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多名员工离职 但人工智能的伦理还关乎更多
如果看过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你一定不觉得上面的文字陌生。赫拉利所描述的人工智能可以无所不能的时代,就是故事版的卡辛斯基对未来的断言。或者说,赫拉利也受到了卡辛斯基观念的影响。
对人工智能的思考,社会、人伦、哲学一个都不能少
现代科技确实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种种伦理拷问:科技是否应该为强权政治服务?科技是否应该替代基础工作,而让无能从事更多脑力者沦为拿着最低生活保障却无所事事的人,科技为什么可以剥夺他们劳动的权利?如果人性只是趋利避害的,哲学思考往往滞后于人性对于利益的逢迎,在科技让人类获得几何级数的利得过程中,哲学能够真正起到规范作用吗……
这些拷问需要人类思考的,不仅仅是智能科技是否应该应用于政治军事,还有智能科技是否应该被用来改变社会形态,智能科技是否应该纳入到人类的存在哲学。
前段时间,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名噪一时,让VR和游戏控们过足了瘾。然而,电影所表达的内涵却需要仔细琢磨。
电影中,在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现实世界却处于混乱和崩溃的边缘,社会精英忙着制造各种挟制大众的科技,绝大部分民众食不果腹、生活艰苦,而少数与科技巨头有染的人也往往成为它们的“游戏奴工”,自带光环的男主角因为逆向思维打破了巨头精英在虚拟世界对大众的垄断,在他执掌绿洲之后,成为了具有民主气质的领袖。
斯皮尔伯格不愧为大导演,能够抓住智能科技带给人们精神享受,沉迷其中的心理,把它塑造成在虚拟世界民主英雄拯救霸权统治的英雄故事,收获极高赞誉。但在现实中,没有人有虚拟世界中的魔力,更没有主角光环。影片的最后一句被影迷解读为,斯导还是高明,点睛之笔“人们应该还是回到现实中”,但事实上,都嗨过头了,这句不就像每天都在疯玩的学生在睡前说:“明天我一定好好学习。”
在反乌托邦名著《1984》和《美丽新世界》中,作者笔下总是将科技和政治极权相结合,在中国这样的作品很少,大众文学所关注的领域,也侧面代表了民众的观念动向。其实,李彦宏说“中国人对数据、对隐私不敏感,愿意用隐私交换科技的便利”并没有恶意,只是他一方面没有设想像他一样的精英会有预谋的作奸犯科,另一方面他也没有预料民众会对科技的伦理问题这样敏感。但不知他所设想的邦之礼仪,是否真正有抵挡卡辛斯基和赫拉利所描述“未来”的能力。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13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多物理场仿真助跑新能源汽车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免费下载】TE暖通空调系统高效可靠的组件解决方案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