亿元。
而早在2020年,合肥市政府就与欧菲光开启了合作,建立光学光电产业基地项目。
后来欧菲光光学光电(合肥)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仅用7个月就实现了点亮投产,创下了全国电子信息厂房最快施工速度。欧菲光也为合肥带来了产业集群效应,车载镜头业务补齐了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10月29日,在欧菲光股价暴涨后,卖出席位中,申万安徽分公司卖出近10亿元,位列第一,结合其卖出体量及地点,被推测为是合肥国资高位套现近10亿元。
产投底色
“三发三中”形成了以投带引的合肥模式。
“合肥模式”的核心是国有投资平台作为基石投资者,投资入股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撬动引入战略投资者跟进参与长期投资,发挥引领作用,从而形成“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闭环,最后带动产业升级。
京东方带动形成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蔚来汽车助力合肥成为全球新能源车生产基地,欧菲光则补齐了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车载镜头环节。通过引进产业链“链主”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进而形成产业集群。
合肥市现任市长罗云峰曾给出一组数据,2023年,合肥市通过加快“创投城市”建设,迭代“以投带引”打法,累计招引产业项目近千个、协议引资额超5000亿元。
这也离不开合肥政府引导资金的助力。2022年,合肥市政府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政府母基金,聚焦优质投资机构、央企、产业链龙头企业及科创孵化载体等。与此同时,合肥市还着力打造建投集团、产投集团、兴泰控股三大国资平台,探索“产业基金+引导基金+天使基金”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构建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周期差异化的基金群,累计投资项目超1500个,投资金额超1400亿元。目前,合肥基金规模已超4200亿元。
同时,为了能与企业在一个频道对话,合肥市还打造了一只懂产业、通政策的人才队伍,全市从市领导到普通招商人员,都在深入学习研究产业投融资政策、行业发展报告、上市企业招股等各种与产业相关的信息。
由此可见,合肥模式的成功用“最强风投”四字概括远远不够,正如安徽省某位领导曾总结:“准确地说,合肥不是风投,是产投;靠的不是赌博,是拼搏。因为,赌博是有今天没明天,拼搏才是抓今天赢明天。”
工业立市
早在2006年,合肥就提出了“工业立市”的目标。
2024年,合肥仍在积极布局产业投资。9月底追加投资蔚来33亿元,10月入主文一科技,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集群。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合肥GDP达到9697.1亿元,同比增长5.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高出全国9.4个百分点;其中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汽车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两大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6.7%、34.3%,合计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80%。
2024年,合肥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定位为“首位产业”。目前全市集聚了6家整车企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完成了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
截至10月21日,合肥市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突破100万辆,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同比增长74%。在“新能源汽车第一城”这条赛道上,合肥作为后起之秀,有望对深圳、上海和西安实现反超。
安徽合肥与江苏常州二者的崛起之路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常州抢抓风口抄底优质企业——中航锂电,通过资本运作将其更名为中创新航后实现港股上市,同时,通过资本招商等,实现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蜂巢能源总部等头部企业落户本市,形成产业集群。
在新能源产业白热化的竞争中,常州市已取得先发优势。在动力电池领域,常州市目前已形成“以溧阳、金坛为两大核心、其他区域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拥有生产及配套企业130余家,涵盖电池材料、系统技术研发等31个关键环节,产业链完整度达97%,位居全国首位。
事实上,合肥与常州同样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具备完整产业链,实力相当,侧重点却各不相同,一个剑指“新能源汽车之都”,一个力争“新能源之都”。
当下合肥市已通过工业实现立市,并形成下一步规划,到2027年,形成2—3家年产50万辆整车企业,新增10家百亿规模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产能超300万辆,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
原文标题 : 合肥国资正在建设“新能源汽车之都”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全数会2024电子元器件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三菱电机红外传感器的特性以及相关应用领域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