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深海机器人实现全球首次万米深海自主驱动!

2021-03-24 14:19
智能制造网
关注

  近日,我国科研领域传来一个好消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深海机器人——仿生软体智能机器鱼,实现了全球首次万米深海自主驱动。据了解,该款机器鱼在马里亚纳海沟约10900米的海底,按照预定指令完成了长达45分钟的行动,不仅极大提升了我国深海装备智能化水平,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深海探索作业的成本。

  而这,无疑是我国水下机器人发展的又一缩影。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海洋探索和海洋经济的愈发重视,水下机器人成长不断提速,发展也取得了诸多成果。在去年5月份,我国在南极地区海洋科研活动中也曾用到过一款水下机器人,其历时35小时完成下海试验,成功获取一批关键数据,为该次科考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除了海洋探测和科考以外,水下机器人还被广泛应用于更多其他场景,例如潜水运动、水下摄影、影视娱乐、水产养殖、管道清理、水下救援等等。基于水下机器人“换人作业”的显著价值,其不仅具备B端应用可能,同时也拥有C端商用空间,深受各大企业的青睐,2020年,我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百亿元!

  自2015年以来,我国水下机器人的广阔潜力与前景就破受资本看好。博雅工道在2015和2019年分别获得千万级A+轮与B轮融资;同时2020年,深之蓝也完成1.2亿元B+轮融资,三轮累计融资金额接近4亿元。总的来说,包括潜行创新、鳍源科技等众多新老企业,都曾收获多轮融资,市场一度掀起水下机器人投资热。

  经历2020年疫情冲击,我国水下机器人在本就发展向好的情况下再迎新机遇。“新基建”一词的提出和日渐火热,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水下机器人带来新的积极影响。未来,水下机器人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新基建信息支撑也将推动水下机器人产品创新和应用升级。

  不过,虽然水下机器人机遇凸显、前景可期,现阶段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商用落地方面,还受到诸多阻碍。其中包括技术门槛高、研发难度大、周期长、市场环境不完善、产品价格贵、生态建设不足等等。在此情况下,我国还需要从技术、市场、生态、配套、应用等多方面角度出发,加强攻关、突破、合作、升级。

  总而言之,在水下机器人的赛道上,我国已经初步取得了成就,未来前景和蓝海也已经开启,我国唯有沉心静气钻研技术,稳扎稳打用实力说话,才能将潜力变现,抢占发展高点,迎接成熟发展。

       来源:智能制造网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海洋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