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对决:合肥加速逼近济南
◎文 | F.Lin.
◎编辑 | 小木
常住人口止跌回升的济南,距离“千万人口城市”仍差临门一脚。
根据3月24日公布的2024年济南市统计公报,济南的常住人口数量相比于之前有了明显回升。
统计公报显示,济南人口集聚效应明显。2024年末常住人口951.5万人,比上年增加7.8万人,增长0.8%。
而一直与济南较劲的合肥,在2024年迎来了更大的突破:以1000.2万的常住人口跻身“双万”城市行列,成为长三角地区第四个、全国第十八个千万人口大市。
近几年,合肥的常住人口数量可谓一路狂飙。
2023年,合肥以21.9万人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全国城市人口增量第一。2024年,又以14.9万人的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二。
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三年间,合肥常住人口累计增加达53.7万人。
合肥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长三角产业转移与省内人才回流的双重推力。
2024年,合肥迁移净增长人口达13.1万人,占净增常住人口87.9%。更进一步看,在合肥的迁入人口中,较大一部分来自省内其他城市。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曾披露了长三角主要城市的流动人口来源地,数据显示:
合肥流动人口的前五大来源地,均为本省的城市,包括安庆、芜湖、亳州、铜陵和合肥的郊县。
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合肥在主动承接长三角核心城市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了本地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吸引了大量在外安徽人口回流。
同时,新兴产业的崛起,也让高层次人才对合肥青睐有加。
数据显示,2024年,合肥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5万人,过去3年累计增加就业参保大学生超100万人。
济南与合肥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两座城市GDP体量相当,每年的GDP“进位”之争可谓激烈,而且同样是在强省会战略下获得全省资源支持、吞并了邻近地级市的省会城市。
不过,从2024年的数据上看,两座城市的GDP差距已经缩小至20亿,同时,合肥的GDP增速高于济南0.7个百分点,后劲势头迅猛。
尤为关键的是,过去几年山东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就是希望济南扮演一个在吸引头部企业、创新人才上发挥关键作用的超级大城市的角色。
显然,济南并没能担起这个重任。
而合肥则抓住融入长三角的关键机遇,将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到最大化,形成了“产业升级-人才集聚-创新突破”的良性循环。
按照两市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对比来看,合肥超过济南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1
先来看济南和合肥在主要经济指标方面的对比。
2024年,济南GDP是13527.6亿元,同比增长5.4%,比山东省的5.7%低了0.3个百分点。
济南身后的合肥,2024年GDP总量为13507.7亿元,同比增长6.1%,比安徽全省GDP增速高了0.3个百分点。
从总量看,两座城市的GDP差距已经缩小至20亿元。
而且,合肥的GDP增速高于济南0.7个百分点,后劲十足。
我们拉长时间线来看,过去五年,济南在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关键指标增速都落后合肥。
2020年-2024年,济南与合肥GDP增幅分别为33.4%、35%,在GDP20强城市中,分别位列第9、第6。
两座城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年增幅分别为19.53%、25.18%,济南只有合肥的七成多。
资金总量上,2024年,合肥的资金总量是30843.3亿元,反超济南(30462.6亿元),位居第17位,且较去年上升2个位次。济南则较去年下降3位,排名第18。
2
全方位对比合肥与济南的各项指标,工业是影响济南与合肥两座城市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之一。
2023年,济南规上工业增加值上同比增长12.4%,比合肥高了2.4个百分点。
但2024年,济南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6.5%,远低于合肥的14.8%。
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转型,是合肥经济高速发展、人口狂飙的主要原因。
这几年,合肥聚焦“芯屏汽合、集终生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推动本地产业转型升级。
比如,合肥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新能源汽车方面,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7.6万辆,超过上海,位居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二名,仅次于深圳。
2024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2.6%,创近24个月新高,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5.8%。
3
相比合肥工业领域的突飞猛进,济南工业基础薄弱的短板暴露无遗。
2024年,济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1.6个百分点,与青岛、潍坊、烟台的差距也较大。
各重点行业中,济南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43.3%、19.5%,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2个百分点。
相比于2023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133.3%的增速,汽车制造业对济南工业的拉动已下降不少。
同时,长期被视为济南支柱型产业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别下滑5.9%、2.3%、1.1%、0.7%。
2023年,受益于比亚迪整车工厂等项目投产,济南工业狂飙。但在抱住比亚迪这棵大树之后,济南在工业领域似乎再无标志性大动作。
由于工业基础薄弱、集群化效应不强,济南工业发展主要靠项目招引。由此,一旦济南工业投资下滑、项目储备不足,其工业表现将明显受到影响。
4
除了产业结构,济南与合肥之间的差距还体现在科创实力上。
在R&D经费投入强度方面,合肥、济南分别是4%、2.94%,合肥约是济南的1.4倍。
技术合同交易额方面,合肥、济南分别是1500亿元左右、929.57亿元,济南只有合肥的六成多。
在体现企业创新能力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方面,济南与合肥的差距也十分明显。
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面合肥、济南各有248家、163家,济南只有合肥的六成多;
在独角兽企业方面,合肥、济南各有6家、2家,济南只是合肥的三分之一。
2024年,济南与合肥新版国土空间规划陆续获批,两市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路线图明确。
这其中,在城市性质的表述上,济南被确定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合肥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在城市功能方面,济南是“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合肥是“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显然,济南和合肥在制造业、科技创新上的功能定位被划定在同等高度。
未来一段时间,两座城市还将继续保持你追我赶的竞争。
原文标题 : 强省会对决:合肥加速逼近济南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