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一个AI连续创业者和他的三次折叠

那也是我个人创业生涯以来最高光的时刻。当时我的团队规模迅速扩张至近百人,公司随后也大手笔出资,迁进更宽敞更明亮的高档办公楼。

有人买单,就有人以AI之名不断加注,在经历了一番烈火烹油、狂飙突进之后,少儿编程这一赛道迅速畸形,很快就危机毕现。

快速迭代的编程语言,高昂的学习切换成本,各种名目的“编程奥赛”,孩子们的精力与时间也被毫无节制地吞噬殆尽,直到最终被教育部喊停。

这样急功近利的人工智能教育,这样模式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编程少年,真的可以直面、洞察并创造人工智能的美好未来吗?

后来我反思,那倒未必。再后来,我的公司业务下降,转型不成功导致人员快速流失,我决定把公司卖给教育界的一个头部玩家,另找创业新赛道,可是新的技术落地方向,又在哪里呢?

当时看到网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一切新兴技术的学习,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技术平民化”的天花板。

正如当年的五笔输入法,在计算机初入中国的80年代解决了汉字输入文化危机一样,若干年后,随着AI语音等新兴技术陆续整合,原本体验欠佳的输入法,如今已经基本完成了平民化。

人工智能凭借其庞杂、澎湃的算力,未来必然也会如同水电燃气、道路桥梁,成为支撑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今天,大众凭借各种美颜APP和修图软件,就可以迅速进行图像处理;凭借各种建站平台和开源素材,寻常人也可以实现快速建站;越来越多的功能型机器人走进医疗、家政等领域……

人工智能的使命,也正在逐渐演变为培育一片又一片的技术与商业密林。

再回到现实当中,即便是今天的我们已经被品类繁多的人工智能设备与概念所包围,依旧会有人在寒冬活得如履薄冰。

比如越多越多的全自动垃圾处理设备进入大城市,但清洁工岗位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为的就是现阶段让一部分人有口饭吃。

“全面化人工智能可能意味着人类的终结……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的限制,人类无法与之竞争,终将被取代……”史蒂芬·霍金在接受BBC采访时如是说,未来又是否真的会一语成谶?

我希望我能够活到那一天,亲眼去看看。

过去世界折叠:“我老了,我学不会”

年初的时候,网上曾广为流传过一个视频,说一部分收费人员去“抗议”“哭诉”: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优秀的人都在用互联网知识迭代升级自己,持有这种“我老了,我学不会”思想的人却依旧不在少数。

跟不上时代的人,只会被时代淘汰。

1995年以前,人们一窝蜂地挤入国企,结果碰上国有企业改革,下岗大潮迅速来临;

2005年以前,外企风靡一时,后来一个接一个地裁员,退出中国,迁移至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地方;

2010年以前,公务员考试热潮迭起,不少人“不怀好意”地去报考,后来经过一系列铁腕治理,编制人员的日子不再清闲,收入也基本不再灰暗。

另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是,前年夏天,我第五次创业失败,回到位于北方的县城老家,试图寻找全新的AI创业方向灵感。

有一次我钥匙丢了,去找开锁的王师傅,竟然不自觉地谈到了人工智能:

“咱们老家这边有什么人工智能的玩意儿?”离乡多年,我是真切地想获取一些当地新鲜信息。

“你是说机器人,还是智能锁?唔,智能手机算不算?你看现在满大街的华为小米、OV……”

我听完热血沸腾了一会儿,但很快就冷静了下来。AI技术的进步与普及,是否真的有助于打破阶层固化,进一步弥合贫富差距带来的鸿沟?

说实话,我不知道。就算实现了,我猜自己反而会不知所措,并质疑自己是否能够坦然接受它。

或许,在窘迫的生存困境面前,唯有将过去世界无情折叠。

作者:赵应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