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提高关税能促进制造业回流?特朗普还不如请上帝来拧螺丝

2025-04-16 15:55
有点数
关注

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特不靠谱本土产业链被折腾得严重碎片化

有点数·数字经济工作室原创

作 者 | 有 叔

微信ID | yds_sh

从中国的机电产品到欧盟的汽车,从东南亚的纺织品到日本的电子产品,特朗普近期疯狂征收关税的行为,正在将全球贸易体系推向悬崖边缘。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为何在明知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仍拼命对所有国家征收关税?在他看来,征收高额关税不仅能为美国带来了巨额的资金,还试图吸引产业回流。但受到供应链、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限制,“制造业回流”只是痴人说梦而已。

提高关税,特朗普要向全球抢钱、抢厂

二战过后,美国的制造业曾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各种工厂车间支撑起美国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随着全球新兴产业的崛起,美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金融、科技等领域蓬勃发展,打造出丰富的“泡沫经济”。之后,美国本土制造业规模减少,出口根基受损,只能依赖进口填补缺口,长久以往,美国工厂纷纷关停,工人面临下岗,一些城市变为“铁锈地带”,从此一蹶不起。

美国现任副总统万斯在其《乡下人的悲歌》等回忆录中写道:“小时候,父亲在通用工厂工作,全家周末开着崭新的雪佛兰去湖边野餐。”但当制造业外流之后,他这一代人见证了美国无数汽车工厂的关闭,工作的消失,以及家庭和社区瓦解,工业地成为铁锈地。

恢复美国引以为傲的制造业,是好几代美国总统的夙愿。

早在2009年,奥巴马刚上台不久,就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计划。2018年,特朗普不顾美国财政已经捉襟见肘的尴尬现状,大手一挥,推出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未来15年,投资1.5万亿美元搞基建,夯实提振产业的基础。拜登上台后,虽说执政理念和特朗普那是大相径庭,可在重振美国制造业这件事上,却和前任达成了“高度一致”。各种政策齐发,又是推出大基建法案,想着通过搞基建拉动制造业;又是喊着“买美国货”的口号,给美国企业开“小灶”。

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没多久,就甩出了加征关税这个“大招”,希望能够扭转国内制造业“空心”的局面;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推动国内制造业回流,增加国内产品生产,抑制美国对外国商品的消费热情,进而引导消费者购买美国本土产品,进一步促进国内生产与就业。

通过提高关税,特朗普试图向别的国家抢钱、抢厂——抢钱是要用多征来的关税填财政窟窿,美国国债已经堆到36万亿美元,每天利息就要烧掉20亿。抢厂是逼制造业回流,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5.6%跌到11.1%,连国防工业300项关键产品都要进口。特朗普的逻辑简单粗暴:加税让进口比本土生产还贵,企业自然搬回来。

供应链脱节,“世界第八大奇迹”也烂尾了

尽管特朗普算盘打得噼啪响,但要让制造业回流却并不容易,借用那句流传很广的话就是:想要让美国制造业复苏,除非上帝亲自拿着扳手去拧螺丝!

目前制造业是全球分工的结果,不同国家和地区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参与到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当中。要强行破坏这种分工,牵扯的是极为庞杂的体系,供应链布局、人力资源配置等诸多复杂因素相互交织。

美国国内工业供应链严重脱节,是特朗普妄想制造业回流的首要障碍。对于美国本土企业而言,原材料、零部件进口通道被关税抬高了门槛,成本直线上升,尤其是汽车产业。汽车产业作为全球产业链高度融合的产业,美国汽车的制造大量依赖进口零部件,这对于美国车企来说,利润空间会被无情压缩。

再以苹果手机为例,屏幕、外壳和电子元件主要依赖亚洲工厂。即便加征关税,从亚洲采购仍比在美国重建供应链更便宜高效。美国的工业级供应链,特别是电子元件严重不足。没有零部件供应,再高的关税也难让制造业回流,企业最终还得进口。

2017年7月,美国威斯康星州政府以破天荒的30亿美元税收优惠为筹码,邀请富士康在此打造“美国制造”的标杆项目。富士康宣布将在未来4年内投资100亿美元建设全球顶级液晶面板生产基地,承诺创造1.3万个就业岗位。2018年6月,工厂动工时,特朗普亲临奠基现场,把这座还没影的制造园区夸成了“世界第八大奇迹”。

当威斯康星州耗费5亿美元推平数百座民宅农场后,等来的却是项目规模断崖式缩水:实际投资额不足承诺的十分之一,就业岗位仅兑现11.5%。2024年4月,当拜登巡视这片土地时,曾经被吹得天花乱坠的蓝图,只剩下一堆让人哭笑不得的讽刺残影。

美国制造业已经外流几十年,这几十年时间,本土产业链被折腾得严重碎片化。现在很多关键零部件,像半导体材料、电子元件这些,主要都得依赖亚洲供应。企业回流回去之后,就像一座孤岛,根本没办法获得成本优势,这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最终烂尾的重要原因。

哪怕建起了工厂,却招不到合格的工人

制造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也是个大难题。二战后,美国产业工人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为30%,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比例不断降低。2024年美国产业工人约有1300万,较本世纪初减少约500万,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已降到10%左右。

在美国开工厂的曹德旺说,美国从70年代开始了“去工业化”进程,到80年代进入高峰,人们一股脑地去做虚拟经济,年轻人去华尔街,去硅谷,导致工业企业里每个档次的管理干部都是缺乏的。哪怕是他的福耀玻璃,在美国的工厂也缺几百号工人。

不仅福耀玻璃,台积电、英特尔、福特、本田、丰田、大众,这些各领域的标杆制造业企业,都在抱怨美国的工厂招不够工人。2024年1月,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全国制造业职缺有62.2万个,整体劳动参与率从1990年代67%降到2023年63%以下。预期到2033年,美国制造业将开设380万个新职位,但只有一半可能得到填补。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平均小时工资是新兴市场的6 - 8倍。以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制造业为例,在东南亚等地,工人月工资可能仅几百美元,而美国本土同等岗位薪资要高出数倍。更为关键的是,即便是拿出较高的薪资,也未必能招到合适的人。

就拿富士康在美国的工厂来说,为了招人,富士康那也是下了血本,薪水开得不低,可即便如此,还是招不到人。富士康为了解决这问题,也是绞尽脑汁,又是考虑和大学、技术学校合作,想着从学校直接招人;又是打算雇用退役军人,可一番努力下来,还是没能完全解决招工难问题。到最后,富士康甚至被逼得考虑从中国派员工过去。

即便招聘到了足够的美国人进工厂,也未必能满足全球制造业的需要。2019年10月,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为了规避关税问题,法国时尚巨头路威酩轩(LVMH)集团位于得州约翰逊县的工厂正式投入生产。彼时,特朗普还特别到场,与LVMH集团董事长伯纳德·阿尔诺共同剪彩。

5年多之后,这座工厂成了LV全球表现最差的工厂,遥遥落后于其他工厂。由于大部分的工人并不是经验丰富的工匠,而是匆匆接受了2-5周的培训后,就上阵了。因此这座工厂自高调开业后,一直面临生产的问题,仅能生产LV最简单的产品,稍微复杂的袋子,要去其它工厂生产。截至2025年2月,这座的美国员工总数略低于300人,与LV5年内招满500人的计划有明显差距,与阿尔诺承诺的提供1000个职位,更是相去甚远。

写在最后……

美国制造业缺的不只是产业链和人力资源,还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基建。若大规模重启制造,美国的电网、公路和港口将承受巨大压力,而当前,美国的基础设施根本无法支撑这一转型。此外,美国政策朝令夕改,建厂像“赌博” ,美国法律环境的高度诉讼风险以及关税的结构性错误等也让美国的制造业回流面临压力。

另一方面,加征关税直接导致进口商品成本提高,而这些新增成本将层层嫁接到消费者手上。耶鲁大学学者经过缜密计算后得出,特朗普的这一关税政策硬生生地将美国家庭年均消费支出拉高3000多美元。

特朗普想要凭借提高关税拉回制造业,却无视美国自身的短板,最终不仅会破坏国际合作的信任根基,还难以实现制造业大规模回流,只能看着机会渐行渐远。而那时,他的任期一到,也就只是拍拍屁股走人而已,留下的却是全球经贸体系的一地鸡毛。

       原文标题 : 提高关税能促进制造业回流?特朗普还不如请上帝来拧螺丝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